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2021-01-04 00:09李华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3期
关键词:活血化瘀心脑血管病临床应用

李华

摘要:目的:分析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评价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门诊收治的符合血瘀证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纳入50例,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活血化瘀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PLT、CRP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HCT、PU高于治疗前,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症状控制36例,3个月急性心脑血管事件0例,对照组27例、1例,实验组症状控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调节凝血功能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可用于心脑血管病一级二级治疗。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活血化瘀;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3--01

心脑血管病是人类第一杀手,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偏头痛、动脉瘤等,发病率高、致死率、致残率高,是现代社会流行病,以脑卒中为例,仅在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约200万,发生率120/10万,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心脑血管发病率逐年上升[1]。中医药治疗慢性并经验丰富、疗效独特,活血化瘀是一种中医疗法,适用于血瘀证治疗,而血瘀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病理基础。临床上,对于活血化瘀中药在心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尚存在争议,本次研究就此进行探讨。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门诊收治的符合血瘀证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18~75岁,男女不限;②一般状况尚可,病情稳定,门诊或普通病房住院患者;③参照《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诊断为血瘀证或瘀血阻络型;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病发心脑血管事件;③突然发病;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存在药物禁忌症,如出血性脑梗死;⑥依从性差;⑦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系统性疾病,如恶性肿瘤;⑧伴有腹液、创伤失血性疾病;⑨依从性差,无法获得随访。共纳入患者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33~74岁、平均(64.3±6.0)岁。基础疾病1-4种,高血压72例、冠心病29例、心绞痛14例、脑卒中后遗症13例、短暂性脑血管病发作16例、慢支炎26例。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若有路径,则按照路径治疗,无路径,由主治医师制定治疗策略。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日,1周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治疗前、治疗后,采集肘静脉空腹静脉血,常规抗凝处理,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同时进行全身血流超声检测。

1.3观察指标

PLT、TT、PSV、HCT、PU、CRP。症状控制率,治疗3个月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1.4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建立WPS xls数据表,以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指标变化

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PLT、CRP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HCT、PU高于治疗前,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義(P<0.05)。见表1。

2.2 疗效

实验组症状控制36例,3个月急性心脑血管事件0例,对照组27例、1例。实验组症状控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瘀阻脉是心脑血管病常见证型之一,从西医学角度而言,冠心病、脑梗死等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密切相关,血管堵塞导致组织器官缺氧缺血、炎症水平上升、周围组织循环血流灌注异常,凝血、溶血纤溶细胞被激活[2]。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治疗前对照组、实验组各项指标均异于常人,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C反应蛋白、周围组织循环血流灌注量等指标发生显著变化。

活血化瘀药物是治疗血瘀证的常用药,本次研究以典型的丹参多酚酸盐为例,其在中美均获得专利,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治疗,本次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联合丹参多酚酸盐,症状控制率显著上升,相关指标改善更显著,提示药物可有效控制疾病发生、进展,改善组织微循环、减轻炎症。需注意的是,本次研究未得出丹参多酚酸盐可起到二级预防效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纳入患者例数不足、用药时间较短有关。以丹参多酚酸盐为典型的活血化瘀药物,其主要成分包括酚酸类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这些物质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抑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增强耐缺氧能力等作用,作用靶点多,适应于所有血瘀阻脉证。需注意的是,活血化瘀类药物可增加出血风险,需筛查适应证、禁忌症。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调节凝血功能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可用于心脑血管病一级二级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24.

[2]郭强中,李云英.血瘀证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8):45-47.

猜你喜欢
活血化瘀心脑血管病临床应用
血压≥140/90,血管病升140%
基于撤药分析法的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作用贡献研究
基于撤药分析法的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作用贡献研究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