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腔内超声心动图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射频消融1例

2021-01-04 03:37蒙中元何燕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肥厚型收缩期肌钙蛋白

蒙中元,何燕

作者单位:1 530021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

1 病例

患者男性,53岁,因“反复气促、胸闷8年,再发加重2月”入院。患者反复气促、胸闷8年,近2月来静息状态下出现气促,平躺时加重。体格检查示心界向左扩大,心率68 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4肋间闻及较粗糙的4/6收缩期杂音,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26 mm,左室后壁16 mm,收缩期二尖瓣前瓣瓣下腱索前向运动(图1)致左室流出道中段中度狭窄,收缩期左室流出道前向血流增快,速度4.2 m/s,压差72 mmHg,平均压29 mmHg。24 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显著ST-T改变,心率变异性降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前降支中段狭窄50%~60%,回旋支中段斑块浸润,右冠近、中段狭窄约30%~40%,冠脉造影未见理想穿支冠脉行酒精消融。患者长期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 qd,地尔硫卓30 mg tid,气促、胸闷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6 min步行实验步行距离为220 m,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级。

选择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联合CARTO系统标测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射频消融,减轻流出道梗阻。完善术前相关检查:脑利钠肽前体定量3770 pg/ml,葡萄糖化血红蛋白(GHb)6.90%,三酰甘油(TG)3.1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17 mmol/L,超敏肌钙蛋白T 0.055 ng/ml。其余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术前予以氯吡格雷75 mg qd,螺内酯20 mg qd,阿托伐他汀20 mg qd,呋塞米20 mg qd,上述药物均于2019-4-24服用至术前。

图1 射频消融前心脏彩超:二尖瓣瓣下腱索Ⅱ度SAM现象

图2 室间隔射频消融前的建模

图3 室间隔心肌的消融过程

借助CARTO系统(美国强生公司)和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对患者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下左心室流出道和室间隔行三维模型构建,并对肥厚的室间隔进行标记。穿刺左桡动脉成功后置入6F动脉鞘,静脉肝素6000单位,压力导管监测血压,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左、右股静脉及右股动脉成功后分别置入心室电极、冠状窦电极及右冠造影管测压。测定左室流出道压力为188/6(62) mmHg,升主动脉压力98/50 mmHg,经左侧股静脉送入Cartosound行心室腔内建模(图2),超声示前间隔增厚明显,SAM现象明显,送入冷盐水消融导管消融后标测希氏电位,设定消融能量60~70 W,温度30℃,分别在室间隔最厚处、二尖瓣SAM时与室间隔的接触部位并避开希氏束、束支电位行广泛消融(图3)。术后测左室流出道压力170/14(69) mmHg,升主动脉压力为[收120/78(98)]mmHg,跨瓣压差改善明显,消融处室间隔心肌搏动较前明显减弱,SAM征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无不适反应,转入重症医学科监护,术后予以甲泼尼龙120 mg bid,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 qd抗炎治疗,利伐沙班片15 mg qd抗凝,硫酸氯吡格雷75 mg qd,螺内酯20 mg qd ,阿托伐他汀20 mg qd ,呋塞米20 mg qd ,盐酸曲美他嗪20 mg tid,尼可地尔5 mg tid。术后相关心脏超声、实验室检查可见表1~2。术后第1 d患者无胸闷、胸痛、心悸等不适。术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6.29×109/L,红细胞5.66×1012/L,血红蛋白144.0 g/L,血小板计数148.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915,单核细胞百分比0.013,淋巴细胞百分比0.071。电解质:钾4.04 mmol/L。磷0.860 mmol/L。心肌酶谱:肌酸激酶36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 44.3 U/L,乳酸脱氢酶 561 U/L,乳酸脱氢酶同功酶1212.9 U/L,α-羟丁酸脱氢酶426 U/L。肝肾、凝血功能无异常。

术后第3 d,患者胸闷、气紧,无胸痛、咳嗽,6 min步行实验步行距离310 m,心功能Ⅲ级。复查NT-proBNP 2897 pg/ml,超敏肌钙蛋白T 1.44 ng/ml,肝肾功能、电解质无异常。患者超敏肌钙蛋白升高考虑为射频消融术后改变,予以利尿、营养心肌处理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第7 d患者无特殊不适,6 min步行实验步行距离400 m,心功能Ⅱ级,超敏肌钙蛋白T 0.52 ng/ml。术后第8 d复查心脏超声:室间隔23 mm,左室后壁13 mm,收缩期二尖瓣前瓣瓣下腱索前向运动(图4)致左室流出道中段局部狭窄,收缩期左室流出道前向血流增快,速度3.8 m/s,压差56 mmHg,平均压22 mmHg。术后第9 d,NT-proBNP 2772 pg/ml,超敏肌钙蛋白T 0.520 ng/ml。术后第11 d复查超敏肌钙蛋白Ⅰ 2.947 ng/ml,心电图示:V2~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Ⅰ、AVL倒置)。术后25 d,患者6 min步行实验步行距离521 m,心功能Ⅰ级; NT-proBNP:1831 pg/ml。心脏彩超:室间隔22 mm,左室后壁10 mm,收缩期左室流出道前向血流增快,速度3.0 m/s,压差36 mmHg,平均压18 mmHg。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6 min步行实验步行距离550 m,心功能Ⅰ级;NT-proBNP:2648 pg/ml。24 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偶发室性早搏,偶发房性早搏,左心室肥厚,ST-T改变。心脏彩超示室间隔22 mm,左室后壁12 mm,收缩期左室流出道前向血流增快,速度3.2 m/s,压差42 mmHg,平均压15 mmHg。

图4 射频消融后1周心脏彩超:二尖瓣瓣下腱索Ⅰ度SAM现象

2 讨论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复杂而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1],HCM是30岁以下人群中心脏相关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它可能导致几乎任何年龄的运动障碍[2]。HCM的特征是左心室肥厚,常是不对称的,最严重的为肥厚心肌累及基底室间隔,组织学特征包括心肌细胞肥大、紊乱及间质纤维化[3]。HCM常由编码肌动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4,5],临床特点多样,包括无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和晕厥等,其中以呼吸困难和胸痛最为常见[6]。药物疗效欠佳时,可选择外科部分室间隔切除、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PTSMA)、经皮室间隔射频消融(PIMSRA)等。

多年来,外科部分室间隔切除术被当作非药物干预的标准治疗[7]。同样效果的非手术方法是酒精间隔化学消融术,1995年Ulrich Sigwart对3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成功进行酒精间隔化学消融治疗[8]。一项欧洲多中心和多国研究回顾性分析表明,酒精间隔消融术能显著降低流出道压力梯度、改善患者呼吸困难,降低NYHA分级[9]。但部分患者穿支冠脉的解剖差异不能行酒精间隔消融[10],导致射频消融技术飞速发展,三维标测系统不断进步,消融导管在心律失常、心肌病等领域应用增多,利用电解剖作图系统CARTOSOUND和心内超声心动图有助于细化目标并更准确地消融目标部位。Thorsten等[11]对19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进行室间隔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能显著、持续降低LVOT压力梯度,NYHA分级降低。 Abhijeet等[12]对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室间隔射频消融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在1、6、12个月的随访中,6例NYHA分级至少降低1级、LVOT压力梯度显著降低,1例无明显降低,证实了室间隔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安全、有效的。

本病例分析如下:患者术前冠脉造影未见理想穿支冠脉进行酒精间隔消融,且药物保守疗效差,反复出现胸闷、气促症状,考虑行经皮室间隔射频消融。患者术后应用甲泼尼龙120 mg bid抗炎治疗,利伐沙班片15 mg qd抗凝治疗,减轻消融后心肌水肿及抑制附壁血栓形成。患者术后肌钙蛋白升高再降至正常为射频消融术后改变,予以营养心肌治疗, 1周后可降至正常。患者在行室间隔消融后胸闷、气促症状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随访中NYHA分级降低,6 min步行实验明显提高,心脏彩超示:室间隔、左室后壁、LVOT压力梯度、LVOT流速均较前所降低,室间隔基底段至中间段运动稍减弱,考虑与此处进行消融有关。此外消融后二尖瓣SAM现象也逐步消失,术中及随访期间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综上,经皮室间隔射频消融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治疗手段,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目前研究病例较少,随访时间短,其远期效果及长期安全性还需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肥厚型收缩期肌钙蛋白
肥厚型玻璃膜疣的研究进展
心肌肌钙蛋白T启动子经两步转录扩增系统提高目的基因表达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构建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效能评价
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钙蛋白检查结果差异性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
起搏器植入术后肌钙蛋白升高的临床意义
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家族聚集性明显的肥厚型心肌病
血检可预测心脏病风险
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有益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