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研究

2020-12-30 08:21岳春艳丁巧娟赵杰琼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12期
关键词:房型角型晶状体

岳春艳 丁巧娟* 赵杰琼 刘 云

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眼部前房角关闭而引起房水排除受阻所致,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眼压升高、静脉充血、角膜水肿以及晶状体改变,同时伴有疼痛、恶心、呕吐、发热、便秘或腹泻等不同症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具有较高风险合并患有白内障疾病,病情复杂性和治疗难度均会增加,成为医院开展临床眼疾诊疗的难点内容[1-2]。目前,超声乳化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方法,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晶状体的厚度,恢复房水的排除状态,从而达到矫正视力、降低眼压的治疗目的[3-4]。相关研究表明,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后房型晶状体固定术后的并发症较少[5-6]。因此,本研究选取医院收治的典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开展手术治疗实践,对比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眼科接治行手术治疗的72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4.8±2.7)岁;其中单眼治疗31例(占91.18%),双眼治疗3例(占8.82%)。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24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5.5±2.6)岁;其中单眼治疗34例(占89.47%),双眼治疗4例(占10.53%)。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临床症状和手术医生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资料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对光定位准确且能进行红绿颜色辨认的患者;③非矫正视力低于0.6的患者;④临床诊疗及预后资料完整的患者;⑤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②有眼部手术史的患者;③合并患有重型糖尿病、心血管病、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④因手术器械、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导致手术出现严重问题的患者。

1.3 仪器设备

采用Sovereign compact型超声乳化仪(美国强生公司)。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30 min均采取静脉滴注甘露醇行降眼压处理(≤25 mmHg),滴入复方托比酰胺行散瞳处理,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行局部麻醉。

(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治疗,开眼睑及眼球固定后,以角膜缘为基地做结膜瓣,巩膜瓣(3 mm×4 mm)分离并切除小梁(1 mm×2 mm)和周围虹膜组织,最后分层缝合巩膜瓣和结膜瓣,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扎患侧眼部[7-8]。

(2)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开眼睑及眼球固定后,于患眼的角膜在10∶00点位颞侧做3.0 mm隧道切口,3∶00点位做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粘弹剂后分离瞳孔外缘和晶体囊膜粘连组织,做5.5 mm环形撕囊,采用超声乳化仪负压吸除晶状体残核及皮质,经角膜主切口推注后房型软式折叠人工晶状体入囊袋内,再次使用超声乳化仪负压吸除前房和囊袋内的多余粘弹剂,注入平衡盐溶液,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扎患侧眼部[9-10]。术后每日进行眼压和裂隙灯检查,控制眼压<20 mmHg,视力初步恢复且眼压低于15 mmHg的患者可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

1.5 观察与评价指标

(1)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30 d的矫正视力、眼内压力和中央前房深度,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

(2)并发症及预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7 d内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积血、虹膜睫状体炎、瞳孔变形、脉络膜出血等并发症的例数,观察患者术后的预后效果。

(3)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有效例数,即30 d后眼内压力下降幅度(≥10 mmHg)、矫正视力改善幅度(≥0.2)、中央前房深度提高幅度(≥5 mm)且无并发症出现的患者例数。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手术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矫正视力、眼内压力及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0.264±0.09)mmHg、(28.15±4.48)mmHg和(1.51±0.22)mm,观察组分别为(0.258±0.06)mmHg、(27.86±3.90)mmHg和(1.47±0.18)m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矫正视力、眼内压力及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0.489±0.109)mmHg、(16.35±3.23)mmHg和(2.49±0.38)mm,观察组分别为(0.649±0.106)mmHg、(12.52±2.59)mmHg和(2.90±0.41)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1,t=2.924,t=2.274;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预后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7 d有10例(占29.41%)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角膜水肿、前房积血、虹膜睫状体炎及其他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4例(占11.76%)、2例(占5.88%)、1例(占2.94%)和3例(占8.82%);观察组有2例(占5.26%)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分别为1例(占2.63%)、0例(占0.00%)、0例(占0.00%)和1例(占2.6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78;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预后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手术治疗30 d后,眼内压力下降幅度(≥10 mmHg)、矫正视力改善幅度(≥0.2)、中央前房深度提高幅度(≥5 mm)以及无并发症出现的患者分别为28例(占82.35%)、26例(占76.47%)、29例(占85.29%)和30例(占88.24%),观察组分别为37例(占97.37%)、36例(占94.74%)、38例(占100%)和38例(占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10,x2=5.006,x2=6.005,x2=4.734;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好发于老年人,易引起患者头痛眼胀、视力下降及眼压异常,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是医院眼科接诊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临床研究证实,晶状体浑浊、增厚是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摘除眼部晶状体,能有效地缓解房水阻滞现象,降低眼内压力,恢复眼部功能[11-13]。区别于传统白内障手术方式,超声乳化仪可通过角膜或巩膜切口吸除晶状体残核与皮质,保留的晶状体囊袋植入人工晶状体,对白内障患者治疗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其中人工晶状体在解剖结构和光学成像方面与正常系统较为接近,与角膜接触损伤小、重量轻、稳定性好,并能够进行散瞳处理便于眼底检查,根据植入位置不同分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中和术后常见并发症类型有后囊破裂、晶状体悬韧带断裂、角膜水肿、前房积血、虹膜睫状体炎、瞳孔纤维蛋白渗出、瞳孔变形等10余种。临床医生应在深入了解患者和疾病状况的基础上,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的关键。

当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控制不良时,角膜水肿将越发严重而导致虹膜萎缩,发生粘连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采用超声乳化仪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植入人工晶状体提高前房深度,改善瞳孔阻滞问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4 结论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其结果较之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内压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房型角型晶状体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17年视网膜脱离手术1例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研究
传统吉祥纹样在经济房型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