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穿刺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的应用

2021-01-03 04:23徐吉意徐福慧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置管缝隙专科

徐吉意 徐福慧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留置时间较长,有效地减轻/或消除了以往在化疗中因反复行静脉穿刺而给患者造成的痛苦[1]及药物外渗,不仅没有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2]。留置后对PICC 导管进行规范护理,可降低相关并发症,保障患者静脉治疗安全。无缝隙护理就是以患者为中心,贯穿入院直至出院后的整个康复过程期间的全方位临床护理服务。本次研究选取了68 例接受PICC 的患者作为对象,探究PICC 导管穿刺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 例接受PICC 的患者作为对象,纳入标准为:①均符合PICC 适应证;②可进行自主交流、沟通。排除标准为:①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②患有严重败血症;③凝血功能障碍;④患有严重精神性疾病;⑤对本次研究有异议[3]。其中男性36 例、女性32 例;年龄24~68 岁,平均年龄(55.44±2.46)岁。根据疾病类型区分,乳腺癌患者16 例、肺癌患者18 例、食管癌患者11 例、胃癌患者8 例、直结肠癌患者15 例。

1.2 方法

1.2.1 置管前护理。PICC 专科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背景、家属的支持程度等,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用图片和展示板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PICC 的置管过程、对患者的益处和患者需承担的风险,使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使用PICC 的优点。评估患者及家属接受程度及血管情况后予以置管。

1.2.2 置管中护理。PICC 专科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告知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缓解疼痛的方式,以减轻其应激反应,从而减少血管痉挛情况的发生。为避免置管过程中出现导管异位或送管困难等情况,在导管送至患者肩部时,指导患者正确转头以利送管。若是出现异位或送管困难,则可稍微拉回导管,调整穿刺针后再次进行送管,也可边推0.9%的氯化钠注射液边送管;若遇阻力不能强行送管,应当协助患者调整体位,而后再次送管。调整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与患者保持沟通,并对患者进行鼓励,以免因患者情绪紧张导致送管困难。

1.2.3 置管后护理。PICC 专科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置管后的注意事项,如避免穿刺侧肢体剧烈运动,避免穿刺侧手臂提重物,禁止游泳、盆浴等;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PICC 并发症的表现,能够在患者出现问题时,及时得到救助,并发放PICC 维护手册和握力球。将患者加入我院的PICC 患者微信交流群。

1.2.4 使用中的护理。PICC 专科护理人员对置管患者所属科室的责任护士做好相关宣教。如静脉给药前后、输注血制品、营养素及甘露醇等药物后,需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脉冲式正压封管。肝素帽常规每周更换1 次,若出现松动、污染时应立即更换。置管后24 h 应更换敷料,若敷料出现潮湿、脱落、污染等情况时,应立即更换,并检查穿刺部位。无菌透明敷料每周更换1 次,纱布敷料每48 h更换1 次。

1.2.5 出院后护理。出院时,责任护士告知患者PICC 门诊开放的时间和地点,嘱其按时到院维护。患者出院后的1 周内给予初次电话随访,之后每隔2 周进行跟踪随访,重点关注患者出院之后的导管维护情况、饮食情况、心理状态、置管侧肢体的功能康复锻炼情况及复诊情况等等,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及指导。PICC 专科护理人员通过微信群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健康教育和指导,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并鼓励大家随时将导管的维护情况发到群里,分享自己带管期间的自我护理经验等,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每个月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由PICC 专科小组护理人员制定讲座内容及方案,每次约10名患者,每次讲座时间为30 min左右,并对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以患者可以自行叙述出该知识要点为标准。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导管留置情况、非正常拔管情况以及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情况。

2 结果

68 例患者仅发生1 例(1.47%)并发症,导管留置成功67 例(98.53%),因感染非正常拔管1 例(1.47%)。所有患者依从性均较好,患者满意度达到97.06%。

3 讨论

无缝隙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护理核心为“无缝隙”,而“无缝隙”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医疗中心提出的,旨在消除医疗活动中所存在的一切缝隙(即风险因素),从而达到无缝隙的目的,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细致、完整、连贯的护理服务[4]。与常规护理相比,无缝隙护理则更加注重护理服务的整体性、全面性以及细节性,通过对护理各环节的缝隙进行有效规避,进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临床治疗、护理安全[5,6]。

PICC 在临床上的应用可能会引起静脉炎以及血栓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临床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PICC 导管穿刺护理中无缝隙护理主要包括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使用中、出院后的针对护理,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及预防措施,如术前根据患者病情所处的阶段、患者及家属的文化背景、家属的支持程度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宣教,充分评估患者及家属接受程度及血管情况后再置管;术中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与患者保持沟通,并对患者进行鼓励,减少因患者的紧张及恐惧心理导致的各种突发情况;术后除常规宣教外,将患者加入我院的PICC 患者微信交流群;使用时,对病区责任护士做好充分的宣教,包括冲封管、肝素帽更换、敷料更换等;出院后,PICC 专科护理人员通过增加患者电话随访频率、微信交流群随时沟通、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健康教育和指导,都对并发症的预防起到重要的作用[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8 例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后仅发生1 例并发症,导管留置成功67 例,因感染非正常拔管1 例。所有患者依从性均较好,患者满意度达到97.06%。

综上所述,在临床接受PICC 的患者治疗中,加以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通过对各环节的缝隙进行规避,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导管留置成功率,还可以有效避免非正常拔管的现象,进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临床治疗、护理安全。同时,热情、主动的言行举止与服务态度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和温暖,让患者对于临床医护人员更加的信任,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猜你喜欢
置管缝隙专科
浅析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践
雨的缝隙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空中翱翔
缝隙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