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思考

2021-01-02 21:36范敏陈振波李微
转化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科实习生医患

范敏,陈振波,李微

沟通能力是临床医生和医学实习生的一种必备的核心能力。许多国家已开设相关课程[1-3],并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过程中将临床技能和沟通能力同时进行评估。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的年龄随之增高,孕期及生产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比例也在增加,这样,对产科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提高妇产科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增强实习生进行临床工作的信心产科患者进行产前检查和生产时因隐私性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敏感。通常在就诊时会刻意保护隐私,希望只接受主治医生的检查,拒绝实习生的操作甚至观摩学习。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实习生尤其是男性实习生的实习效果,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其自尊心,甚至会对产科工作产生为难情绪,对工作失去信心。提高产科实习生与产妇的沟通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了。实习生沟通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到工作能否干下去,并且关系到能否干好的大问题。如果产科实习生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则可以打消产妇的排斥心理,减轻治疗中的恐惧心理,帮助产妇树立康复的信心,同时也能增强自己对临床工作的信心。

1.2 可使实习生更好地了解和诊断产妇的心理和病情产妇有身孕在身,心理负担重,往往不愿意言语表达。在产妇医疗过程中,与其成功地进行沟通,可以让实习生了解产妇的心理和与病情相关的信息,如全身状况、胎儿的发育过程等,从而明确诊断并进行诊治。实习生与产妇沟通的内容越详细越全面,越有助于身体的诊断,也可以为产妇生产提供有价值的操作指导,避免不必要的辅助检查,节约一定的费用。如果实习生沟通能力差,必然会因缺少沟通,对产妇的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诊断、制定生产方案,其结果可能导致

误诊及操作失误,给产妇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甚至发生医患纠纷。显然,产科实习生有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对于产妇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接受医治,提高产妇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可使实习生与产妇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各种利益矛盾凸显,医患关系有日益紧张的趋势。医患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信任合作的关系,没有相互间的良好沟通,则不会有充分的信任。从现实情况看,多数产妇对实习生存在排斥心理,产妇的依从性也比较低。另外,产妇也拒绝实习生进行专科查体和手术过程。因此,妇产科的实习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不可能使产妇意识到实习生同样参与了诊疗过程,并为自己的生育安全和产后康复付出了劳动,当然,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2 妨碍产科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提高的基本因素

2.1 产科临床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教学缺乏沟通环节且经验及技巧不够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妇产科医生,特别是男性妇产科医生较少,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缺乏沟通意识,忽视了对产妇的耐心解释。现实情况表明,产科带教老师工作量较大,既有临床教学工作,还有些老师承担科研任务,没有精力进行提高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方面的指导,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指导的主动性,也缺少这方面的教学经验。

2.2 教学医院对妇产科医患沟通教学重视不够,缺乏沟通训练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医学教育曾一度偏向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而缺乏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4-5]。现在,国内医学教育者逐渐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在全科医师培训过程中增设了相关技能课程。然而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学时占比较少。从我国妇产科对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和训练方面来说,各教学医院缺少健全的教学体系,往往使产科实习生处理医患关系时力不从心。

2.3 产妇的年龄和心理存在较大差异,且情况复杂妇产科里的产妇年龄有很大的差别,不同年龄的产妇在生产时会有很多不同情况的发生,特别是在生理和心理反应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另外,产妇的急症繁多,如果不及时有效的处置,后果非常严重,出现的问题不好解决。这里要指出的是,虽然大部分产妇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情绪,但她们的心理又不完全一样。根据产妇的情况和特点,要求实习生在沟通的时间、态度、方法上进行提高,否则会影响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

2.4 医患信息存在不对称现象[6]从妇产科来说,广大的产妇家庭对产妇情况的认知本就不完全清楚,再加上现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手术的不确定性以及药物副作用等,使诊疗过程存在着很多风险。在现实生活中,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也存在着差别,一些产妇及其家属对生产的知识缺乏了解,认为产妇生产无大事,不会有生命危险。甚者有的产妇及其家属本来对产妇生产一知半解,还不懂装懂,甚至指挥实习生操作。这样,往往导致家属在产妇出现病情出现恶化、病危甚至死亡时,产生不满,对实习生的工作提出质疑,甚至对他们的成绩全盘否定。

3 培训产科实习生与产妇沟通能力的基本对策

3.1 科学设置产科实习生沟通课程结构北美许多医学院校已建立多种培训系统,经过学习,医科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7-8]。妇产科医患沟通需要特别注重对现实情况的讲解和具体沟通技术的训练。然而,带教老师很少对实习生开展专门的医患沟通训练和指导。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医患沟通课程的学习实践应贯穿于整个实习全过程。带教老师要认真执行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

3.2 积极探索培训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模式改进传统的培训方式,摸索和采用有效的培训模式,才能有助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但是,产科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是进行医患沟通的基础,专业知识薄弱容易导致实习生对产妇的具体情况、诊疗过程及预后难以做出正确的评估。采用以PBL教学法、情景剧角色扮演以及利用网络资源等多种方式[1,9-10],让学生主动参加并掌握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3.3 把提高语言能力作为提高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医学语言是医患沟通的主要手段。培训实习生语言方面的技巧是多方面的,如运用得体的称呼语,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产妇可采用不同的称呼;适时恰当使用幽默语言,可打破沉默,解除情绪上的紧张,增进双方的亲近感;常用安慰性语言,当患者对疾病担忧无望时,实习生的安慰可以让产妇感到温暖;还可使用暗示性语言,可增强产妇战胜生产方面的信心。另外,还注重运用非语言方面的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主要体现在表情、动作及姿势和认真倾听等方面。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实习生在同产妇沟通时,耐心听、动心听、主动听患者的意见,尊重患者提出来的建议,也是很重要的[11]。在倾听的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引导实习生观察产妇的非语言行为,如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肢体动作等,并适当做出反应[12]。

3.4带教老师要认真做好对实习生的传帮带产科带教老师和实习生之间,要有一个详细的沟通方案。老师对实习生在校基础知识、平时喜好、家庭情况等,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目的是便于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可以增加相互间的感情,为提高实习生沟通能力打下牢固的师生感情基础。在实践中,带教老师跟产妇进行沟通时,可以让实习生旁观,并在适当条件下给予实习生与产妇之间进行医患沟通的机会。向实习生强调医患沟通的规则,知道该说什么与不说什么[13],树立避免医患矛盾的意识。

猜你喜欢
产科实习生医患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关于实习医生医患沟通的教学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最牛实习生
浅谈产科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