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研究与实践

2020-12-30 10:57解红梅刘红芹侯显涛王宝杰
山东畜牧兽医 2020年7期
关键词:齐鲁后备宠物

解红梅 刘红芹 侯显涛 王宝杰

行业论坛

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研究与实践

解红梅 刘红芹 侯显涛 王宝杰*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宠物科技系 山东 潍坊 261061)

“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是为加速新旧动能转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彰显区域特色、深化校企协同办学并针对职校生的创新性人才培育项目。本文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为例,通过对本专业“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过程中的遴选、培育及运行机制的实践与研究,探索构建适合本专业“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育人模式。

“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是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鲁教职发[2018]1号)等文件精神,面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强”产业,培育能够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求,具有“匠气•匠心•匠技”的优秀职校学生的人才振兴项目。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现代新型农业的主要产业之一,其发展态势良好,但行业积淀薄弱,在技能型人才培育方面可复制与借鉴的成功模式较少。因此,探索构建适合本专业“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可有效促进新设专业的发展、服务山东区域经济,并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能人才支撑。近年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以国家骨干院、优质校建设为契机,依托专业建设,不断探索建立多元化、项目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对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的三个方面做一总结。

1 “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的遴选

根据山东省畜牧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畜牧业类(高职)“齐鲁工匠后备人才”遴选标准及培育标准》,宠物科技系成立“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培育考评小组,考评组由部分畜牧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及专业课教研室负责人、班主任教师共同组成,成员分工明确、各有侧重,主要从基本素质、专业素养、工匠精神、知识宽度、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按照山东省每年认定的省级“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数量指标的2倍,遴选校级“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并强化后期培育。

2 “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的培育

2.1 后备人才“匠心”培育

2.1.1 提高人文素养 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大一时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法律法规等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健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增加语言、数学、艺术、历史及社会分析等课程选修数量,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开设《齐鲁文化》《工匠精神》等课程,并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于专业课程及实习实训中;此外,根据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行业现状,开设《动物与社会》《犬猫心理学》等选修课程,提升自然、人、动物和谐共存等方面的人文素养。

2.1.2 培养敬业精神 为本专业校级“齐鲁工匠后备人才”配备德育导师,其中德育导师由宠物行业的校内外技能大师、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公益活动先进个人或职业教育名师担任,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并不定期进入宠物美容、宠物驯导等实际工作场景一线观摩与实训,通过德育导师的现身说法及其具体工作氛围的浸染,引导和激励学生敬业专注,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参与行业内宠物美容、牵犬师、犬展比赛的会务或志愿者服务及其他社会组织与校内社团的公益性活动,培养与践行劳模精神,并乐于奉献。

2.1.3 丰富校园文化 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学院层面,设立“瑞派”定制班、“心仪”实训室、“骏琳”马术场等,通过校企共建与项目合作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职业认知度;系部层面,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进校园以及行业专家、能工巧匠聘为兼职教师等形式对学生开展行业发展、特色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与个人成长历程分享,使“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在身边。通过行业优秀企业与行业优秀人才在校园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全面打造体现职业文化、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2.2 后备人才“匠技”培育

当前,各高职院校均在探索可适应社会与行业发展,并能培育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1]。“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是该育人机制在山东省内的具体化项目,其希望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行业的岗位技能相贯相通的目的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

2.2.1 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作为全国“1+ X”证书试点单位,且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又为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近年来,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健全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现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校企联动、课岗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为期3年的学习中,实施“2+1”模式,“2”为在校学习2年,“1”为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跟岗实习0.5年与在行业企业内顶岗实习0.5年。

2.2.2 强化实践教学 统一思想,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与“重教轻练”的教学陋习。教师方面,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教师专兼职结合、双师素质比例达100%,且保证3年内必有半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课程内容方面,增加实训或实习比重,使学生有更多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专业课程实训或实操比例至少占50%,其中专业核心课程须另设技能考核。教学方法方面,在原有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成熟的实践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师生可共同实施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与岗位需求的项目研发,以研促学;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宠物美容、宠物饰品、牵犬师等比赛项目,以赛代训,以赛促学。此外,已遴选的校级“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另配备由职教名师、技能大师或行业专家能手组成的专业技能导师团,学生在不同方向与特长的导师间实施轮训,并综合考评。

2.2.3 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实践课程的教学执行方面,充分考虑宠物养护与训导专业课程的特异性,依据课程特点,灵活安排实践教学。如将《宠物美容课程》的实践教学由传统的一次2学时,改为一次4学时,而《宠物驯导》实践课程则由一次2学时,改为一次1学时,充分还原了宠物美容及宠物训导的实际工作过程;实训场景配备方面,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院教学动物医院、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传承创新平台等进行见习与轮训,针对所遴选出的校级“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安排值周表,并作为实践考核的重要依据;此外,通过中境外合作办学,鼓励并支持校级“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赴台研修。

2.3 后备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2.3.1 增强创新创业意识 教学工作层面,开设生涯发展规划与学业指导、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创业基础、创业管理、创业设计、商务礼仪等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内容与教学环节,并将相关大赛项目、教科研课题、创业实例等融入专业课程内容与教学环节;校园生活层面,在扎实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基础上,邀请本专业优秀的就业创业毕业生现身说法,讲述个人的就业创业经历,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2.3.2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学院创建双创学院,各系部建立由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课教师组成的创新创业团队,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开展基于专业的匠心、匠技类竞赛,积极组织参加“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大学生竞赛,以赛带练;培植创新创业类社团,创办齐鲁工匠沙龙、宠物爱好者协会、宠物美容、宠物驯导等社会实践型学生社团;开展产品开发、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等,推动实训、研发、服务、创业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3 “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的保障机制

3.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主体

山东省畜牧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统筹管理指导,制定相关标准并组织开展工作,学院层面,由分管教学副院长主抓,由教务处与教学质量保证中心统筹规划各专业“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的培育工作;系部层面,宠物科技系主任为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第一责任人,选配行业内校外专家、校内名师等组建本专业“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育计划,开展后备人才培育的具体实施工作。

3.2 深化校企共育,成果共享

学院为全国“1+ X”证书试点单位、山东省畜牧兽医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同时,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又为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因此,结合“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的培育要求,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成功共享是实现“专业要求与行业要求一致、实训要求与岗位要求一致、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致”的必由之路[2]。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进校园、技能大师进课堂,使企业参与教学过程;而职教名师与学生则进企业、当雇员,深入工作一线,在具体教学、科研及工作中深化协作,并形成制度,由学院及企业共同组成的督导组督导、考核。

3.3 开展跟踪服务

建立“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毕业生跟踪服务机制,对毕业生继续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提升培训、继续教育等服务;持续跟踪分析后备人才的职业成长轨迹、工匠精神铸成过程,研究其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反馈到培育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培育实效。

3.4 营造良好氛围

学院内部,充分发挥“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学生比学赶帮超,锻造锤炼更多畜牧业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社会层面,与各类新闻媒体合作,系统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尚风尚。

4 结语

总之,“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作为山东省于2018年为加速新旧动能转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彰显区域特色的创新性人才培育项目,因不同行业与专业各有差异,故较难形成统一培育标准。通过对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的研究与实践,可有效提升本专业育人质量并促进新型现代农业与新设专业的发展。

[1] 曹双梅, 张玉华, 曹辉. 基于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 办公自动化, 2019, 403(14): 42-46.

[2] 张泽建.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共育高端技能型人才[J]. 职业教育研究, 2013(10): 163-164.

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9626);山东省职业教育宠物针灸技术技能创新平台项目(2018088)

(2020–04–24)

S829.2-3

B

1007-1733(2020)07-0052-03

猜你喜欢
齐鲁后备宠物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齐鲁声音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抬起脚来
养宠物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