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太渊穴临床运用规律*

2021-01-04 09:12徐元培蒋学余
中医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肺经太阴针灸

徐元培,蒋学余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市中医医院,湖南 岳阳 414000)

《针灸大成》是在杨继洲所编之书《卫生针灸玄机秘要》3卷之上,由靳贤奉命补辑重编而成,并由3卷扩充为10卷,同时改名为《针灸大成》[1]9。《针灸大成》广泛采辑明代之前针灸文献并记载大量针灸医案,堪称中国古代针灸百科全书,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针灸临床的必读之书。该书资料丰富,既有医学图谱又有针灸歌诀,既传承古典要旨又有个人临证发挥,既有论道又有案例,是一部流传甚广、影响颇大的针灸专著,为针灸学的传承和承上启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

太渊为肺手太阴之脉俞(土)穴,八会脉之一脉会,同时也是肺经之原穴。除肺系疾病外,太渊穴在临床上可有效治疗多种疾病,但其作用机制还尚未明确。腧穴在治疗疾病的循证研究中,古籍的证据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对《针灸大成》中太渊穴相关文献的整理,发现全书关于太渊穴的记载共60处,其中多数条文与临床相关;同时,也对太渊穴的腧穴定位、刺法灸法、临床运用进行了介绍。因此,笔者结合古代文献与现代临床,浅析《针灸大成》太渊穴之临床运用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相应的指导。

1 穴位定位

《针灸大成》中关于列缺穴定位的论述有3处:①《针灸大成·考正穴法》云:“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中。”②《针灸大成·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经》中叙述“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相应寸口是”。③《针灸大成·百穴法歌》叙述“太渊掌后横纹头”。

现代太渊穴位定位: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3]。可见其穴位定位古今一致。

2 操作方法

书中对于太渊穴的操作记载并不多,《针灸大成·考正穴法》中有“灸三壮,针二分”。《针灸大成·杂病穴法歌》中记载:“偏正头疼左右针(左痛针右),列缺、太渊不用补,太渊、列缺穴相连,能祛气痛刺两乳。”《针灸大成·玉龙歌》曰:“先把太渊一穴泻,多加艾火即收功。”此中记载即有对侧取穴的思想,又结合透刺理论,还说明了针刺补泻手法与艾灸时机。《针灸大成·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中也记载了太渊穴之子母补泻法,可见其在临床操作之多样,同时反映出其临床运用之广泛。

3 刺灸禁忌

太渊穴虽在临床操作繁多,但始终无法避免其危险穴的特性。太渊穴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和舟状骨之间, 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浅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桡动脉掌浅支,深层有桡动脉、静脉等。《素问·刺禁论篇》[1]24中记载:“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此处的“臂太阴脉”指的是手太阴肺经,而从解剖层面来看,只有太渊穴和经渠穴,处于桡动、静脉处。《针灸大成·禁灸穴歌》中记载:“鱼际经渠一顺行。”肺经在鱼际至手腕处穴位是禁灸的,可见太渊穴在古时有较多的操作禁忌。由于当时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古人对穴位的解剖结构无清楚的认识,因此对危险穴位多采取“避而不针不灸”的方法。随着社会、技术等的发展、穴位的解剖结构的深入研究[4],现在也有了指切进针法和麦粒灸法,在选穴治疗的同时,提高了安全性。

4 功能主治

太渊是手太阴肺经之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针灸大成·考正穴法》记载:“太渊(一名太泉,避唐祖讳)。主胸痹逆气,善哕呕,饮水咳嗽,烦闷不得眠,肺胀膨,臂内廉痛,目生白翳,眼痛赤,乍寒乍热,缺盆中引痛,掌中热,数欠,肩背痛寒,喘不得息,噫气上逆,心痛,脉涩,咳血呕血,振寒,咽干,狂言口噼,溺色变,卒遗矢无度。”

《针灸大成·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经》曰:“肺之主大肠客: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意为可刺手太阴肺经原(原者,太渊穴,肺脉所过为原)。太渊穴作为八会穴也有其特殊的治疗作用。《针灸大成·标幽赋》曰:“八会者……脉会太渊……此言经络血气凝结不通者,必取此原、别、交、会之穴而刺之。”“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说明八会穴可治疗相关脏腑之热病。

由此可见,太渊穴作为肺经俞穴及特殊穴,在临床运用中除肺系疾病外,还对其他很多疾病的治疗发挥重要的作用。

5 临床运用

5.1 肺系疾病

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朝百脉。《针灸大成·十二经纳地支歌》中记载肺经开于寅时,所谓“平旦寅时,气血从此始”。太渊穴为肺经之原穴,是元气最先经过、留止之处,且太渊穴为脉会,是百脉合与肺之气汇聚之处[5]。临床取用原穴能使三焦通达,激发元气以抗御相应脏腑之病邪,其肺经循行“上膈,属肺,连肺系”,故可治疗肺系疾病。《针灸大成·玉龙歌》记载:“寒痰咳嗽更兼风,列缺二穴最可攻,先把太渊一穴泻,多加艾火即收功。列缺刺透太渊,担穴也。”“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可见杨继洲在治疗肺系疾病时对于太渊穴的重视。《针灸大成·痰喘咳嗽门》中记载了太渊穴对于多种肺系疾病的治疗,如咳嗽饮水、唾血内损、唾血振寒、肺胀膨膨,气抢胁下热满痛、吼喘气满,肺胀不得卧、鼻流清涕、腠理不密,喷嚏不止的选穴中也用了太渊。在《针灸大臣·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中记载:“补(虚则补之)用卯时(随而济之),太渊,为输土,土生金,为母。”此处以穴位属性,采用子母补泻取穴并结合大肠经之卯时开经,使用迎随补泻之补法,以调整肺与大肠之经气,改善其脏腑之功能;其中迎随补泻为调气之方,以寻其阴阳为本,并调动阴阳,从而使脏腑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现代研究[6]表明:太渊穴可改善肺通气功能,并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7]、肺肾两虚型喘证[8]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的治疗上有着突出的作用,也在治疗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上有明显效果[10]。这与《针灸大成》中太渊穴治疗肺系疾病的记载不谋而合。

5.2 肢体经络病证

《灵枢·经脉》对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记录如下:“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出大指之端。”其经脉病候记载“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同时也记载了气盛与气虚之肩背痛等病候。《针灸大成·席弘赋》中也有“五般肘痛寻尺泽,太渊针后却收功”的记载。此外,太渊穴为输土,与脾之土相应,而脾主四肢,《针灸大成·脏腑井荥俞经合主治》载有“体重节痛刺太渊(输)”,《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载有“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皆指的是肌肉关节之痹病。故可知,以太渊穴五输穴之特性其可治疗四肢疾病,结合其循行与病候不难看出,太渊穴善治上肢疾患。《针灸大成·手足腰腋门》中记载多种疾病,如手臂痛不能举、臂内廉痛、肘劳、手热的选穴处方中也用了太渊。有试验证明,采用肺与大肠之主客配穴法针刺太渊穴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痛及上肢运动功能障碍[11],天灸太渊穴治肩周炎疗效甚佳[12]。同时,研究表明:针刺太渊穴对骨质疏松所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显著效果[13]。此也印证了上文中的“体重节痛刺太渊”。

5.3 头面五官疾病

手太阴经别循行,“上入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手阳明经循行“从缺盆上颈……上挟鼻孔”,而肺与大肠其脏腑经络为络属关系,故可治疗五官科疾病[14]。《针灸大成·杂病十一穴歌》记载:“更向大都针眼痛,太渊穴内用针行。”《针灸大成·杂病穴法歌》中“偏正头疼左右针(左痛针右),列缺、太渊不用补”,也提出了偏正头痛时应对侧取穴,同时再次强调当泻勿用补。《针灸大成·席弘赋》曰:“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明确指出头痛应重泻太渊,可见太渊穴在治疗头面部疾病时的重要性。在《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中更是有多种头面部疾病的记载,如牙齿疼痛、上片牙痛及牙关不开、中风口眼歪斜、牵连不已的治疗中选穴处方中也用了太渊。《针灸大成·治症总要》第二十三条中载有“鼻窒不闻香臭……皆因伤寒不解,毒气冲脑,或生鼻痔”,取太渊。此外,研究[15]表明:针刺太渊穴在鼻炎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书中还记载了关于目赤眼痛、咽干、舌缓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中记载雷头风(指头胀痛、头中如雷鸣、眩晕,与现代高血压病相近)可取太渊。同时,丁玉梅等[16]针刺太渊穴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收到明显降压效果。

5.4 脾胃疾病

《针灸大成·东垣针法》中“东垣曰: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输:鱼际、太渊。”《针灸大成·心脾胃门》中记载太渊穴可治胃脘痛,症见胃脘痛、烦闷不卧、不得卧。观其穴位处方,选用肺经之输—土—太渊,脾经之井—木—隐白,胃经之合—木—足三里,以及相应脏腑背俞穴,并采用刺灸结合作为治疗。“虚则补其母”太渊属土,为肺经之母穴,同时又应脾胃中焦之土,以培土生金之法,结五脏相关之原由,合其俞在阳之阴病取阳,治“胃气下溜”之“气在于肺者”,故有健脾和胃止痛之功效。除胃痛之外,《针灸大成·诸般积聚门》记载有“噫气上逆”“咳逆无所出”之病症取太渊,此病症属“哕”之范畴。《医部全录·呃门》曰:“阳明所受谷气,欲从肺达表,肺气逆还于胃,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可见本病与肺胃相关,用此穴可调整肺脾胃之气机,使上逆之气得以和降、紊乱之气机升降有度,以止其逆。王松猫等[17]的研究表明:针刺太渊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率达到80%。

5.5 妬 乳

手太阴肺经的经脉、络脉、经别、经筋循行均贯穿或散于胸,但除《针灸大成·心脾胃门》中记载少量病症治疗外,全书少有相应胸部疾患的歌诀、辞赋的记载,只有4处描述。《针灸大成·灵光赋》记载:“伤寒过经期门愈,气刺两乳求太渊。”《针灸大成·席弘赋》记载:“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针灸大成·杂病穴法歌》记载:“太渊、列缺穴相连,能祛气痛刺两乳。”《针灸大成·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经》记载:“肩内前廉两乳疼。”其中记载治疗“气刺两乳”,所指的是“气病的见症”妬乳。《针灸集成》记载:“妬乳取太渊。”妬乳又名“乳妬”,出自《肘后备急方》,指两乳胀硬疼痛,或者乳头生疫的病症。《中医大辞典》[18]中对于妬乳描述,多指乳痈的早期,可知“气刺两乳”指的是乳痈早期。书中明确记载了选用泻法和透刺法可治疗妬乳,但并未明确说明其临床效果。笔者查阅相关文献也未见到现代临床中采用本穴位治疗妬乳。

5.6 其他疾病

太渊穴还可治疗其他疾病,如《针灸大成·心邪癫狂门》中的狂言、《针灸大成·痹厥门》中寒厥等多种疾病,以及《针灸大成·胸背胁门》中胸痹、缺盆肿等多种疾病。

6 小 结

综上所述,《针灸大成》中太渊穴在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相应寸口,可治疗灸三壮、针二分,临床运用广泛,能治疗的疾病较多。笔者总结全文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太渊穴位于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相应寸口,古今定位一致;②可针可灸,还可透刺,其补泻方法多与子母补泻相关,根据不同疾病可采用多种配穴法,或采用针灸结合等灵活治法;③太渊穴属危险穴,其下有桡动脉、桡静脉,针刺时要注意安全;④太渊穴作为肺经俞穴和特定穴,运用广泛,在《针灸大成》中的主治范围可归纳为肺系疾病、肢体经络、头面五官疾病等。临床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献记载的运用,还应该更进一步地研究其功效,这样才能做到针到病除。

猜你喜欢
肺经太阴针灸
“手太阴穴”考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Thirty-Six Stratagems (1)
针灸
中正平和,调摄肺经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从阴阳大法初探太阴欲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