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种鸭种蛋受精率的技术要点

2020-12-30 10:57刘爱华
山东畜牧兽医 2020年7期
关键词:母鸭受精率种蛋

刘爱华

畜牧生产

提高肉种鸭种蛋受精率的技术要点

刘爱华

(山东省利津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盐窝防控所 257445)

肉种鸭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要想取得优异的生产性能,达到一个理想的只供健雏水平,其种蛋受精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指标。因此,提高种鸭种蛋受精率是提高种鸭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现将提高种蛋受精率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育成期体重控制

育成期体重控制不好,鸭子发育不理想,无论其他工作做的再好也很难有一个好的受精率。

1.1 种鸭生理发育特点 种鸭不同阶段具备不同的生理发育特点,消化、骨骼、肌肉等器官的发育都隐藏在这各个阶段之中,主要是睾丸和卵巢的发育。0~10周卵巢、睾丸基本不发育;10~15周卵巢睾丸开始发育;14~24周性激素分泌迅速增多,促进卵巢睾丸快速发育;16~22周卵巢、睾丸发育加快,称为生长发育期,蓄积脂肪,体重增加,为产蛋做准备。23~24周性成熟期;25~32周睾丸、卵巢发挥功能的关键时期,产蛋率、受精率快速增长;32~34周达到产蛋高峰,受精率也同时达到峰值;50周以后卵巢、睾丸功能逐渐萎缩退化,受精率、产蛋率逐渐下降。

1.2 体重控制对受精率的影响 0~15周早期体重不达标,造成早期公鸭骨架发育不全,胫骨短,爬跨困难,影响交配成功率;但如果体重超重,引起公鸭骨架过大,造成公母体型差异显著,同样会引起交配困难。16~22周是生殖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定期称重、调整料量,造成累计增重和周增重不足,会严重影响公鸭性腺的发育,从而抑制睾丸的生长,对公鸭精液量和精子活力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周增重过大,会引起公鸭过于肥胖,配种能力减弱。产蛋期由定量给料过渡到定时给料方式粗放,引起种鸭采食量急速增加,体重过度超重,造成产蛋中后期受精率降低和高死淘率。

1.3 育成期体重控制要点 准确称重,合理给料是关键。根据0~10周目标体重及时调整料量,保证公鸭骨架正常生长发育;10周后兼顾累计增重和周增重,料量调整温和,周增重不要忽高忽低,尤其16周后是生殖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必须确保周增重达标。

2 饲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

优质全价配合饲料要满足种鸭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且比例均衡,如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饲料中不得含有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

2.1 蛋白质水平 蛋白质水平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较低的蛋白质水平有利于维持公鸭正常体重和保持较高的繁殖性能,低蛋白质饲料除对体重稍微有下降外,对公鸭性成熟、睾丸重量、采精量、精液酸碱度、精液浓度无明显影响。但是,高蛋白质饲料并不能提高其繁殖力,反而会适得其反,缩短种鸭使用时间;另外,随着蛋白质摄入量的增加,公鸭体重、腿病发生率,腿瘤和关节痛风会呈上升趋势,公鸭因腿病而影响交配,进而造成种蛋受精率下降。

2.2 能量水平 能量是影响种鸭正常繁殖机能的重要因素。低能量日粮会降低公鸭精液浓度和精子存活率,而高能量日粮会导致种公鸭体重过肥,导致腿病发生,进而性欲不旺,喜卧懒动,甚至反应迟钝,交配行为难以发生,大大降低受精率。

2.3 维生素水平 维生素A、C、E,B2及微量因素缺乏引起受精率降低:A缺乏会降低精液品质,使精液总量减少;C缺乏时影响睾丸内曲精管上皮功能和其他生物功能的正常运作;E又称生育酚,作用主要是抗氧化,缺乏时公鸭易发生睾丸组织退化变形,生理机能减退,精子活力降低。维生素B2为体内黄酶类的辅基,在生物氧化的呼吸链中起着递氢的作用,缺乏会导致公鸭体重较轻,腿病的发生率较高,饲料中增加生物素能使产蛋率和受精率得到改善。微量元素硒、碘和锌缺乏能产生直接的繁殖机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睾丸缩小,生殖激素合成代谢受阻,精子数量和活力下降,受精率降低。

2.4 霉菌毒素的危害 霉菌毒素会侵害肝脏、肾脏及生殖系统,影响产蛋率和受精率,可通过母体沉积到鸭蛋内,对胚胎的发育具有毒害作用,影响孵化率。

2.5 饲料质量控制 控制饲料质量的关键,就是原料控制,禁用含有霉菌毒素等对种鸭受精率有害的原料。另外可以在16周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促进公鸭生殖系统发育;添加鱼粉对受精率和孵化率的提高也会有明显帮助。

3 饲养管理

3.1 杜绝串舍,确保鸭数准确 育成期串栏舍导致鸭数不实,给料不准,造成体重有偏差,导致公鸭体重过重或过轻,影响公鸭骨架及生殖系统发育;产蛋期串栏导致公母配比失衡,导致受精率降低,母鸭死淘增加。

3.2 公鸭的饲养和挑选 公鸭的饲养是饲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全群称重,提高均匀度确保公鸭个体生殖系统发育同步。另外也要注意公鸭的运动,3周后坚持每天驱赶公鸭1h,保持公鸭水线高度,始终保持其略微踮脚喝水,增强其腿部力量和颈部力量,强有力的腿可以确保其顺利爬跨,强有力的颈部确保其爬跨时能够有效的防止滑落,进而保证交配成功。另外混群时候公鸭选择挑选要严格把关,杜绝公鸭滥竽充数现象。

3.3 盖印母鸭 合理放置盖印母鸭:未放入或者放入过晚,妨碍公鸭正常的性别区分,可能会导致同性恋倾向。

3.4 公母配比 公母配比恰当:公鸭过多会出现公鸭争抢,打架斗殴受伤,母鸭颈部损伤不愿意被爬跨,不愿意交配;公鸭过少,会导致公鸭负担过重,并且部分母鸭没有机会被配种。

3.5 残次鸭及时淘汰,特别是掉鞭公鸭 种鸭配偶选择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产蛋期掉鞭瘸腿的公鸭不及时剔除,会影响种鸭次序重新选择交配对象,进而影响受精率;另外,公鸭与脱肛母鸭交配时,容易造成阴茎感染,导致公鸭精液品质下降甚至丧失交配能力,引起受精率下降;掉鞭公鸭需做好标记,及时剔除,否则在其脱落在外的阴茎干枯脱落后,就不容易再被挑选出来,但其仍然霸占其原有配对次序,有交配行为,但是交配不成功。

3.6 种蛋的收集运输 确保种蛋及时收集,运输和保存得当。捡蛋不及时、保存、运输不当,造成散黄,死胚,同样影响受精率。

4 环境控制

4.1 适宜的温度 环境温度对公鸭的精液品质有很大影响,适宜温度为20℃,此温度下能促进睾丸发育和精子形成,当环境温度超过30℃,对精子有暂时性抑制作用。

4.2 合理的光照 光照时间不足或亮度不够都不利于精子的形成,引起受精率低下。

4.3 合理的通风 鸭舍通风不良,氨气浓度高,鸭群长时间处于高氨气环境中,同样会造成受精率低下;减少温差:温差过大对鸭群产生应激,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

4.4 舍内卫生 鸭舍的卫生状况太差容易出现公鸭阴茎细菌感染,进而造成掉鞭,并且生殖期感染的公鸭在交配时会感染其他母鸭,造成母鸭脱肛和受精率下降。

5 搞好疫病防治

疾病也是影响受精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感染造成精液品质下降,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会对受精率有一定影响;同样,鸭群感染流感、黄病毒、新城疫等病毒,也会引起生殖系统萎缩、退化,造成受精率降低,尤其是在16~22周病毒袭击对睾丸和卵巢的破坏作用大,并且难以恢复,导致整个产蛋周期产蛋率受精率低下。所以,做好疫病防治工作,确保鸭群健康是关键。

综上所述,受精率指标差了另找原因于事无补,从1日龄开始,细节没有做好,才会出现最终的指标差的结果,这是不可逆的。育成期管理好了,受精率自然会达到理想的成绩,产蛋期管好了,受精率自然会很稳定。把种鸭饲养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好了,才会出现高性能、高指标。

(2020–05–07)

S834.3

B

1007-1733(2020)07-0019-02

猜你喜欢
母鸭受精率种蛋
夏季雅士勇对蛋用种鸡受精率及孵化成绩的影响
6月白羽肉鸡种蛋价格跌幅已超40%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母野鸭
火星丁丁当·优质种蛋
浅谈提高鸡的人工受精率的措施
算蛋
The devoted mother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鸡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挑选入孵种蛋六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