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多彩课堂的研究

2020-12-30 20:44安徽省合肥市方桥小学魏冬春
小学时代 2020年20期
关键词:情境信息技术数学

安徽省合肥市方桥小学 魏冬春

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制约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彰显,影响着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随着电子书包与智慧教室理念的产生,信息技术进一步突破了教学课堂的局限性,丰富了教学内容与环节,促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多彩化与生动化。所以,新时期怎样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小学数学多彩课堂教学体系,值得教师深入分析与思考。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存在的优势

1.便于师生交流互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可以促使小学数学课堂高效互动,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自身兴趣爱好存在差异性,若教师没有设置生动的学习情境,势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所以信息技术的引进能赋予教学内容趣味性,适应学生成长的特点与规律,促进学生积极地和教师沟通,便于强化教学成效。

2.便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以往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或者投影呈现教学内容,可能出现图像模糊的情况,影响学生的视觉。智慧教室与希沃助手产品的出现,把清晰化的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呈现多个学习方案,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灵活转变,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教师呈现生活中的实例,从学生生活入手引进花园或者魔方等物体,可以勾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便于现场生成教学资源

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面实效性不强。信息技术的引进可使教师结合需求随时输入需求信息,引导学生通过电子笔进行批注,存在较强操作性与可视性。此种情况方便教师围绕班级学生答题情况掌握学生学习进度,适当调节教学方式,及时查缺补漏。

二、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多彩课堂的有效策略

1.优化信息,形成课件辅助数学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学习厌烦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好好听课。所以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围绕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技能,设计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或者在生活中寻找学生熟知的事物吸引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深入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可以说在数学课堂中引进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如“亿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的教学,上课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数据,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内容涉及祖国人口数量、祖国土地面积大小和工业生产信息。之后教师将学生收集的材料设计成课件,自然而然地导入教学主题,在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经验的同时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取与积累。站在学生的视角上,学习热情是学习活动的引导来源,教师在科学的指导与布设新颖教学情境的前提下,巧妙设置新课环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师给学生布设下列场景:图形奶奶带着她的孙子来到我们的课堂里,你们想和他们做朋友吗?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紧接着,教师播放多媒体,呈现多种颜色的图形,包含长方形、三角形与正方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致引领到高涨状态,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又如“圆的认识”教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都市动画图像与川流不息的车流,之后将画面停止在小汽车上,放大图片,闪烁着车轮。教师提问:车轮是圆形的,你有没有想过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呢?圆有什么特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吧!从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中引出“车轮是圆形”的问题,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感知,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构建模型,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模型是将数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视作前提,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创设的一种图形,基于数学的视角开展思考与讨论,转化新旧知识,总结为一类已经处理的问题。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现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在“等量替换”思想中这样设计:引导学生选择画一画的方法分析长方形的特征,通过长方形对角线把三角形划分为两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可以转变为一个完整三角形,接下来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这样,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等量替换的思想。教师巧妙地给学生设置建模理念,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知识世界中探索,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如“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的计算”的教学,以往的课堂大多通过实验法证明同底同高情况下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三倍,而这种教学手段存在死板性,无法充分适应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难以保障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不同颜色的实物图与线条形成的透视图,不仅可以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还可以延伸学生的想象空间,彰显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展示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形成过程,组织学生思考两种图形体积之间的关系,想象通过怎样的办法可以验证这一个结论,促使学生思维灵活转变。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验,包括两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过程与图形特征,对知识点进行汇总。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全方位地把体积计算技巧贯彻给学生,提高学生思维的有效性,明确学习思路与关键点。

又如在“分数”教学中,教师适当引进蛋糕和猴子等图片,配合优美的音乐形成寓学于乐的情境,组织学生研究五个猴子怎样分蛋糕最合理,要想每一个猴子都可以得到均等的蛋糕,每个猴子分得的蛋糕是多少?由此引进分数的基本性质,巧妙地形成数学模型,学生可以全方位掌握知识点内涵,将分数的概念与应用技巧掌握于心。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多彩课堂研究课题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情境信息技术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