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支持体系建设的困境与突破
——以康复治疗学专业为例

2020-12-30 00:48吴冠磊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治疗学志愿康复

吴冠磊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康复治疗学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1]。康复治疗学专业与实践育人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践育人为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康复治疗学专业为实践育人工作的推进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实践育人支持体系的建设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实践育人的作用和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宅男”“佛系青年”不是新时期大学生应有的处世之道。大学生要主动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的形势和需求。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还要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老年人、特殊儿童等弱势群体,了解他们及其家庭的状况及需求。高校实践育人包括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三部分。无论是实践教学、军事训练,还是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勤工助学、校园文化活动,对于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责任感都有很大的帮助。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现途径

赵海莹等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现途径。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社会和职场环境,明确职业目标[2]。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见习、临床实习,感受职场氛围,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在经过见习,特别是经过临床实习后,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能够相对理性地进行职业选择。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以进医院做康复治疗师作为首要职业目标。

1.3 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在进一步实践后,发现自己的有些想法在实际工作中是行不通的,从而在实践中推进自己对工作角色领悟的不断实际化[3]。大学教育的实践环节促使学生接触社会,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促进大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适合的角色[4]。通过社会实践,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对大学生进行检验,在提高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做好转变为社会角色前的准备[5]。总之,社会实践推动了大学生社会化[6],而且对大学生具有加快社会化进程、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7]。

2 实践育人支持体系建设的困境和阻碍

2.1 对实践育人的认识存在偏差

很多高校把实践教育仅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没有把实践教育上升为一种教育理念,一些学校将实践育人工具化,弱化了实践的育人功能[7]。

2.2 对实践育人的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的投入影响实践育人的效果。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践经费短缺,社会投入不够[8]。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实验设备的投入和持续更新。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高校若没有附属的康复中心或康复医院,将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2.3 实践、实习基地偏少,学生参与有限,教师指导不够[9]

目前,全国有近百所院校开办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一百余所院校开设康复治疗技术大专和高职教育[10]。相对于越来越多的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实习生来说,实习单位偏少,带教教师不够,这些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实习单位过于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城市,这样的实习安排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因为绝大部分高校的康复治疗学专业是面向全国招生。另外,实习、实践基地不稳定,难以实现长期、深入合作。

3 实践育人支持体系建设的方法和原则

3.1 以基地建设为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实践、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治疗学专业应用性极强,临床实习是培养康复治疗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11]。高校、院系根据实际情况,遴选实践、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基地建设应朝着集实习见习、就业创业、科研实践为一体的“六合一”方向建立[8]。

3.2 以引导学生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6]

大学生就业关系着其切身利益,关系学校的声誉和长远发展,关系社会的稳定和进一步发展。大学生就业质量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实践育人需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服务于专业技能的提升,服务于就业核心能力的快速提高,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依托志愿服务项目,加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践行“博爱塑魂”理念

为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康复科学学院依托“殊博汇”项目,开展富有成效的志愿服务,让更多特殊人群受益,践行博爱精神,汇聚青春正能量。通过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进社区、到康复机构,利用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特殊儿童。2014年康复科学学院“殊博汇”社区康复助残行动被评为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项目。

3.4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实践育人提供组织保障

基层党组织应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活动的全过程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师生党员为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和细致安排。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与公益活动相结合,教育师生党员,力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时间长,一般是42周。在毕业实习期间,学生党员担任实习小组长,发挥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定期组织组员参加学习讨论会,交流实习的心得,及时与实习单位和带教教师沟通,反馈实习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实习的顺利进行做出应有的贡献。总之,实习小组长都能尽职尽责地协助带教教师做好实习工作,并协助辅导员教师做好实习期间的班级管理工作。

4 实践育人支持体系建设的路径和具体策略

4.1 突出一大中心任务,明确育人目标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美国大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在实践中进行教育的效果更好。利用独特的专业优势,链接资源,为实践育人提供专业指导。依托康复治疗学、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和社会工作等专业集群优势,组织策划“守护星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争做特师好青年”雷锋月系列活动;组织志愿者课余时间到儿童康复机构、特殊学校、敬老院等单位去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在爱耳日、孤独症日、全国助残日等重大节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的多名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创青春”江苏省2015年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银奖;参加2016年“速度中国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银奖。社会实践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

4.2 依靠两大主体,凸显两大职能,力争全员育人

在实践活动中,要依靠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注重发挥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参与质量。教师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专业教师不仅教授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同时还要教学生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校学工处、团委统筹规划实践活动,辅导员负责执行和具体管理。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思想引领者,有责任和义务去组织策划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充分依托学生社团,发挥好社团的组织优势和专业技能优势。选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手语社、手法协会专业社团的指导教师。

4.3 坚持三化,实现三结合,争取做到全过程育人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坚持常态化、差异化、规范化,要力争实现三结合。坚持实践常态化,定期组织学生到康复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或单位参加志愿活动。坚持实践差异化和规范化,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

实践活动中实现三结合,即第一课堂与第二课结合,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校内外实践结合。总之,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展实践活动,重视实践的每个环节,争取全过程育人。

4.4 利用好四方面资源,注重培养四种意识,提高育人成效

利用好社区资源,就近开展实践活动,服务社区居民。利用好机构资源,开展和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利用好特校资源,严抓学生的基本功。邀请相关专业机构的骨干人员来学校为在校学生做专业教育等方面的讲座,开阔眼界。利用好学院资源为学生锻炼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

培养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培养服务意识,从事特殊教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需要奉献精神。培养感恩意识,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学生付出的同时才能深切体会到他人帮助和支持的可贵。换位思考能理解他人的难处和苦衷,才能懂得理解家人、教师、同学。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猜你喜欢
治疗学志愿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以志愿,致青春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龙湖
长白山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