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数据”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2021-01-03 00:41张志宇朱文静
企业文化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文|张志宇 朱文静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抓住机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将创新的思维,合理地应用于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批判性的借鉴,将其与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因此推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在新时代更加科学和完善。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并且得到广泛的应用,使时代逐渐迈向大数据时代。人才资源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决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传统的人才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相对较为落后和陈旧,无法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依据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和主要特点加强事业单位人才资源管理革新,并深入探索推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革新措施。充分发挥和利用大数据技术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作用,不断完善和改进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人才资源管理水平。

一、大数据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量化管理

事业单位只有利用大数据技术,才能够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现数据量化,当在可量化的数据中制定合理的算法,并充分展现出人力资本以及价值后,则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战略预判能力,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得到高效化运转。

(二)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大数据有着巨大的数据量,所以要想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必须拥有海量的数据,但是许多事业单位现阶段拥有的数据比较单一,根本不能够满足大数据进行分析的需求,难以展现出大数据的优势。要想将大数据技术良好地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与外部网络体系的联系,使事业单位拥有更多的参考数据,从而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三)制定更受员工欢迎的工作模式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促使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拓宽应用范围,特别是在面向其他工作人员时,创新了传统单一的层级汇报组织体系,或利用各种社交软件,不仅促进了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良好沟通,而且使员工拥有了更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生成了大量的可视化数据信息,这样的工作模式十分受员工喜爱,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大数据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利用互联网,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控机制

过去固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已经难以满足现下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作用,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强化管控方式,是促进事业单位长效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站在实际工作的观点展开思考,随后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入手,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式,对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构建加以整合,以便培养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综合型人才。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诸多环节中,需要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以便为研发软件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运用互联网时效性,精准高效的获取有关数据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高效化管控。在事业单位中设置有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针对不同岗位的职业需求,需要借助互联网评估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人员展开客观、公平的能力评估,并对其展开可行性进行分析,促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能力与岗位适应性的提升,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通过上述管控机制,不仅能大大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还能激活事业单位职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优化职工的工作观念,使其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推动事业单位高效发展。

(二)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大数据技术的科学运用能够给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充分体现出大数据的应用价值。结合大数据的应用对事业单位内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进而有效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强化事业单位人才资源规划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利用大数据的应用优势增强人力资源规划意识。在进行事业单位人才资源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树立高度的大数据意识,并准确把握大数据的本质和核心,才能正确利用大数据的应用优势,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通过大数据技术收集和整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信息与数据,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能够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及时调整与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另外结合大数据技术的科学运用,能够助力事业单位构建完善的数据资源库,通过数据资源库能够对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效率等进行了解,尤其可以有效弥补和改进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弊端问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数据资源库及时掌握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并对人力资源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规划发展目标。

(三)进行数据预处理

在大数据的采集中,有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那就是数据预处理。若要获得一个值得认可的数据,用于参考的大数据必须是没有被污染,错误率低,重复率低的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质量,还可以减少数据收集的时间。物联网采集端的大数据会造成数据质量的下滑,存在着数据偏差的情况,会影响到后期的处理以及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而且还会浪费资源。采取以下步骤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步骤一,注意原始客观数据的采集;步骤二,通过数据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步骤三,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再录入数据库保存;步骤四,将数据库的数据共享纳入数据库管理;步骤五,根据关键词对数据储存信息进行检索,检索的结果通过界面呈现,实现可视化;步骤六,如用户需要寻找所需的数据时,数据会直接给出一个恰当的最终结果,通过移动终端直接输出。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库提取信息的效率,最终数据依靠移动端直接输出,方便调阅者的使用。同时,由于这一方式,结合了现代技术移动网络手段,因此能够获得更加完整的原始数据,最大限度提高数据利用率。这样一来,大数据管理就能更贴切的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避免数据失真,人工烦琐,查询困难等人力资源现有的问题,实现人力资源与管理大数据的双赢局面。

(四)借助数据开发人才

一方面,借助数据分析,提高培训效率。员工培训作为提高整体素质的有效措施,需要事业单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在大数据下,要想将复杂烦琐的过程变得简单高效,则要求HR 在制定培训方案之前,先从多方面着手采集可体现员工工作状态的数据,通过分析此类数据,总结出培训预期与目标的差异,再经过综合考虑后展开培训,使培训更加快捷高效;另一方面,依托数据开发更多人才。加强员工开发可促进内资资源优化利用,减少外部招聘量,节约资金与时间成本,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大数据背景下,HR 管理中要接触海量数据,可依托此类数据进行人才开发。人资部门应针对海量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剔除干扰因素,构建员工立体信息集,使开发过程更具说服力。此外,事业单位还可创建网上学习系统,员工可借助线上平台进行学习,记录学习痕迹,HR 可将上述数据收集起来进行分析,获得更为精准全面的员工动态,预测每位员工的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引导其完成目标。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市场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给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给人力资源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大数据背景下,应当依据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和内部管理要求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充分发挥和利用大数据的应用优势,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和完善,改进和调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及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组织事业单位员工参加专业培训教育,强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实施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