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观察

2020-12-30 08:07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1期
关键词:肺气肿证型病机

(厦门市第五医院中医科,福建 厦门 361101)

作为典型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具有复发风险高、持续进展等特征[1]。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率高达4.3%以上[2]。这种疾病的反复出现,容易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产生极大干扰[3]。常规治疗采用对症用药法,缓解肺气肿患者的相关呼吸道症状。中医治疗则遵循辨证施治原则,主张依据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证型,确立治疗方案,以确保这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机的有效控制。为确定中医治疗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107例患者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中医内科就诊的107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符合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1周内未用药治疗;②伴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③依从性差。随机分成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男∶女=28∶25;年龄(47.2±17.1)岁。观察组男∶女=30∶24;年龄(47.5±17.0)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确诊后,视其临床症状,予以化痰、抗感染、吸氧(低流量)、扩张支气管等治疗。持续治疗2周。

1.2.2 观察组 患者接受中医治疗。

1.2.2.1 中药治疗 遵循辨证施治原则,经望闻问切,将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分成不同的证型,并提供适宜的中药方剂。①肾阳亏虚型:本组共15例患者属于该证型,实施金匮补肾汤治疗。金匮补肾汤组方由干地黄、山药、山萸肉、牡丹皮及泽泻等药材组成。每日1剂,以水煎服,分2次服用。②痰热壅肺型:本组共19例患者属于该证型,选用去痰平喘方进行治疗。组方由莱菔子、半夏、茯苓、杏仁以及川朴等药材组成。用药方法及频率与肾阳亏虚型一致。③痰浊壅肺型:本组共20例患者符合该证型。组方由石菖蒲、橘红、郁金、天南星以及枳实等药材组成。用药方法参照肾阳亏虚型患者。所有患者均持续用药2周。

1.2.2.2 针灸治疗 ①取穴。取定喘、肺俞、肾俞及脾俞为主穴,另选膻中、曲池、丰隆等穴位为配穴。②针灸治疗。参照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虚实寒热证型,选择适宜补泻手法。符合痰热证型者,实施电针针刺治疗;阳虚寒证者,则搭配艾灸、温针灸施治。每日1次,每穴留针0.5 h。疗程为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疗效。其中,无效:咳痰喘症状无明显改善;有效:呼吸道症状有所缓解;显效:呼吸系统症状基本消失。统计患者的咳痰喘症状缓解时间。评估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及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总有疗效率、满意度、复发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给予χ2检验;肺气肿症状缓解时间等计数资料用(±s)表示,给予t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83.02%,低于对观察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肺气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咳症状缓解时间为(9.05±1.44)d、痰症状缓解时间为(10.05±1.72)d以及喘症状缓解时间为(6.14±0.83)d,均长于观察组(P<0.05)。见表2。

2.3 满意度、复发率 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为77.36%,低于观察组(P<0.05);肺气肿患者康复后,随访半年,统计其复发状况,对照组复发率18.87%,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肺气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患者肺气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s)

表3 两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及复发率[n(%)]

3 讨 论

随着我国患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规模的扩大,对这类患者的临床管理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在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急性加重期的治疗难度较高[4]。如未能选择适宜方法,构建有效的治疗方案,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症状控制效果、治疗体验等,均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常规西医治疗以对症用药为重点。在治疗期间,医师主要参照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症状表现、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适宜药物或措施进行干预。目前,这种方法对该疾病的控制作用已经得到了证实,但存在一定的显效慢、易复发等问题。

中医学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属“喘证”范畴[5]。这类疾病的病机多以肺失宣肃、肺气壅塞有关。而从脏腑方面来看,这种疾病多累及肺、肾、脾等脏腑[6]。中医认为,肺属气之主,如肺宗气不足,可造成一身之气下陷,干扰肺卫固表功能,进而诱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一系列呼吸道表现。而脾的功能主要与气血运行有关,食物经中焦脾胃的消化、吸收,产生大量水谷精微,沿血脉供给全身,保障机体各脏腑的正常功能。当脾功能失常时,机体气血运行不畅,为喘证的形成提供机会。肾为气之根,主纳气,如肾阳不足,容易导致气异常上升,刺激心肺,引发气促、喘息等症状。目前,中医主要将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证型分成痰热壅肺、痰浊壅肺以及肾阳亏虚等证型。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中医治疗中,需结合患者的证型特征,辨证施治。

针灸属经典中医技术,主要通过对各穴位的刺激,形成良好的行气活血、通脉疏络等作用。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中,可针对这类患者的肺失宣肃、肺气壅塞病机,针刺肺俞、肾俞、脾俞及定喘穴,增加肺宗气量,同时纠正肺、肾、脾这三大脏腑的异常功能,祛除病机,为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症状控制提供良好支持。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中,中医治疗方法的应用优势在于:①迅速纠正呼吸道症状。处于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呼吸道症状较为严重,容易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等。实施常规西医治疗期间,医师所采取的吸氧、平喘、抗感染等措施,虽然可起到一定作用,但存在见效慢、疗程长的问题,与患者对症状控制速度的要求不符。而实施中医治疗后,一方面,基于辨证施治理论的中药治疗,可帮助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祛除病机,缓解由肺、肾、脾功能失常引发的呼吸道症状;另一方面,针灸治疗也可通过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俞、脾俞、肾俞等具有脏腑调节功能、行气活血功能穴位的刺激,缓解这类患者的症状。本研究提示:观察组患者咳症状缓解时间为(6.53±0.90)d、痰症状缓解时间为(6.89±0.97)d以及喘症状缓解时间为(6.14±0.83)d,均短于对照组(P<0.05)。②作用效果显著。相较于常规西医治疗而言,中医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效果更加显著。原因在于:中医治疗方案中所选用的治疗措施,均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证型、表现为依据,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病机的高度契合性特征,可保障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另外,中药内服治疗与针灸治疗的合用,还可形成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进而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疗效。本研究提示:2周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高于对照组(P<0.05)。③降低复发风险。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已被证实为一类复发风险较高的常见病[7]。呼吸道症状的反复发作,不仅会限制患者的工作能力,还会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及康复自信,增加其不依从行为的形成风险[8]。在临床治疗中,常规西医治疗所选用的抗感染药物,可改善肺气肿患者病灶的炎性反应,而平喘药物、吸氧措施的引入,则可纠正其喘息、咳痰等症状[9]。但当疗程结束时,部分肺气肿患者仍然可能在病毒感染、情绪异常波动、过度体力劳动等因素的刺激下再次复发[10]。而经中医治疗干预后,衍生于辨证施治理论的针灸、中药措施,可帮助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摆脱肺、肾、脾功能失调状态,改善机体气血运行状态。随着患者机体内环境、脏腑功能的改善,其出院后的复发风险也可得到良好控制。本研究提示:半年内,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85%,低于对照组(P<0.05)。④提升患者满意度。对于处于急性期阶段的肺气肿患者而言,在接受治疗期间,所选治疗方法的便捷性、显效速度等因素,均可能干扰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态度[11-12]。常规西医治疗中,定喘药物、抗感染药物、支气管扩张药物等的用药方法较为便捷,但吸氧干预则具有侵入性特征,不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13-18]。此外,该方案在显效速度、抑制复发状况等方面的特征,也可能会诱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不满意评价。而中医治疗方案也具有良好的实施便捷性特征。虽然针灸治疗容易形成一定刺激,但由于该方案的显效速度较快,肺气肿患者的需求仍然可得到良好满足。本研究提示:观察组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96.30%,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宜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引入中医治疗,以借助中医治疗方案,祛除病机,降低患者的复发风险。

猜你喜欢
肺气肿证型病机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伤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的中医病机思辨与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指标述评
什么原因导致的肺气肿你知道吗?
冬季治疗肺气肿的四大要点
什么是肺气肿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