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莱姆病的流行与防治

2020-12-29 14:57霍畅媛
饲料博览 2020年7期
关键词:病犬螺旋体宿主

霍畅媛

(辽宁省绥中县农业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绥中 125200)

莱姆病(Lyme disease)又被称为莱姆包柔体病,是以蜱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人、犬、猫、马、牛、鹿等多种动物易感。犬莱姆病能够引起犬的皮肤、关节、神经和心脏等多个组织器官的损伤,同时犬作为人类的伴侣,犬莱姆病威胁着犬和人健康,因此值得关注。

1 莱姆病的病原

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 or lyme bor⁃relia)又称伯氏蜱螺旋体,是莱姆病的病原,属于螺旋体目螺旋体科螺旋体属。菌体由表层、外膜、原生质柱和鞭毛组成,外形呈弯曲的螺旋状,长10~30 μm,有3~10个螺旋弯曲,末端尖锐呈丝状,有多根鞭毛。暗视野下可见菌体作扭曲、翻转运动。本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不易着色但姬姆萨染色良好,呈蓝色。

目前,在全球伯氏疏螺旋体存在至少20 个不同基因型,而我国至少存在6种基因型(B.garinii、B.afzelii、B.val⁃aisiana、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B.yangtze、B.sinica),其中B.garinii和B.afzelii占主导且北方以此为主,而南方以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为主;经学者研究发现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B.garinii、B.afzelii、B.bissettii、B.bavarien⁃sis、B.valaisiana、B.lusitaniae、B.kurtenbachii、B.spielmanii具有致病性,其中在美国的人和犬中分离到了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目前为止对于其他致病性基因型对犬的感染和发病作用尚不明确。

本菌为微需氧菌或厌氧菌,在温度33 ℃条件下最适合生长,常用的培养基为含牛、兔血清的复合培养基(简称BSK培养基),在BSK培养基内加入琼脂糖1.3%,可形成菌落。菌体生长缓慢,在12~24 h内伸长,然后分裂繁殖。经10~15代培养后可使丧失致病性。还可用培养蜱上皮细胞的培养本菌,其生长状况良好。另外,其在鸡胚卵黄囊、尿囊膜或尿囊膜也可生长。本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敏感,可将此类抗生素加入BSK 培养基中作为选择培养基,以减少污染,提高分离检出率。此外,其还是发酵型菌,能发酵葡萄糖产酸。

2 流行病学

莱姆病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均有发生,在亚洲主要发生于日本和中国。1986年,莱姆病首次在我国黑龙江海林县林区发现,目前我国已经有30个省、市及地区发生过本病。国内外多名学者已证实了犬易感莱姆病。1993年,在美国纽约25 个城镇的1 446 份犬血液样本中犬莱姆病阳性率介于6.5%~85.2%。我国对20个省、区、市动物莱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犬的感染率在38%~60%。刘佩红通过对上海地区374 份犬血清进行LD 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2.3%。陈强等对辽西地区1 290份犬血清LD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犬莱姆病的阳性率为11.47%,可以率为7.44%,其中养殖犬和流浪犬收留犬的阳性率较高;公犬的阳性率(15%)高于母犬(7.54%)。杨莹莹应用犬莱姆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对309份犬血清临床样品检测阳性率为20.71%。

莱姆病主要通过硬蜱在动物宿主、人之间传播,可循环感染,易形成疫源。硬蜱还可经卵垂直传播和直接接触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全沟硬蜱是我国莱姆病主要传播媒介,北方地区更是优势蜱种,以粒形硬蜱和二棘血蜱为主。蜱的个体发育可分为卵、幼虫、稚蜱、成蜱4 个阶段,后3 个阶段均需吸食宿主需要才能发育,其中自然疫源的小型啮齿动物是幼蜱的主要宿主。另外,动物之间还可以通过尿等非生物媒介传播,从而相互感染莱姆病。

本病多发生林区、牧区、草原等蜱类活跃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发病时间也有显著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温暖季节,一般多见于夏季的6~9月份,冬春一般无病例发生。

3 临床症状

伯氏疏螺旋体在蜱叮咬犬时,随蜱唾液进入皮肤,也可随蜱粪便污染创口而进入体内。继而患犬出现发热,厌食,嗜眠,关节肿胀发炎触压有痛感,进而出现跛行,局部淋巴结肿胀,出现心肌炎症状。有的病犬出现蛋白尿、圆柱尿、脓尿和血尿等肾功能损失症状。引起眼病、神经症状等。

4 病理变化

病犬消瘦,被蜱叮咬的犬四肢部位可出现脱毛,皮肤坏死剥落。剖检脏器可见心肌变性、坏死;肾脏可见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等病变。关节腔有积液,渗出物等炎性病变。另外,在肾脏和尿液中还可检出病原体。

5 诊 断

诊断根据病的流行特点和临诊表现,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由于本病病原体的分离培养或直接镜检比较困难,因而实验室检查主要依靠酶联免疫吸附、间接免疫荧光、免疫蛋白印迹试验等血清学检测方法。犬作为伯氏疏螺旋体的重要宿主动物之一,犬莱姆病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血清学检测方法较少,尤其是国内还未有犬莱姆病的ELISA 检测方法的报道,杨莹莹以OspC蛋白为包被抗原成功建立了用于犬莱姆病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方法,填补了我国此方面的空白。

6 防 治

目前尚未研究出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因此预防本病的重点工作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消灭作为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和自然宿主——蜱。同时,还要做好犬定期体外驱虫;禁止或限制犬到有蜱活动的草丛、灌木丛地区,尽力减少带犬爬山或到树木茂盛的广场玩耍,从而降低被蜱叮咬的机率。另外,还要注意环境卫生、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菌传播、扩散。尤其是受本病威胁地区,要定时检疫,淘汰阳性动物并彻底消毒。同时应禁止患本病人员饲养易感动物及相关医疗等工作。

若发现病犬应立即隔离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强力霉素、先锋霉素等,同时结合症状治疗。另外,病犬所处的环境、医疗场地、器械用具等也要进行及时消毒。

猜你喜欢
病犬螺旋体宿主
猪肺炎支原体膜蛋白Mhp271 与宿主UPR-GRP78相互作用促进其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
一例犬腹壁疝的诊治
犬细小病毒病诊治及病例变化
犬瘟热如何有效防治
TP-ELISA和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作用及准确性分析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宠物狗流行病的诊断及防治
齿垢密螺旋体与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抓住自然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