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在青春期功能推敲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分析

2021-01-01 15:39昝庆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

昝庆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青春期功能推敲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从青春期功能推敲性子宫出血患者中抽选90例进行分组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雌激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通过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出血控制时间、贫血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几项治疗参数来评价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青春期功能推敲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出血控制时间为25.5±2.5h、贫血症状改善时间为30.8±2.5h、并发症发生率为8.88%、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55%。实验组患者出血控制时间为19.7±2.1h、贫血症状改善时间为23.1±1.7h、并发症发生率为31.11%、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00%。结论:相较于单一雌激素治疗方式,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青春期功能推敲性子宫出血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出血控制时间短、贫血症状改善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

[关键词]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青春期功血;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4-0089-02

青春期功能推敲性子宫出血是一种由神经内分泌异常所导致的子宫不规律出血症状,导致患者频繁子宫出血的本质原因在于激素调节方面的障碍,患者经一系列临床检查后可以排除炎症、占位性病变、创伤等其他导致子宫出血的因素。这是一种青春期比较常见的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所导致的妇科疾病。患者年龄集中于13~18周岁之间,在这一年龄段,女孩由于性腺轴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因此下丘脑、垂体、卵巢之间的激素平衡协调功能并不完善,这就导致一部分青春期女孩会因激素水平异常而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情况。由于该病病因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异常有关,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使用性激素类药物进行调节治疗,当前用药方案包括单纯雌激素治疗以及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而联合使用雌孕激素进行治疗理论上将获得更好地治疗效果。为了研究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在青春期功能推敲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本文将采取分组对照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一般资料所有样本均来自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春期功能推敲性子宫出血患者,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5例,年龄区间13~17周岁,平均年龄(15.5±1.8)周岁。实验组45例患者,年龄区间13~18周岁,平均年龄(15.7±1.6)周岁。排除标准: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严重生殖系统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所有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应治疗方案并同意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能够遵照医嘱连续用药,相关实验内容上报伦理委员会获批,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1)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选择戊酸雌二醇片(规格2mg),持续出血期间用药方案为:4mg/次,用药间隔8h(出血情况较严重的用药间隔在6~8h之间适当调整)[1]。观察出血情况,待出血情况得到缓解后调整用药量为2mg/次,1次/d,保持该药量持续用药20d。实验组采用戊酸雌二醇联合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戊酸雌二醇(规格2mg),安宫黄体酮(规格8mg),用药方式:出血持续期间口服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8mg/次,间隔8h用药,戊酸雌二醇18mg/次,1次/d,观察出血控制情况,待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后调整药量为:安宫黄体酮6mg/d,戊酸雌二醇1mg/次,1次/d。同样连续用药20d[2]。

1.3评价标准通过持续分析统计明确出血控制时间,同时对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定,根据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明确贫血症状改善时间[3]。对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以及肝功变化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计算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层次,其中显效标准为:患者不规则出血症状消失、腹痛、小腹坠涨症状基本消失,用药后规律月经周期次数大于6次[4]。有效:患者不规则出血症状得到较大改善,出血频率以及出血量大幅降低,患者用药后月经周期明显规律。无效:患者用药后不规律出血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出血频次仍较高,腹痛、小腹坠涨等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欠佳。临床治疗有效率计算方式为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21.0进行分析,数据结果表示为(x±s),n%,采用t及c2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血控制时间及贫血症状改善时间两组患者出血控制时间以及贫血症状改善时间详情如表1所示。

2.2并發症发生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如表2所示。

2.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实验组45例患者中,显效19例,占比42.22%、有效24例,占比53.33、无效2例,占比4.44%。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45例患者中,显效15例,占比33.33%、有效21例,占比46.66%、无效9例,占比20.00%,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00%,两组评分数据对比(c2=5.074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当前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上来看,青春期功能推敲性子宫出血的发病率正在逐渐提升,而患者年龄普遍较小,频繁的子宫出血不仅对其生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也给患者心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当前妇产科临床工作中比较重视该病的诊治[5]。从病理机制上来看,该病与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障碍有直接关系,女性生殖系统正常的生理活动由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控,而参与这一活动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包括下丘脑、垂体以及卵巢,这些器官在正常状态下相互协调并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而当其协调过程出现问题时,患者就会出现包括子宫不规律出血等异常情况,而青春期女孩整个生殖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协调平衡功能尚不完善,从进入青春期开始,随着生理发育的不断进行,女孩需要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去逐渐让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趋近于成熟,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其协调能力和实际功能尚不完善,所以患者会因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而出现不规律的子宫出血情况[6]。青春期功能推敲性子宫出血的症状比较明显,患者表现为不规律的子宫出血,出血量或多或少,出血持续时间差异也比较大,很多患者会出现长时间淋漓不净的子宫出血情况,一些患者甚至可以持续出血数月之久,而由于出血时间长、出血量相对比较多所以很多患者会出现贫血的情况。同时,由于不规律出血也导致患者出现生殖系统感染的风险显著提升,尤其是出血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患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都伴有一定程度的生殖系统感染情况[7]。除了出血以及由此引发的贫血症状外,患者在病情持续期间还会表现出腹痛、小腹坠涨、情绪变化以及乳房胀痛等症状,这些都与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导致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在检查诊断过程中首先要排除各类器质性病变,通过患者病史、以及常规体格检查来对病情做出初步判断,对于无法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应该妥善予以彩超、性激素六项等相关临床检查并最终得出准确的临床诊断,确诊青春期功能推敲性子宫出血后临床工作中主要以激素调节治疗为主,目前常用药物为戊酸雌二醇,戊酸雌二醇是一种雌激素,通过补充雌激素来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并达到止血治疗的目的。而通过大量临床用药数据分析可知,单纯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疗效欠佳,目前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在青春期功能推敲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相较于单纯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联合使用安宫黄体酮能够起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宫黄体酮为孕激素类药物,该药物对垂体、卵巢都有一定的内分泌调节作用[8]。

综上所述,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具有更好临床治疗效果的结论,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薛维,朱莉莉.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在青春期功能推敲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分析[J].健康必读,2020,28(30):83-83.

[2]郭霜花.仿生物电刺激辅助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7):5048-5050.

[3]罗双梅,马姣荣.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在稽留流产行刮宫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1):93-95.

[4]丁先珍.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在稽留流产刮宫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3):32-32.

[5]刘艳萍,王诚,金全芳.坤泰胶囊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及对Treg和Th17平衡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2):5308-5311.

[6]张丽萍.妇科养荣胶囊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序贯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3):128-129.

[7]常晓霞.青春期功血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3):2167-2169.

[8]王娟,景晓兰.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功血的效果及对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1):90-91.

猜你喜欢
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
高危妊娠患者围产期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考察
吸入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优思明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妇女40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髋关节置换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的价值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临床对比观察
高频振荡通气等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临床观察
整体护理措施对肝癌患者行介入手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用药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