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麻风治疗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一例护理体会

2021-01-02 20:30王莉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麻风皮损药物

王莉清

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成都,610072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IHS)是一种少见且可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其特征是潜伏期较长,伴皮疹、血液系统异常和内脏损害[1-4]。大部分患者其症状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后仍持续发展,典型的临床表现显示双峰性[5]。DIHS起病急,症状重,死亡率高,皮损护理不当可造成重症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我科2019年收治1例发生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麻风患者,现将临床治疗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2岁。2019年9月于当地疾控中心确诊“麻风”,细菌指数(BI)3.7,无畸残及神经炎等麻风反应,予以抗麻风治疗(氨苯砜100 mg日1次,氯苯吩嗪50 mg日1次,利福平600 mg月1次),治疗20余天后患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0℃,继而头面部及躯干四肢出现红斑皮疹,部分红斑上见脓疱,患者于2019年10月3日来我科就诊。体检:神志清,体温36.9℃,脉搏72次/min, 呼吸18次/min, 血压91/56 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科情况:双眼结膜充血,头面部、四肢均可见弥漫性浸润性红斑,面部红斑上可见散在脓疱,口唇、面部、躯干可见少量糜烂结痂。辅助检查:白细胞16.180×109/L,中性粒细胞率35.0%,嗜酸粒细胞数2.751×109/L,血红蛋白82 g/L,变异淋巴细胞率8%。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7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37U/L,乳酸脱氢酶1596U/L,白蛋白24.1 g/L。诊断: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入院后首先停用抗麻风治疗药物,并予甲泼尼龙300 mg静脉冲击治疗(第一天300 mg,第二天200 mg,第三天100 mg),3天后改用甲泼尼龙80 mg静滴,20%人血白蛋白对症支持,口服安达、钙尔奇D、补达秀,静滴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天兴等保肝护胃补钾等治疗,2周后患者病情好转,皮疹逐渐消退。复查:白细胞7.06×109/L,中性粒细胞率50.9%,嗜酸粒细胞数0.178×109/L,血红蛋白118 g/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5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2 U/L,乳酸脱氢酶252 U/L,白蛋白40.1 g/L。患者要求自动出院。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护理并发症,过敏史,无压疮。心情温度计结果分析无焦虑及抑郁及自杀风险,压疮跌倒评分为非高危,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

2.2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由于患者皮损面积大,部分破溃糜烂,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免疫功能可能下降,容易导致感染。对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将患者安置在病区一侧单人间病房隔离,限制探视,陪护人员限制为1人,陪护人员戴口罩;工作人员进入病室戴好帽子、口罩、穿隔离衣;每日更换床单、被套。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保持床单的清洁和干燥;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次,每次半小时,每天两次对病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次30 min,防止交叉感染,医疗垃圾统一黄色双层口袋。

2.3 皮损护理 患者泛发皮疹,有渗出、糜烂、结痂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避免皮肤及水疱擦破。未破溃的水疱,先用碘伏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吸干疱内液体。对于全身红斑可外用软膏,有糜烂伴渗液部位给予激光半导体照射,功率为1266 mW,照射5 min,照射后给予3%硼酸液湿敷。对于糜烂面较少者,给予支被架。当表皮干燥开始脱落时,局部出现痒感,嘱患者勿用手搔抓或撕皮,防止创面出血或感染,对坏死干燥的表皮及痂壳及时用无菌剪刀清除。

2.4 眼部护理 分泌物较多时,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眼睛,并用棉签轻轻擦掉分泌物。若分泌物及痂壳粘着眼睑时,不宜强行分开,以免加重结膜损伤,可先用0.9%氯化钠溶液纱布湿敷,再用金霉素眼膏,达到软化痂壳,防止角膜干燥、继发溃疡和感染的作用,防止球结膜粘连、角膜溃疡及穿孔的发生,最后再用滴眼液交替滴眼。闭眼困难者可用油纱覆盖以防角膜长久暴露干燥而损伤。

2.5 口唇护理 口腔黏膜及口唇皮肤血痂破裂时,可在双唇上涂紫草油,起到软化防裂、防止出血、去除痂皮的作用。每日三餐前后用口泰、康复新液漱口。疼痛明显影响进食者,可在漱口液里加入2%利多卡因,以减轻疼痛,采用吸管进食。

2.6 鼻腔护理 鼻腔黏膜及鼻腔附着大量分泌物时,给予石蜡油滴入,软化分泌物,再用棉签轻轻清除鼻腔内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保护鼻腔黏膜。

2.7 饮食护理 饮食营养是增加患者抵抗力和组织修复的物质基础,患者白蛋白降低,应鼓励患者进高糖、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食物,并补充维生素。例如牛奶、鸡蛋、廋肉、豆制品等。口腔黏膜糜烂者进流质饮食,可给予蛋白粉、配置的营养液、少吃多餐,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不能进食者,可输肠外营养液、白蛋白等进行支持治疗。

2.8 病情及用药观察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全身红斑颜色情况,有无新发,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出现发热,应密切加强体温监测,每2 h测体温,低热时使用冰袋物理降温,注意防止冻伤,高热时可给予静脉补液,口服臣功再欣等对症治疗。嘱患者多饮水,及时更换衣服,防止感冒。做好体温曲线图的绘制,了解病员体温变化情况。患者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安置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大便情况,有无消化道出血,有无胃肠道症状,定期作大便隐血试验。观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有无血压血糖升高、头痛、反酸、烧心等不适症状。密切观察有无精神异常,询问睡眠情况。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发生低血钾及低血钙,精神异常,骨质疏松,监测血常规、电解质情况,监测体重变化,避免跌倒防止骨折发生。每日三次口泰漱口,监测血压日2次,监测血糖日1次。

2.9 心理护理 患者为青年女性,彝族,对麻风不了解,对其传染性认识不足,本病皮损引起剧烈疼痛,更使患者紧张、烦躁,不愿配合。注意与患者沟通,做好健康宣教,告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药物超敏反应常用手段,是迅速控制和缓解病情的必要措施,其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多,我们会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和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随时调整。嘱其病室活动,告知其要配合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2.10 出院宣教 避免再次使用可疑致敏药物,遵医嘱用药,糖皮质激素药严格遵医嘱减量,定期复诊;联系当地疾控中心指导下一步抗麻风治疗,定期复查血、尿常规;鼓励患者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预防感冒;并嘱咐患者牢记药物的过敏史,以后看病时主动告知医生,避免再次使用该类药物。

3 讨论

该患者因麻风服用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三种药物,在服药后20余天出现皮疹、发热、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与氨苯砜引起药物超敏反应潜伏期相吻合[6],我们进一步询问病史,服药前未进行HLA-B*13∶01基因检测,因此我们认为氨苯砜致敏可能性较大。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患者全身症状明显,常有发热、肝肾功能不正常等表现,病死率高。除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外,及时、全面、精心的护理对提高治愈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病例护理的关键是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密切观察患者的皮损变化,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做好皮损创面护理,防止发生皮肤软组织感染。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自卑感,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我国麻风目前已经基本控制,偶有散发病例。此类患者在服用联合化疗药物之前都应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筛查,减少氨苯砜导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目前HLA-B*13∶01基因检测已在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开展。

猜你喜欢
麻风皮损药物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浅谈麻风病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