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2020-12-30 20:44江苏省苏州市虎丘教育集团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
小学时代 2020年20期
关键词:劳技笔者探究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教育集团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 方 磊

国家规定基础教育要开展好劳动与技术教育,主要通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形态实施。劳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劳技综合素养。实践操作练习是劳技课程的主要学习形式。在小学阶段开设劳技课程,对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创新精神是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根本基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所以,小学劳技任课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学劳技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小学劳技课堂中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预设要充分

教学预设充分是构建小学劳技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教学预设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和效度。小学劳技课的备课和教学准备包括教材解读、学情分析、设计导学单、准备范例、精选适宜的操作材料等等。学生能否在小学劳技课堂中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教师研读教材是关键。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准确界定教材的重难点,精心预设学生在制作作品中可能出现的创新点,精选适宜的操作学习材料,为学生在劳技课堂中绽放精彩创意打好基础。所以,教师的精心预设是学生在课堂上闪光的前提。

在教学“编小篮”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启发学生突破了学习难点,明确了制作小篮的三个部分:小篮的底、身子和边框,使学生掌握了制作篮底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和探究发现制作篮边的基本方法,启发学生制作多样化的篮边,花样可以和范例不同,式样不限,只要能够固定好篮子就行。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我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个小袋子,里面放置了几张造型各异的篮子图片,目的是催生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制作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操作能力强,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范例图片,思考制作篮边的诀窍,并有自己的创新做法,交出的作品令人刮目相看。有的孩子制作的是爱心形状的篮边,有的孩子制作了波浪形状的篮边,还有的孩子别出心裁,在编制篮边的过程中,插入了新纸藤,给篮子增加了两个把手,看起来像两个可爱的耳朵。因为教师的教学预设充分,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以及必须的示范引导,因此,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凭借创意思维制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二、教学引导要巧妙

小学劳技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在操作劳技材料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创造的快乐,探究操作的技术。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小学劳技课堂中,教师不能一味地传授知识和灌输技能,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劳动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帮助和引导的作用。教师要巧妙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为了有效推动学生围绕劳动与技术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导学单。此外,小学劳技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微课、动画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掌握制作要点。教师巧妙引导是催生学生创意作品的关键之举。假如,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学生就不能够掌握操作要点,难以顺利完成作品,更别奢望创新作品了。如果教师指导过细,学生就会畏首畏尾,限制创新思维的产生,容易落入简单模仿的窠臼。时间长了,学生就会缺乏自由思考和独立创新的能力。

比如,笔者在教学“创意纸球”时,精心准备了制作二十面体纸球的导学单。课上,笔者引导学生围绕导学单开展自主探究,总结归纳出制作二十面体纸球“五步法”——剪、折、贴、装、合。“贴”是其中较为复杂的一个步骤,可以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其中,贴“上部”和“下部”的难度系数不高,且方法相似,笔者请一个学生现场操作,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贴“中部”难度系数相对高一点,笔者通过微课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实践证明,有了同学的示范和微课导学的学习支架,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贴”。有了这样的学习基础,学生就能举一反三,掌握“装”和“合”的制作技巧。

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再动手操作就容易多了,还涌现出了许多个性纸球,有的装饰精致,有的色彩搭配协调,还有的学生把纸球组成了“冰糖葫芦”……实践证明,在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巧妙,时机好,效果佳,催生了许多创意十足的劳技作品。

三、合作探究要科学

在小学劳技课堂中,有很多操作任务是需要通过合作探究才能顺利完成的。合作探究科学性是劳技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其中,分工合作合理是催生学生创意思维的关键。假如,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优等生唱独角戏,其他小组成员打酱油,就不能够激发学生发挥各自所长,大部分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制作有创意的作品,简单模仿就在所难免了。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工作,引导小组长根据同学的特点合理分工,各司其职,让每个人都能为集体贡献智慧。合作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操作,还可以促进学生分享经验、碰撞思维,静待创新之花在劳技课堂绽放。

比如,教学“创意纸球”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制作纸球的方法后,笔者指导小组长根据分工表格开展学习探究。“贴”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难的一步。笔者建议每个小组反应敏捷的同学思考制作策略,小组长组织组员开展讨论,确定各自分工,然后动手操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善于“剪”的和善于“折”的同学做好前期工作,确保制作又好又快。负责“组合贴”的同学拿过接力棒,顺利完成了二十面体纸球的制作。最后,善于“装饰”的同学对纸球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众人拾柴火焰高,因为合作,科学分工,小组成员发挥各自才能,像工厂流水线一样,共同高效完成了一个个纸球。由此可见,科学探究,合理分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力量,催生更多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评价要及时

在劳技课堂中,及时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比如,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的创意点,就应该及时鼓励。每个人都渴望来自别人的肯定,当孩子们的创新点得到老师的表扬时,会更加自信。此时,其他学生或许也能受到启发,产生新的创意,创造出别出心裁的作品。

比如,在“动物书签”一课中,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发现了小鹿的制作难点——身体和脖子。根据学情,笔者带领学生厘清了制作思路,帮助学生扫除了障碍。学生动手操作,笔者巡视指导。有一个学生改变了鹿角和嘴巴的位置,一头回眸一笑的小鹿就出现了。我及时肯定了他的创意,并在班级内展示,他自信满满,继续完善。其他学生在他的启发下,豁然开朗,有的把小鹿变成了长颈鹿,有的变成了梅花鹿,有的变成了奔跑的小鹿。因为教师的及时评价,才催生了丰富多样的作品。

总之,在小学劳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预设、引导、合作、评价等四个维度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劳技素养。

猜你喜欢
劳技笔者探究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劳技教育使农村小学生受益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