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度的对策

2021-01-02 22:02梁译匀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认同度价值观思政

梁译匀

(桂林理工大学 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这也充分证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强基固本的战略性基础工程。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如何在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背景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心深处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促使其自觉追求情感认同,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度的重要性

(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表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和国家发展、民族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与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2014 年5 月4 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他还强调:“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从本质上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是中国梦实现的深厚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和使命[1]。基于此,为能培育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新一代建设者与接班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远大理想,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度。

(二)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本选择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大学生的年龄方面分析,他们正处在人生发展转折点,也是人格与心理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西方文化与思想以及价值理念的冲击,很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成才与成长,尤其是一些腐败、不良的生活形式。若是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一些偏差,就会引发重大问题,如大学生群体缺少信仰、爆发校园群体暴力事件或者是青少年犯罪与吸毒等。

新时代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与自我发展。为了防止大学生价值观发生偏差,就必须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度。高校是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原本就有赖于高校这一平台的参与和协助。高校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

(三)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现实要求

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发展,才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为大学生呈现出美好发展前景,鼓励大学生勇敢前行,而且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认知、感受精神世界、精神生活。研究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的认同问题,有利于国家富强、推动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个人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度,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丰富精神世界,完善自我修养,升华道德情操。与此同时,有利于大学生科学认知理想和现实间存在的矛盾,有效把握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从内心深处形成社会责任感,肩负起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重任。基于此,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度,能够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3]。总而言之,切实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度,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所以,需要积极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重点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无私奉献精神等,积极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度的对策

(一)优化与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从高校教育角度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思政教育不仅能引领大学生树立崇高信仰、塑造价值观,而且能帮助大学生养成爱国情怀与无私奉献精神[4]。高校应积极落实教育变革与创新,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成熟、健全的德育工作机制。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鲜明特点,有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教育理论课程相融合,这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迫切需求。

第一,优化与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启发、引领学生深度思考。实践教学表明,许多大学生迫切渴望思政教学能够以“积极的、活跃的师生互动”方式开展。对此,应把思政理论转变成教学语言,以大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鲜活的现实案例、新颖有趣的方式,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引领大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借助高品质思政教学,师生讨论、分析答疑解惑,充分唤醒大学生求知欲、好奇心,使大学生在情感层面、精神层面深刻理解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加大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构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培训机制,使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有效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进行思政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通过不同路径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度。第三,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指导。可以尝试以课堂为中心,以实践为手段,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授课。深化进行教学内容和课堂授课模式的改革,上好思政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课程思政”,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实现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二)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工作者“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思想和灵魂的缔造者,在思政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若是教师不能分辨是非曲直、明辨善恶,将无法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大责任。基于此,需要全面深化教师的思政综合素养[5]。各大高等院校需要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励教师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熏陶、感染学生,成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领路人与指导者。此外,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个大学生的潜能。教师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努力深造,成为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引路人。教师应严格落实人性化、个性化以及主动性的基本原则,有层次地激发大学生内心潜在需求与主体自觉,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慢慢接受和理解并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突出先进模范人物的引领作用

伟大的中华民族需要模范精神的滋养,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的力量。综合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工作发现,大学生比较倾向于“学习榜样”。因此,高等院校要积极宣传关于先进模范的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无私奉献、敢打敢拼的精神,进行深度挖掘,大力鼓励大学生学习先进事迹与典型人物所彰显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事迹等教育大学生,让大学生深刻意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是非善恶的界限绝不可混淆。由此,大学生在学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和精神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及时纠正自己价值取向暴露的错误理念。

(四)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长效机制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度,并非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需要高校、家庭和社会等不同层面共同努力展开教育、引导。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教育工作总体规划进行有机融合,并且贯彻于教学与管理的所有环节,打造“立足于课堂、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立体式的育人平台”,制定积极学习、热爱劳动、忠于祖国活动的有效方式与长效机制,全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第一,始终贯彻系统性的引导教育。自大学生入学之初至实习乃至就业,必须结合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要求与特点,编制一套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进一步深化全方位的立德育人理念,鼓励高校所有教职工作者进行育人,形成教育合力。第二,深化人文关怀。从本质上分析,人文关怀指的是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实时关注与肯定大学生尊严、个性化发展等。从关系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思想情绪、就业发展等不同层面着手,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细心教育与科学引导,而且要关心、呵护、帮助大学生,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矛盾,缓解各方面的压力,并抓住时机予以肯定、激励,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结语

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度,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塑造高贵品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度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所以,高校要采取多样化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持之以恒地奋斗,使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猜你喜欢
认同度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析提升航海类专业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