试析文言文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2020-12-28 02:03于彩珍
颂雅风·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言文传统文化方法

于彩珍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历史留给我们的无价瑰宝,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还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推广以及发扬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文言文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文言文 传统文化 方法

一、文言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世代相传的优秀文化,不仅具有一切世界优秀文化所具备的各种优质特征,还有着更加广泛的发展性、连续性和承继性的特点。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创造了我国优质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以及历代人民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还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全人类优质的文化结晶,对于当代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到今天,文言文起着极大的作用。那么文言文的定义是什么呢?著名学者王力先生曾经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提出这样一个论述:汉语作为一个优质的文化,其书面语大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就是文言,另一个则是白话。具体来讲,文言就是以先秦口语为核心发展基础演化而来的书面语言。当然,其中还包括历代学者以及作家等文化工作者仿古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是一种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是脱离生活语言的一种表达方法,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文言文作为历代历史以及文化记载的重要途径,不仅有着深刻的内涵,还有着独特的文化承载功能。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无论是漫长的封建社会还是生产力革新后的民国,国家以及官方乃至各类考试所认可的语言或者文字表达方式都是文言文。因此,文言文成为了我国一种特别的现象,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我国优质的古代典籍文献保存以及优质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有效性载体。

(二)文言文是促进传统文化发展的优质途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不断革新,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开始了各种多元化的不同层次的碰撞。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质文化,其继承和发扬也就变得愈加重要。文言文作为我国优质传统文化的载体,其继承以及发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保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言文是一个大的概念,其中不仅包含着我们所常见的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以及其中包含的文体、修辞等语言学知识,还包含着我国文化中的职官、天文、历法以及姓氏名号等文化知识。以简单的文字学相关知识来说,繁体字、古今字以及异体字等内容均为汉字文化的基础内容,不仅能够揭示我国文化发展历史,还能明确汉字与汉文化的密切关系。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从文言文中的汉字开始是最直接的途径。在我国历史上,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最初對于汉字系统的表述和研究,其中记载的汉字形体结构描述字义的过程,都蕴含着我国古代传统优质文化的大量信息。因此,文言文是促进传统文化发展的优质途径,我们要想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不妨可以从文言文中的文字文化开始。

二、文言文与传统文化继承的策略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继承以及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还是我国文明发展的必须要求,因此,我们更应该利用各种多元化的方法来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内容的基础上,科学发展我国优质文化,使我国优质文化能够得到更大的进步与发展。要想达到这个伟大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国家与社会要加强对于文言文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继承以及发扬的重视程度。只有国家与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有了足够的重视,整个社会以及群众才会愈加重视,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工作开展;其次,在教育中注重文言文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传播。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教育中充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那么才能真正使传统文化得到长久的进步,让其得到不断的发展;最后,是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发展氛围。氛围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整个社会体系中,一种文化要想不断发展,那么其价值导向以及发展氛围对其有着巨大的影响。只有整个社会价值导向以及整体氛围有利于文化思想发展,使其拥有发展的有效性“土壤”,才能被人重视,进而使其得到发展。

结语

文言文与历史文化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无价瑰宝,我们一定要不断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质的传统文化,从而在丰富和完善的基础上,使其得到科学有效的发展,使其能够始终屹立于世界优秀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王燕.在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现代教学,2015(11).

[2]陈润玲.让遥远的风景盛开在当下——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传承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

作者到位: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天水石马坪中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传统文化方法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