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综述

2021-01-03 22:28左淑秀谭海晶尤春毕
健康护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骨科

左淑秀 谭海晶 尤春毕

摘要:骨科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感,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保持卧床休养,但是在该过程中,下肢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凝结情况严重,进而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会严重影响疗效,甚至是诱发更为严重的肺栓塞、脑栓塞,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据调查研究,骨科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高达36%~60%,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要加强预防。本文中,便围绕骨科患者下肢DVT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防范

1 DVT危险因素

1.1 血流缓慢

DVT是骨科术后比较常见且风险性非常高的并发症,会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甚至是威胁其生命安全。通过实验调查研究来看,血流缓慢是引发DVT的主要危险因素。要知道,在骨科术后患者患肢需要保持绝对制动,由于缺乏活动,血液流速较慢;而且手术操作会给患肢产生一定的创伤,也会出现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加之麻醉药物的应用,均会导致血流缓慢,使得DVT风险大大增加。

1.2 静脉壁损伤

血小板是血液内的细胞之一,具有帮助凝血的作用,但是在骨折及手术操作的影响下,会对静脉壁产生损伤,导致血管内膜这一天然生理屏障被破坏,患者机体的凝血系统会被激活,血小板也会出现聚集问题,如此便会出现血小板大量聚集,进而形成血栓的情况。

1.3 血液高凝状态

高凝状态下患者的DVT发生率会直線上升。目前在对骨科患者实施手术前,需要在术前禁饮,而且手术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液丢失情况,进而会使得患者血容量下降,一般情况下需及时为患者输血,但是许多库存血中会有一定量的血块、碎粒,这也会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随时可能会出现凝固而引发DVT的风险。

1.4 其他因素

除以上因素外,也有许多因素会导致DVT,如下肢静脉曲张、肥胖、抽烟、口服避孕药等;除此之外,长骨骨折、床上、髋膝关节手术等也均会使得DVT风险大大提高,给患者带来严重威胁,对此必须要提高重视度,加强DVT防范。

2 基本预防

2.1护理评估

DVT的发生会给患者的护理工作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要严格做好相应的DVT护理评估工作。首先,在术前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检验其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做好详细记录,对于血液黏稠度较高的患者要给予重点关注;同时要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相关病史;还要科学、合理的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以此来制定相对更为综合、科学的DVT术前防范方案。其次,在术后要对患者加强关注度,而且年龄因素是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要重点关注,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如肿胀情况、颜色、血液循环等,每间隔4h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持续48h观测。

2.2健康宣教

许多患者及家属对骨科术后DVT的发生认知较浅,容易给护理工作的开展形成一定的隐患,对此要及时向患者、家属讲解有关DVT的健康知识,如诱发DVT的原因、即将发生DVT的先兆等;同时,部分患者本身可能会存在有心理状态不佳的问题,护理人员也要及时加强与患者间的交流,多多鼓励,使其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1]。

2.3环境护理

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需将温度、湿度分别控制在18~22℃、40%范围内,为患者穿一些比较宽松的衣物,每天均要注意室内温度、湿度。

2.4体位指导

科学的体位姿势也是防范DVT的重要举措,一般需协助患者抬高患肢,与心脏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30cm范围内,固定引流管,保障创口不会受到影响,患肢下侧不可放置软垫。另外,病床上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医嘱,不可大幅度活动肢体[2]。

2.5生活指导

饮食方面患者要保持科学、合理的饮食,增加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的摄入量,低盐、低脂饮食,禁食刺激性食物;同时要嘱咐患者适当增加饮水量,每天2000~3000mL为最佳,如此也可降低便秘发生率、降低血液黏稠度。

2.6保护血管

据研究,下肢发生DVT的几率较之上肢高达300%,因此在实施DVT护理防范时也要重视保护血管。如在血管穿刺时一般需选择比较粗的血管,而且持续输液的时间要控制在48h内。

3 物理预防

3.1 早期功能锻炼

在物理预防措施中,要重视加强早期功能锻炼。DVT的发生主要是因血液流通不畅,在骨科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血液本身便流通不畅,而通过加强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提高患肢血液循环速度,如在术后24h内可协助患者作一些被动训练,如关节屈伸运动,护理人员也可给予患肢按摩,每天4~6次,每次15~20min[3]。一般情况下,需在术后2~5h内便开始早期功能锻炼,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护理方案,一般多包括小腿关节环转、小腿关节内外翻、脚踝旋转等,而且需随着患者的恢复逐步将被动训练转为主动训练。

3.2 下肢静脉加压泵或足底静脉泵

物理预防措施中,也可采用下肢静脉加压泵,通过在患者脚踝处使用加压泵,通过气囊充气、泄气的方式来对患肢进行有节奏感的被动按摩,如此能够帮助下肢静脉血流通,改善血液循环,该方法在临床上比较常用;同时,也可实施足底静脉泵,即可以通过该方法模拟站立行走时的状态,对足底静脉进行压迫,总之,无论哪一种被动训练方法,均有良好效果。

4 药物预防

除以上DVT预防方法外,也可实施药物预防措施,一般可使用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或血栓通。低分子肝素是防范血栓最为常用的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预防效果,一般需每天注射1次,每次0.4mL,同时对于一些风险性较高的患者,可直接使用5000U,分别于术前2h、术后每间隔8h应用;利伐沙班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在骨科DVT的防范中主要被应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DVT,每天1次,每次剂量10mg;血栓通多被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每天1次,每次450mg[4]。

5 结束语

骨科病症术后有较高的DVT风险性,随着当前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对于DVT的护理防范措施也愈加多样化、防范效果更加有效化,本文中,笔者重点从基本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三个方面阐述了多种DVT护理预防方法,希望可以对提高骨科DVT预防效力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新兰,王倩倩,庄英,叶海燕,宋瑞梅.预防护理干预在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0):1523-1525.

[2]罗静,杨华.“桂枝茯苓加减方”结合针灸预防脑卒中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04):114-118.

[3]董园园,余晓英,沈凤,彭东红.阶梯式超前护理模式在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8):70-72.

[4] 朱红妞. 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16):236-237.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骨科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