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精神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2021-01-03 09:08李姝睿
关键词:实事求是建党中华

李姝睿,张 栋

(1.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西宁810008;2.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包含很多新观点、新理论,提出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从本质上看,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初心使命所关注和所要解答的,是“我是谁”“为了谁”“做什么”的终极命题。这是一个关乎政党生存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建党精神和党的宗旨在理论上具有一致性的基础。深刻理解建党精神的内涵,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溯源寻根。

一、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理性传统

“实事求是”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规律和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1943 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关于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生长在中国大地上,其精神受到中国文化的滋养,继承了优秀品格。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历来有实事求是(1)班固:《汉书·河间献王德传》记载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中华书局出版,第2410页。、求真务实的传统。《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解释“实事求是”为:“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是指共产党人在学习马列主义时的正确态度。毛泽东认为,实事求是地开展学习是共产党人“党性”的表现。实事求是是态度,也是方法。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2)《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3页。。他智慧地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3)《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4页。实事求是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战略的思想依据正是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中国发展的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4)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002)。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总结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经验教训,在重大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和行动,对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实事求是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密码,是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秘方。也正是秉持这种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能够洞察时代之问,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产生重大理论成果,指导中国这艘巨轮不断前行。

求真务实是与“诚”相结合的。《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把“诚”作为天的根本属性,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这样的论述已经把“诚”提升到本原地位,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孟子认为,诚心是天的规则,向往、追求“诚”,则是做人的准则。“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到王阳明的心学,更加注重知行合一,“名”与“实”的概念得到辩证统一。《传习录》记载:“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6)《孟子·离娄上》第十二章。由此可以看出,“求真”即是“求是”。在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中,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首先体现在严谨务实、脚踏实地的学风上。学习党的理论,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学深学透、学懂弄通、务求实效。应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原著;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强大的思想武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在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看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也要正确认识到中国发展面对的风险和挑战,从过去发展的过程中积累历史经验。

中国革命的长征之路包含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翻越雪山草地,也翻越了教条主义的禁锢,寻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实事求是路线,开启了新长征的改革开放之路,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领中国走向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做出了中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判断,提出来一系列重大论断,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带领中国走向富强,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中,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我们发展的法宝。针对全球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这些都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全球的实际出发。

二、 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价值追求

中国传统价值观以“仁”为核心,追求忠义、孝悌,牺牲个人小利,成全天下大义。在实现智仁勇的道路上,主张为理想艰苦奋斗,甚至慷慨赴死。《论语·卫灵公》有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舍生取义语出《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表示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重温革命的雄关漫道,学习革命者“只要主义真,砍头不要紧”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感慨革命先烈为国为民的勇敢牺牲精神,与中国古代能人贤者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是一致的。

方志敏在监狱里饱含深情写下《可爱的中国》,描绘自己所为之奋斗的未来中国:“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烈士没能看到他们牺牲生命换来的美丽中国,但是方志敏的女儿,还有无数的中国青年看到了。美丽、强大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无数先烈践行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以大无畏的勇气,为共产主义理想终身奋斗。澎湃烈士家有良田,然而这样一个人,却造了自己的反,要推翻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社会,建立一个人人平等、人人有衣服穿、有饱饭吃的社会。

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勇于奋斗、敢于牺牲,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指出:“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下定决心是坚定自己的信仰,不怕牺牲是敢于为革命理想信念献身,排除万难是在追求革命理想的道路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发挥攻坚克难的勇气,去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奋斗、敢于牺牲斗争精神的写照。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核讹诈,爱国知识分子和各条战线的奋斗者,发扬不怕牺牲的精神,日以继夜地研发、设计、施工,成功研制了我们自己的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新中国有了强大的国防。在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鼓舞下,无数先辈全身心地投入到为国家经济建设努力奋斗中去。“铁人”王进喜带领工人肩扛手抬,把几十吨的钻机用人力运到井场;为了制服井喷,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创造了奋战五天五夜,打出大庆第一口井的奇迹,铸就了中国工人的铁人精神。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召下,十年的时间,从六十岁的老者到十七八岁的青年,在太行山上,削平1250座山头,修建了一条“人工天河”。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民打开国门,经过无数次艰难谈判,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速融入国际社会,推动经济全球化。2003年我们成功应对了过去从未出现过的非典型肺炎重大疫情的挑战。2008年,中国成功主办奥运会,实现民族百年奥运梦想。我们成功应对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战胜四川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2020年我们成功抗击了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阶段性胜利,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系列伟大成就取得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怕牺牲,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篇章。

三、 忠诚担当、艰苦奋斗的行为标准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教人以善谓之忠”(《孟子·滕文公》),这是对“忠”的理解。孔子主张“不义而富贵,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在忠义观念熏陶下,人们把许多爱国良将、保家忠臣奉为楷模,关羽成为老百姓心中忠义的典范。“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忠也者,一其心之谓矣。”自古文人推崇的个人美德,建立在对天地大义、人生信仰的追求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7)习近平谈担当精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6-14(001)。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是一种品质,体现的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是一种责任,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初心和使命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全体共产党员用生命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和担当。陈延年面对蒋介石先后制造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提出要积极反击,坚决不让步,但却遭到陈独秀、张国焘等人的反对和抵制。最后陈延年以中共广东区委的名义报告党中央,要求中央坚决抛弃对国民党右派的妥协退让政策,并表示虽然自己和陈独秀是父子关系,“但我是共产党员,我坚决反对妥协退让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8)视死如归的革命者陈延年[N].人民日报,2011-02-14(001)。。在与邓中夏、张太雷谈起陈独秀的错误时,气愤地说:“(陈独秀)看不出蒋介石的阴谋,看不见工农的力量。”又说:“我是共产党,坚决站在党的立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妥协退让政策!”(9)翟佳琪.陈延年:视死如归的革命者[J].党建,2021(08):66-67。这些都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没有说出任何关于党的秘密,用生命诠释了作为一名党员的忠诚。李大钊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的共产党员,积极担起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革命运动,《青春》一文激起多少国人的斗志?!在革命推进的过程中,认为中国革命对象力量强大,革命任务艰巨,而中国革命的成功需要建立统一战线,为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他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的担当。被捕入狱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他始终坚守信仰,面对绞刑,他丝毫不惧,体现了一名党员的精神和风范。而正是像李大钊、陈延年等一大批革命烈士,秉承着忠诚担当的做事标准,让无数的中国人追随他们的步伐不断在革命的道路上前进。

叶剑英曾这样赞誉我们党的早期领导人任弼时:“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任何的个人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任弼时最怕的就是没有工作,他是公而忘私、一心只有工作的好党员。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赢得人民对党的信仰。周恩来同志逝世后,十里长街,无数人民哀悼他的离去。因为他没有私利,把满腔的热情、智慧和忠诚献给中国革命,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优秀政治家。也因为他这种忠诚担当的做事风格和标准,让他具备了强大的人格魅力,受到人民爱戴。

干部楷模、最美奋斗者焦裕禄,为了不让兰考县人民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的影响,采取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即使身患肝癌也坚持在治沙一线,最终消除了内涝、风沙、盐碱对兰考人民的影响,也为其他地区治沙、治涝和改善土壤提供了经验借鉴,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七一勋章”获得者、优秀教师张桂梅教书育人,成为学生生命的一束光,改变了无数贫困女童的命运。“时代楷模”黄文秀,毅然决然回到家乡主动担任一名扶贫干部,让自己所驻村的103户贫困户大部分脱贫。她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担当实干,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5+2”是她的常态,她也用生命诠释了作为一名党员和扶贫干部的忠诚和担当。百年党史中,无数的奋斗者为了中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在牺牲“小我”,在奋斗过程中的每一个奋斗者的精神共同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前进路上巨大的动力和精神支撑。

伟大的建党精神包含着忠诚担当的党员本色。“忠诚”就是对党、国家、人民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和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入党誓词写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规定了对党的忠诚,首先是思想上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对事业、同事、战友和人民群众的忠诚忠实,代表着诚信、尽职和服从;同时也是积极工作的担当和责任。“担当”就是肩负起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坚守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作为一名党员的理想信念,恪守自己的工作职责,履行对同志、同事、战友和人民群众的责任和任务,代表着责任、义务和执行。忠诚担当的做事标准和做人品格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品质和优良传统,也正是因为这种品质和优良传统,让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过程中面对重大风险和挑战时能够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肩负起自己身上的使命和责任。

四、 以文化人、道德示范的精神实践

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曰:“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文以载道,以文教化,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10)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002).,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从道德上教化百姓,达到社会礼治的目的。在群体中形成“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而忘私的牺牲精神,培育熏陶了共产党人的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迁精神、延安精神,到两路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培育着一代代革命建设者,指导着中国革命实践。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和运用,有力地促进了建党精神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茁壮成长。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940年,毛泽东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现时期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你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历史有深切的了解,他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并用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

毛泽东思想是在湖湘文化的土壤中形成。他的矛盾论观点受湖湘文化名人周敦颐思想的影响,“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小大有定”。他的实践论受湖湘文化名人王夫之经世致用的影响,读书的目标在于“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而读书最终目的在于“知行相资以为用”。毛泽东充分吸收了湖湘文化的精髓,“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百折不挠,兼收并蓄”,养成了忧国忧民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的性格,乐观向上的心态,热爱学习、好学和永不知足的探索精神。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遗产,将湖湘文化现代化和时代化。早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的毛泽东就开始研读《资治通鉴》,这使他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历史、传统与智慧。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号召全党学习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这种学习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风,促使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得到滋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奉献、奋斗、忠诚等传统美德也体现在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之中。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也在不断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当代价值。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十六大提出了“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十七大提出了“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全社会掀起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些文化传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过去一百年,在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富强及伟大复兴的峥嵘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秉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针,坚持扬弃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原则,并一以贯之在实践中践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表达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善于理论创新的政党,也是一个勇于践行的政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方针政策上主张继承、弘扬、创新发展,且在实践中坚持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使中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乃至全人类生根结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形成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土壤。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文化强国的建设,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革命先驱者们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责,秉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的传统美德,选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播,最终找到了真正能够救中国的道路。

饱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习近平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通过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思政格局中构牢精神之基,推动以德治国不断向前推进。加强党的建设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承优秀的家风家训,形成优秀的家庭传统美德,形成以上率下的良好风尚。在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纵深推进的过程中更要发挥中华传统美德作用,反省、慎独成为党员道德修养的常态。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伟大的建党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切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走好新时代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弘扬不怕牺牲精神,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敢于担当作为,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创新,甘于奉献,为了集体利益舍弃个人利益,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建党中华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实事求是”定乾坤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