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2021-01-04 02:03刘德洪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3期

刘德洪

摘要:目的:比较改良主管切开术与传统术式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100例医院收治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挂线手术,观察组则采取改良主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发生率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创面VEGF与VEFG-2水平的差异。结果:①觀察组术后1dVAS评分为(3.2±1.5)分,创面愈合时间为(25.3±5.3)天,肛门瘢痕发生率为8.0%;对照组术后1dVAS评分为(5.6±1.8)分,创面愈合时间为(31.5±4.8)天,肛门瘢痕发生率为24.0%,观察组术后1d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术后7、14天时的VEGF分别为(0.42±0.10)ug/cm2和(0.47±0.11)ug/cm2,术后7、14天时的VEGF-2分别为(0.45±0.08)ug/cm2和(0.49±0.09)ug/cm2,对照组术后7、14天时的VEGF分别为(0.35±0.05)ug/cm2和(0.42±0.07)ug/cm2,术后7、14天时的VEGF-2分别为(0.38±0.06)ug/cm2和(0.43±0.07)ug/cm2, 观察组术后7、14天时的VEGF与VEFG-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主管切开术相比于传统挂线手术有着更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减轻切口疼痛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肛门瘢痕发生率,可降低手术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改良主管切开术;挂线手术;高位复杂性肛瘘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3--01

肛瘘是指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溃破引起的肛门直肠瘘,其在肛肠科的发生率为1.5~2.5%[1],常见于20~40岁人群,且婴幼儿也有较高的发生率,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肛瘘根据发病部位位于齿线之上或者之下,细分为高位肛瘘和低位肛瘘。同时根据瘘管数量可分为单纯肛瘘和复杂肛瘘,单纯肛瘘通常只有一条瘘管,而复杂肛瘘则有多条瘘管,若瘘管过长或较为迂曲,也可纳入复杂肛瘘范围。目前临床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其中挂线手术是该病的经典术式,技术成熟其疗效好,但是术后疼痛感明显,会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2],因此需要寻找更加高效安全的术式。改良主管切开术是在传统主管切开术基础上改良而来,其对肛门的影响下,能够有效保护肛门功能,且术后疼痛感轻,在临床得到了推广应用[3]。为了观察不同术式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100例医院收治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100例医院收治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6~58岁,平均为(40.6±5.6)岁;病程1~3个月,平均为(1.5±0.4)个月。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5~59岁,平均为(40.1±5.4)岁;病程1~4个月,平均为(1.7±0.3)个月。入选标准:①经探诊、MRI确诊为高位复杂性肛瘘;②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器质性疾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②过往肛肠手术史;③合并结核病、克罗恩病、难治性肠道病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肠道准备,做好术前检查,常规禁食禁水、肠道准备、术区备皮,采取局部阻滞麻醉。对照组采取传统挂线手术,先用探针探查瘘管,并沿瘘管走向切开,清除感染灶及内口,用橡皮筋从内口穿出,拉紧橡皮筋两端,用止血钳钳夹并剪除多余部分,之后沿切口边缘剪除皮下组织,敞开创面并刮除瘘管肉芽组织。术后换药时需要适当紧线,预防假性愈合。通常术后1~2周挂线可以自动脱落。

观察组则采取改良主管切开术,探查瘘管及内口位置,从内口近端切开主管并向外延伸至肛缘2cm,切除内口周围病灶以及近端的瘘管壁,之后沿瘘管走向逐渐剥离至肛管直肠环上方,用刮匙刮除腐烂组织和增生肉芽,检查出血点并电凝止血,若分支管道末端距离主管近,可扩大主管,若距离远,则改道行一切口引流。创面用双氧水冲洗后用纱布包裹。术后每天换药,预防假性愈合。

两组患者术后1~2d均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术后24h控制排便,术后1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排便后使用高锰酸钾坐浴,换药时用双氧水冲洗创面并放置油纱条引流。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发生率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创面VEGF与VEFG-2水平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进行表述,两组均数计量值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表述,两组计数值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观察指标差异

观察组术后1d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创面VEGF与VEFG-2水平的差异

观察组术后7、14天时的VEGF与VEFG-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肛瘘作为肛肠科的常见疾病,通常是由于肛肠脓肿溃破形成瘘。近些年来该病的发生率持续升高,尤其是青中年人群[4]。肛瘘通常可分为内口、瘘管、支管与外口。内口通常是指瘘的入口,通常出现在肛窦周围,在后正中线附近的检出率高,也可出现于肛管或直肠。外口是感染溃破于皮肤表现形成或因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形成的切口[5]。外口多分布在肛管周围。病原菌经外口进入管道之后引起管道,继而引起组织溃破,若溃破部位在括约肌以上位置则被称为高位肛瘘,以下则被称为低位肛瘘[6]。根据瘘管及内外口数量可以将其进一步分为单纯肛瘘和复杂肛瘘。单纯肛瘘通常只有一个内外口和一条瘘管,也是临床中常见的类型。单纯肛瘘若不及时治疗,随着感染累及范围的扩大,瘘管和内外口数量增多,从而演变为复杂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一直是比较棘手的类型,由于瘘管位置深,可能存在多条瘘管,且走向迂曲,很难探查内口位置,增加手术难度[7]。对于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不仅仅需要考虑到手术是否能够将病灶完全去除,还需要考虑到手术对患者肛门功能及预后情况的影响。

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瘘管和内口较多,容易出现重合的情况,加上还伴随深部死腔,治疗难度大,加上位于括约肌上方,不仅创面大且容易引起括约肌损伤,引起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过去临床医学主要是采取挂线手术治疗,该术式主要是利用橡皮筋代替刀切割,在切斷瘘管管壁的同时,能够预防周围组织粘连及回缩的情况,能够保护肛门功能,但是该术式需要术后紧线,在紧线时患者会感到剧烈疼痛,且至少需要1周挂线才会自动脱落,创面愈合时间长,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8]。因此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术式。改良主管切开术能够弥补传统挂线手术的不足,其主要是通过切开引流,消除感染灶,同时对分支瘘管进行刮除引流,避免愈合感染,能够减少手术造成的损伤,进一步预防该病的复发,能够保护肛门组织,减少术后肛门狭窄的问题发生,有助于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9]。改良主管切开术能够减小创面面积,有助于术后创面愈合,同时可以降低术后疼痛感,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dVAS评分为(3.2±1.5)分,创面愈合时间为(25.3±5.3)天,肛门瘢痕发生率为8.0%;对照组术后1dVAS评分为(5.6±1.8)分,创面愈合时间为(31.5±4.8)天,肛门瘢痕发生率为24.0%,观察组术后1d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改良主管切开术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具有愈合速度快、疼痛感轻的优势,可减少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需要经过渗出期、肉芽生长期和上皮细胞生长期,创面形成的初期阶段由于炎症渗出物较多,坏死组织脱落,创面开始分泌各种生长因子,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以及肉芽生长,对于预防瘢痕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上皮细胞生长期则创面缩小至完全上皮化。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VEGF在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扩散、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毛细血管形成;而毛细血管能够为肉芽生长供血供氧,从而促进肉芽生长,因此测量创面的VEGF水平能够反应创面愈合情况。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7、14天时的VEGF分别为(0.42±0.10)ug/cm2和(0.47±0.11)ug/cm2,术后7、14天时的VEGF-2分别为(0.45±0.08)ug/cm2和(0.49±0.09)ug/cm2,对照组术后7、14天时的VEGF分别为(0.35±0.05)ug/cm2和(0.42±0.07)ug/cm2,术后7、14天时的VEGF-2分别为(0.38±0.06)ug/cm2和(0.43±0.07)ug/cm2,观察组术后7、14天时的VEGF与VEFG-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改良主管切开术的清除效果好,因此创面VEGF与VEFG-2含量高,可加速愈合速度。

综上所述,改良主管切开术相比于传统挂线手术有着更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减轻切口疼痛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肛门瘢痕发生率,可降低手术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苏悦,张玉茹,赵团结,等.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plug)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疗效对比[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2):133-136.

[2] 胡启炳,刘文,谢丹丹,等. TROPIS联合改良Parks虚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1):49-52.

[3] 薛万里,邵磊. 改良切口引流联合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讨[J]. 临床医学工程,2021,28(10):1325-1326.

[4] 刘俊香,章辉. 切开挂线术与改良隧道法虚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对比分析[J]. 大医生,2021,6(10):52-54.

[5] 张军民. 改良挂线术对低位肛瘘患者疼痛程度及肛门功能的影响[J]. 浙江创伤外科,2021,26(3):422-423.

[6] 韩旭,赵团结,刘连成,等. 改良LIFT术联合脱细胞肛瘘修复基质填塞治疗高位肛瘘的前瞻性临床研究[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1,28(6):751-756.

[7] 魏金明. 传统手术方式和改良LIFT术式治疗肛瘘对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1):1900-1902.

[8] 叶鹏飞,叶朝辉. 改良经括约肌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分析[J]. 临床研究,2020,28(8):102-104.

[9] 丁将益. 针对低位肛瘘患者采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实施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6):4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