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搭支架 助力成长

2020-12-30 21:38俞涵茜
好家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调羹玩沙果果

文 俞涵茜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在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其现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搭建适宜的支架,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不敢滑滑梯的丹丹

三岁的丹丹不敢玩滑梯,妈妈武断地认为她“胆小”,甚至以“胆小鬼”来称呼她,事实真是如此吗?通过观察,我发现丹丹肢体发育还不完善,走路不太稳,在玩滑梯的过程中摔过几次后,就再也不敢尝试了。每当我鼓励她继续玩耍时,她总是摇着头说:“我不行。”但是她的眼睛里分明流露出对滑梯的深深渴望。当一个幼儿不假思索地直接否定自己时,说明幼儿已经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这种自卑情绪会一直伴随着幼儿,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为了让丹丹逐渐走出摔跤的阴影,我暂时不提玩滑梯的事,而是拉着她的小手,在操场周围的轮胎上做起了平衡游戏。丹丹每天都兴致勃勃地要求我陪她一起走轮胎。在每天走轮胎的过程中,丹丹的平衡能力与双腿的支撑力也逐渐提高了,这给丹丹顺利玩滑梯提供了能力支撑。

这天,当丹丹走完轮胎后,我拉着她的手假装不经意地走上了滑梯。丹丹已经习惯了我的陪伴,不再抗拒往滑梯上走,为了稳定丹丹的情绪,我一直没有松手。幼儿们之所以如此迷恋滑梯这种玩具器材,完全是喜欢体验从高空往下滑落的快感,这也是人类力争战胜自我的本能体现。于是,当到了滑梯高处后,我让丹丹在滑梯口坐下来,双手拉紧旁边的围栏,我转身跑到滑梯下面,对丹丹说:“滑下来,我等着你。”丹丹迟疑了一下,我充满期待地望着她,并伸出双手做出接住她的姿势,只见丹丹咬着牙“嗖”地直冲下来,和我抱在一起哈哈大笑。“好玩吗?”我问。丹丹使劲地点点头。“想不想再玩?”“想!”丹丹此时的表现与一个月之前完全不同,这让我深感欣慰。于是,我叮嘱丹丹:“往滑梯上走的时候只要小手拉紧扶栏,慢慢往上走,一定不会摔下来的。”于是,丹丹尝试着独自走上台阶,小心翼翼却步伐坚定地往上走,时不时地回过头看我一眼,我站在下面给丹丹竖起了大拇指。这次,丹丹滑下来的时候,已不再需要我伸手抱住了。傍晚放学时,丹丹拉着妈妈的手,又一次独自走上了滑梯,骄傲地表演了一番玩滑梯秀,妈妈也开心地笑了。

从此,丹丹不仅自己喜欢在滑梯上玩耍,还鼓励那些胆怯的幼儿跟她一起玩。

二、不会自己吃饭的果果

果果上幼儿园后,一直不会自己吃饭。无论老师怎样提示,他总是无动于衷,像只小鸟似的坐在那里,张着嘴等着教师喂。我在喂果果时,尝试让果果自己拿调羹吃饭,结果发现,果果不会正确抓握调羹,另一只手也不知道要捧住小碗。通过跟果果的家长沟通,我才了解到是由于家人过度溺爱,果果在家从没自己吃过饭。

果果对玩沙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天,我打算往一只塑料篓里套上垃圾袋,并在篓口处装上一只“张着大嘴”的“懒羊羊”头饰,于是,我把这项任务交给正在玩沙的果果:“懒羊羊肚子很饿,你有办法把它喂饱吗?”果果自信地点点头。只见果果用小铲子铲着沙子小心地注入“懒羊羊”的嘴里,一会儿,果果开心地跑来告诉我说:“老师,‘懒羊羊’吃饱了。”我眼睛一亮:“哇!果果真是能干,这么快就喂饱了‘懒羊羊’!”于是,我又递给他另一只外形一样,但型号却小了很多的篓子:“‘懒羊羊’的儿子肚子也饿了,可是它的嘴巴很小,那个铲子放不进它的嘴巴里,怎么办呢?”“没事,我找个小一点儿的铲子喂他。”……接下来,“懒羊羊”的“孙子”肚子也饿了,果果就只能使用和自己吃饭时一样大小的调羹来喂它了。奇怪的是,果果在喂“懒羊羊”的“孙子”吃饭时丝毫没有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相反非常专注,动作虽然有些笨拙,但却非常认真。最后,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果果,果果很是得意,连续玩了好几天给“懒羊羊”一家喂饭的游戏。后来吃饭的时候,果果终于自己拿起了调羹,慢慢地把饭菜送进自己的嘴巴里。

事实证明,教师为幼儿搭建的支架可以更好地助推幼儿主动学习,当将短暂的支架去除之后,幼儿已具备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引导与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

猜你喜欢
调羹玩沙果果
托班婴幼儿玩沙游戏初探
联想:明天去哪玩
排排坐
好奇怪哦
抢肠粉
不一样的热导体
趣拍沙滩照
从“玩沙”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学习自主进餐的小游戏
看得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