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巨大成釉细胞纤维肉瘤的急救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

2020-12-29 08:29刘晓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7期
关键词:危象肿物皮瓣

刘晓刚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东 广州)

0 引言

成釉细胞纤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牙源性恶性卵母细胞瘤,由良性上皮细胞和恶性间质细胞组成[1]。它被认为是良性成釉细胞纤维瘤的恶性对应物,上皮成份为良性,间质成份为恶性[2]。主要表现为疼痛性肿胀及骨内肿块,好发于下颌骨。一般骨内肿块大小在2~6cm,我科在2018-10-16 收治一例下颌骨巨大成釉细胞纤维肉瘤患者,肿物大小约15×12cm,入院第八天出现肿物破溃合并活动性出血,行床旁抢救及急诊手术后,于术后第16 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7 岁,因“发现下颌骨颏部肿物7 年,逐渐增大半月”,于2018-10-16 入院,入院诊断为双侧下颌骨成釉细胞纤维肉瘤。查体可见下颌骨前份巨大肿物突出于口腔外侧,呈橄榄球形,约15×12cm 大小,贫血面容,营养不良体征。入院后予抽血检查营养指标,结果示:白蛋白:19.24g/L,总蛋:56.85g/L,均低于正常水平,无法耐受手术。营养会诊后,予营养支持治疗,密切观察患者营养状态。

入院第8 天,08 点40 分,患者肿物表面破溃出血,立即予局部压迫止血,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推注尖吻蝮蛇血凝酶2u,同时保持患者端坐卧位,高流量吸氧,避免气道阻塞。考虑患者总出血量约200mL,情况紧急,迅速予完善术前准备后,立即送手术室紧急行“双侧下颌骨恶性肿物扩大切除术+双侧下颌骨缺损右腓骨肌皮瓣血管化游离移植修复术+右口底粘膜缺损右小腿外侧皮瓣血管化游离移植修复术+右颈部、双侧颈部淋巴清扫术”。患者术后皮瓣血运良好,颏部下方皮肤边缘少量坏死,予床边修剪后,愈合良好。

术后病理结果示肿瘤由上皮和间充质构成,肿瘤性上皮数量较少,呈团状分布,成釉器样结构,间叶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密集,呈条索状或交织状排列。可见核异型及少量核分裂考虑成釉细胞纤维肉瘤。

术后予积极的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患者未发生皮瓣血管化危象等并发症。术后第4 天予拔除气管切开套管。术后第15 天拔除胃管后,于次日出院。出院随访至今,患者仍存活,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自理。

2 护理

2.1 急救配合及护理

巨大肿瘤可因浸润生长迅速,侵犯肿瘤周围的毛细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或因肿瘤组织由于生长过、血供不足、营养不良,发生自身坏死溃破出血。巨大肿瘤破溃出血存在出血控制难,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因此发生肿物破溃出血时,立即给与止血措施十分重要[3]。护士发现患者肿物破溃出血后立即予无菌纱布压迫止血,并通知医生到场,同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立即采集动、静脉血标本送检,进行交叉配血,给予快速输注聚明胶肽500mL、林格氏液1000mL、予尖吻蝮蛇凝血酶2U 静脉推注,迅速补充血容量,予心电监护及低流量吸氧,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监测间隔10-15 分钟一次,对患者生命体征予详细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立即完善术前准备,评估患者消化道及呼吸道状况,予术区皮肤准备。并同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紧张感,对家属进行解释急救处理的必要性,取得家属的配合。确定术前准备完善后,立刻将患者车床转移至手术室行急诊手术。

2.2 营养管理

2.2.1 术前营养支持

因恶性肿瘤的迅速生长及肿瘤细患者的高代谢及高消耗的特点,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代谢异常,营养状况不佳等问题[4]。患者入院后,护士常规进行营养评估,评估患者面容、体重、BMI 及精神状态,使用NRS2002 营养风险筛查表评估,判断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入院后予抽血检查营养指标,结果示:白蛋白:19.24g/L,总蛋白:56.85g/L,均低于正常水平。考虑到患者因下颌巨大肿物,存在进食困难,进食意愿较弱、进食种类限制等问题。予营养会诊后,采用整蛋白型蛋白粉剂补充保证能量摄入。补充能量采取阶段补充方法:第一阶段1200kcal,第二阶段1600kcal,第三阶段2000kcal。给予口服流质饮食及术后调理相关知识宣教。每日监测患者进食总热量,实行班班交接。每周查1-2 次血清前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予氨基酸注射液及白蛋白静脉输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2.2.2 术后营养支持

口腔皮瓣修复术后患者,常规留置胃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干预[5],术后继续监测患者营养指标及水电解质状况,术后第1 天,患者血清白蛋白26.23g/L,继续予输注白蛋白和氨基酸补充营养,使用科室自制鼻饲记录表格记录每日鼻饲总量、每次鼻饲摄入的种类及入量,计算每日摄入热量是否满足患者术后需求。保持每日鼻饲6~8 次,每次鼻饲总量200~300mL,单次鼻饲蛋白含量≥25g[6]。鼻饲液温度维持在38~40℃。术后前3 天,鼻饲速度不宜过快、每次鼻饲量不宜过多,鼻饲过程中应询问患者感受,避免出现呕吐反射,污染口内伤口。由于气管切开患者每日失水量增加1000mL,因此保证患者每日摄入量在3000~3500mL,每日能能量摄入2000kcal。经过术后营养支持后,患者精神状况良好,贫血面容改善,血清白蛋白上升至29.89g/L,于术后15 天拔除鼻胃管后恢复经口进食。

2.3 皮瓣护理

2.3.1 皮瓣常规护理

颅颌面巨大肿瘤切除术需同期行修复重建术,皮瓣修复术后因皮瓣修复术中吻合的动静脉存在循环障碍的可能,术后72h 内,修复的皮瓣存在皮瓣血管化危象的风险,因此术后对于皮瓣的观察极为重要[4]。一般术后转回病房,应严格按照医嘱保持固定体位,避免因体位改变导致压迫血管引起循环障碍,患者翻身活动时,也应注意头位的改变。术后6h 内每30min 观察皮瓣血运状况1 次,6h 后观察记录每小时1 次,72h 后则每3~5h 观察1 次。主要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充盈状况和针刺出血情况等。经过严密的观察及护理,患者皮瓣血运良好,一期愈合。

2.3.2 皮瓣血管化危象的观察

皮瓣移植手术后极易出现血管危象现象。该血管危象主要发生在移植术后l~2 天,是早期的血管危象表现[7]。若能及时的发现皮瓣血管危象现象,并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则能够有效控制其发展,从而避免皮瓣坏死或二次手术。术后皮瓣颜色较浅,甚至转为苍白,肿胀不明显,考虑病人可能存在动脉血运不良的情况皮瓣或血管内存在栓塞、痉挛;若是皮瓣颜色变为紫红,表皮张力过大,此时则应考虑其是否存在静脉回流问题,应立即进行处理,需行皮瓣减压或手术探查。病人术后1 周内皮瓣可能都存在肿胀,并出现皮皱消失,皮肤绷紧光亮,这是正常情况,待皮瓣侧支循环建立后,肿胀逐渐消退,若皮瓣肿胀至皮瓣局部有小水泡形成,因加强观察,必要时行针刺实验。

3 小结

颌面部巨大肿瘤因颌面血运丰富,肿瘤生长迅速的特点,有被肿瘤浸润侵袭致血管破裂,进而导致肿瘤破溃大出血的风险。因此,巨大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应全面考虑患者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及早留置静脉通道,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出现紧急情况后,立即实施有针对性的床旁抢救,充分准备急救物品及设备,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处理。恶性肿瘤患者的高消耗性特点,也提示我们在患者入院后,应重点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需求,加速患者的康复。

猜你喜欢
危象肿物皮瓣
横切面与纵切面联合定位法在乳腺肿物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受不得凉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