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头语

2020-12-31 22:22
四川电力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专刊电网数字

今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建设工作,为响应国家号召,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于2020年6月15日在北京举行“数字新基建”重点任务发布会,发布了电网数字化平台、能源大数据中心、电力大数据应用、电力物联网等“数字新基建”十大重点建设任务,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为重点带动产业发展,推动电网转型升级。

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深刻改变传统电力生产运营模式,加速推动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发展,为电力行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数字新基建”与电网深度融合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电网企业建设管理缺乏互联网思维制约了数字化转型发展,跨界复合型人才缺乏也制约了电网“数字新基建”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数字新基建在电网的发展,分析电力“数字新基建”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总结“数字新基建”建设成效,促进同行交流,形成典型经验,《四川电力技术》组织了本期“数字新基建”专刊。

本专刊共收录文章17篇,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5G、电力北斗、工业互联网等。

1)人工智能

郝文斌、谢明洋等从经济性出发,提出了以投资成本、运维成本、网络损耗成本和购电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的分布式电源选址定容优化算法。张森、张颉等设计了一种基于多视角跨模态的电力现场作业行人重识别网络架构,缓解模态间数据差异,提高行人重识别模型的精度。张宇泽、张心洁等提出了基于竞争神经网络的变电站全面监视周期分类算法,提高集中监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胡立锦、杨永全等提出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实时采集电缆截面图像,优化电缆检测程序。冯原、王晓迪等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小型化技术的电力输电线路智能巡检方案,解决目前智能巡检图像采集真空期长和效率低的问题。刘锦隆、马进等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内外部数据融合应用思路,支撑电力行业与外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建模。佘佐超、李喆等利用区块链P2P网络、密码学以及智能化合约技术,构建包括网络、区块链目录、认证及信任服务以及数据资源智能交换的电力数据共享模型。

2)大数据应用与分析

魏阳、刘淑宾等构建产业转移电力粘性系数模型,具体分析成渝双城经济圈规划四川16个地区34个细分制造业行业的产业转移四梯度区域特征、行业异质特征等特征。刘浩宇、李喆等基于数据样本对地址识别方法的准确性及运行速度进行研究分析。况华、沐欣欣等提出了基于多时间尺度需求侧响应模型的网损优化方法,选择了粒子群算法作为优化算法。

3)工业互联网

张云翔、李厚恩等设计了一种兼容WirelessHART协议、PLC通信以及以太网通信架构,并用于家庭异构网的智能用电终端系统。潘雪佼、何冰等提出基于工业互联网和5G技术的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方案,并在天府新区兴隆湖示范区落地实施。

希望本专刊能对读者有所助益。

猜你喜欢
专刊电网数字
计及SOC恢复的互联电网火储联合AGC控制策略研究
穿越电网
电网调控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答数字
电网基建施工现场注意事项及改善
数字看G20
专刊
专刊
成双成对
亚运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