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焕荣教授从痰瘀论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2020-12-29 08:29彭贵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7期
关键词:平喘肺心病水肿

彭贵清

(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0 引言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指慢性肺、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1]。常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和喘息,活动后心悸、气促、乏力明显,劳动耐力下降,腹胀、食欲不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缺氧等表现。肺心病之咳喘、痰多、心悸、紫绀、水肿等临床表现,在中医文献中基本列为“痰饮”、“喘证”、“心悸”、“水肿”等范畴[2]。何焕荣教授为江苏省名中医,是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何师治疗慢性肺系疾病有丰富经验,主张从“痰、瘀”论治肺心病,强调分期治疗,用药平和轻灵,用之临床,每获奇效,现总结经验如下。

1 病位在心肺、累及周身

何焕荣教授认为本病多由肺虚起病,病程日久,肺气本亏,极易感受外邪反复发作,致正虚难复,病邪留恋,难于缓解,而形成夙根。肺失宣降,日久损伤心阳而心气不足,血脉瘀滞,肺心同病。随疾病进展,可逐渐不同程度累及他脏。累及脾则脾失健运,湿聚生痰,累及肾则肾不纳气,动则气喘,甚至肾虚水泛,上凌于心,若病情加重,邪热引动肝风则出现神昏、烦躁、抽搐等肝风内动之症。因此,肺心病主要病位在肺、心,但病情加重,逐渐累及全身。

2 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

何师通过数十年临床实践,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症,以脏腑亏虚为本,邪气兼夹为标。病理因素主要为“痰、瘀”。肺气虚则不能宣达,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则生痰,“脾为生痰之源”,水湿痰饮乃是脾胃失健的产物,同时,水湿痰饮聚成后又必困脾,加重其运化功能失调。同时,肾虚亦生痰,《景岳全书》:“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有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所以凡是痰证,非此即彼,必与二脏有涉。”肺脾气机运化失调,日久造成气血供养五脏之不足,进而形成心经气血亏少,血脉瘀滞。且痰瘀互为影响,《读医随笔》:“阳虚血必凝,阴虚血必滞。痰来自津,瘀本乎血,津血同源。阴阳失其常度,则津熬为痰,血滞为瘀。”《丹溪心法》:“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血瘀又可引起痰浊内停,水道不利。《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血不利则为水”。《血证论》:“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兼水也。”阐述了瘀与水的关系,血瘀水停,水溢脉外,泛滥肌表则为水肿。因此,痰、瘀为本病发生发展互为因果的关键因素。

3 分期辨证论治

3.1 急性发作期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多为在不慎新感外邪诱发,导致咳嗽、痰、喘及水肿、心悸等症状在原有基础上不同程度的加重。治疗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此阶段要抓主要矛盾。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功能,依辨证分型遣方用药。(1)风寒型:症见恶寒重,咳痰白稀,口不渴,喜暖,苔白,脉滑或迟缓。治以温宣肃降,方选小青龙汤加减。表症明显加重荆芥、苏叶;(2)痰湿型:喉间痰鸣,咳痰白粘,量多,胸中滞闷,甚则咳喘不得卧,口淡无味,苔腻脉滑。治以祛痰泻肺平喘,三子养亲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气逆胸满、痰粘不易咯出,加旋复花、腹皮槟;胸闷痰少,加枳壳、桔梗;痰多,加半夏、橘红,茯苓;胸闷、舌苔厚腻,食欲不振、加枳实、川朴;喉中痰鸣水鸡声,加射干、紫苑、款冬、五味子、细辛;(3)偏热型:喘息、甚至不得卧,咳痰黄粘,发热口渴,汗出,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以清热平喘,降气豁痰,麻杏石甘汤加减。表热重证,加薄荷、蒲公英、银花、连翘,桑叶;大便干结加大黄、枳实;痰多加瓜蒌、葶苈子、鱼腥草、金荞麦;痰热壅盛:加用竹沥、天竺黄、桔梗;脘闷、恶心加苏藿梗、佩兰;(4)水肿型:浮肿心悸、气短不得卧,口唇紫绀、尿少、甚至胸腹水,舌质紫暗胖大,苔白腻脉虚数,治以温阳利水,真武汤加减;(5)神昏型:病情进一步加重,毒邪内盛,蒙蔽清窍,引动肝风,症见嗜睡、意识朦胧、神昏谵语,甚至昏迷等,治疗应豁痰清肺,熄风开窍,温胆汤加减。

何师尤其强调治“痰瘀同治”,化痰平喘基础上,加用活血祛瘀。善用丹参、桃仁、赤芍等。同时,患者病久体虚,还应顾护正气。对阴伤者,临床表现气短乏力,咯痰难出,口干咽燥,气不得续,舌红少苔,脉细数,佐以清热养阴生津之品扶正祛邪。

3.2 缓解期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气急,动则加重,属邪有残留,正气亏虚,治疗以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止咳化痰定喘、扶正活血祛瘀为主要治则,以扶助正气,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肺气亏虚者,则卫阳不固,腠理不密,抗邪力差,易反复感受外邪。治以益气固表,应用玉屏风散加减,加用蜜炙马兜铃、海浮石、蛤壳等平喘化痰。合并鼻炎者,加用苍耳子、辛夷宣通鼻窍,咽部不适,咽痒咳嗽者加用制僵蚕、蝉衣、黛蛤散。过敏体质者加用防风、乌梅、炙地龙。脾气亏虚则食少乏力、倦怠便溏,痞满不适,咳嗽、痰白稀量多,治疗以健脾助运、止咳化痰,方选二陈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加用白前、紫苑、款冬等止咳平喘。肾不纳气则呼吸短促,气不得续,治以纳肾平喘,予紫石英、五味紫河车、仙茅、仙灵脾、肉苁蓉、参蛤胶囊等。急性发作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后更多出现气阴两虚证,临床症见呛咳频作,咳痰无力,痰粘难咯,及声音低微,言语无力,治以养阴益气,药用南北沙参、天麦冬、太子参、西洋参、玉竹、石斛益气养阴生津。合并肾阴不足者,加用生熟地、山萸肉、五味子、冬虫夏草、坎脐、紫河车等。

4 诊治疾病不忘后天之本

何师在临证时一直强调需顾护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气血津液升降枢纽,升则上输心肺,降则下归肝肾,故脾胃得安,则五脏受荫,脾胃虚弱,百病丛生。兼顾脾胃功能,使气急调畅,升降得度,是治疗疾病关键环节。《景岳全书》: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之中亦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故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慎斋医书》: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多矣。李东垣“脾气一虚,则肺气先绝”。故而多在止咳定喘时,兼扶脾化痰,健脾护胃。多加用半夏、陈皮;腹胀,加用木香、砂仁、乌药、枳壳,白檀香;纳差者加楂曲、鸡内金。

5 病案举例

患者孙某,男,72 岁。主诉:反复咳嗽咳痰20 年,活动后气急10 余年。有吸烟史20 年,每日20 支,已戒烟10 年。平素间断家庭氧疗,冬春季节咳嗽咳痰、气急等症易加重,伴下肢水肿,曾多次住院治疗,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刻诊:早晚咳甚,咳痰色白,量不多,咯吐不畅,痰咳出后自觉舒畅许多,胸闷气急活动后为主,纳可,二便调,睡眠差。查体:唇甲轻绀,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2 次/分,心律齐,双下肢不肿,舌体紫暗,苔淡黄,脉细弦。

苏子10g、白芥子5g、莱菔子10g、制半夏10g、化橘红10g、黄芩10g、炙紫苑10g、白前10g、炙款冬10g、杏仁10g、象贝10g、沉香末3g、丹参15g、紫河车30g

服药1 周后咳、痰转轻,原方巩固。

6 分析

喘促日久,反复发作,咳嗽有痰,乃痰浊内阻,气道不通,肺失肃降,故痰咳出后觉舒,病在肺。活动后气急加重,乃久病及肾,肾失摄纳,病在肾,肾为水脏,肺为水之上源,肺肾两虚,水津乏源,阴血不足,心阴耗伤,血行涩滞,脉络瘀阻,出现气短少寐,唇甲青紫,舌质暗。方中苏子辛温入肺,降气定喘,止咳化痰,与白芥子、莱菔子加强降气化痰平喘。半夏、陈皮理气化痰,同时兼故和中,输旋中焦。紫苑、款冬、白前、杏仁、象贝降气化痰平喘,气行痰行。黄芩清肺,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很好的抗炎抗变态反应及抗菌作用[3-5]。沉香味辛苦,性温,温中下气,纳气平喘,紫丹参活血化瘀,紫河车甘咸,大补元气,现代药理研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6,7]。方中五紫汤对慢性咳嗽有痰、瘀者效果良好。全方共奏补虚、降气化痰平喘、活血之功。

猜你喜欢
平喘肺心病水肿
不同部位的水肿,可能是不同疾病的征兆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你了解肺心病吗?4个常见症状应提前知晓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3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低分子肝素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0例临床观察
金康宁合剂的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