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心理护理体会

2021-01-04 23:43方婉莹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3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患者的心理恢复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8.54±4.07)分vs(37.61±3.32)分,t=21.826]、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9.29±4.34)分vs(38.31±3.52)分,t=20.564]较于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永久起搏器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优良率(96.67%vs.73.33%,X2=4.706)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75.51±7.33)分vs.(41.74±5.62)分,t=20.025]较于护理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期间,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减少负面情绪对于手术治疗的影响,保障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心理护理;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3--01

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其中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占心律失常患者中的绝大部分,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与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发生异常有关,进而引起心脏功能障碍,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1]。在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作为治疗方法,主要利用心脏起搏器,形成电子生理系统,发出有规律的电脉冲,传输至心房,刺激心肌细胞兴奋,促进进心房、心室收缩,使心脏有节律跳动,纠正慢性心律异常,进而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療期间,患者的情绪状态、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应该给予患者优质的心理护理服务,使其安全、舒心的接受治疗,促进其术后的良好恢复[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本院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30例患者。基本资料:男16例,女14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4.27±4.67)岁。术前表现为焦虑、抑郁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58.54±4.07)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59.29±4.34)分。

1.2方法

30例患者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期间,在术前准备阶段、手术治疗期间以及术后恢复期间,均需要给予患者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①术前护理:术前准备阶段,结合临床诊断结果,向患者详细说明病情,介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强调手术治疗期间的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该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内心想法,针对患者的关心的问题,如预期治疗效果、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等,详细予以解释、说明,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对于永久起搏器有着正确的认知和全面的了解,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治疗,避免过度焦虑。术前产生焦虑、紧张情绪的患者,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利用成功治疗案例激励患者,增加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病室内保持温度适宜、空气清新,让患者得到良好的休息。

②术中护理: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相关医护人员应该面带微笑,以亲切的态度接待患者,以温和的语气与患者进行对话、交流。由巡回护士介绍手术室环境,同时向患者介绍参与手术治疗的各位医护人员,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缓解其紧张的情绪。根据手术治疗的需要,正确摆放体位姿势,询问患者的感受,适当的进行调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指导患者配合麻醉。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对话、交流的过程中,给予其鼓励和安慰,利用肢体动作(抚摸、握手、竖大拇指等)、面部表情,向患者表达关怀和关爱,进而达到情绪安抚的作用,给予其积极的心理暗示。手术期间保持安静,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状态,及时将异常情况报告给医师。另外,结合既往的手术治疗经验,结合术中常见、频发的风险事件,能够预先制定好应对措施,可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而在风险事件发生后,也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减少其对于手术治疗的干扰,降低其危害性。

③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进行体征监护,尤其需要关注患者的心室及心房起搏功能,检测起搏心律是否处于正常的状态。加强对手术伤口部位的护理,及时更换药物,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低脂的食物,保障营养物质的充足供给。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活动,术后第2d,可以适当在床边活动,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禁止做抬高、外展术肢动作。术后7d,可逐渐增加运动量。术后恢复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在病情自我监测、自我管理方面进行指导。叮嘱患者勿触碰起搏植入部位,一旦产生红肿、发热、脉搏明显过慢、出血等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及时进行处理。患者需要使用移动电话时,建议将移动电话置于起搏器对侧。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X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2.2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永久起搏器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3讨论

应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心律失常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影响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保障手术治疗安全、顺利的进行,进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疾病的危险程度[3-4]。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期间,需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认知干预,并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实施心理疏导,让患者在术前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5-6]。术中护理期间,持续进行情绪安抚,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加强对各类风险事件的防控,密切监测患者术中的体征变化[7-8]。术后加强对手术伤口部位的护理,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适度进行康复锻炼,同时做到合理膳食,并指导患者进行病情自我监测、自我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9]。

综上所述,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提高治疗安全性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梁丹,叶秋英.系统护理干预在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21,34(12):171-172.

[2]陈言凤.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8):2556-2558.

[3]张亚娥,郭青.结构性心理干预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0,44(10):1668-1669.

[4]彭民安,刘传垠,万凤福,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5):44-46.

[5]张艳红,伦爱美,郭里,等.快速康复护理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4):12-14.

[6]李静.家属参与的延续护理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居家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16):103.

[7]严婷婷,朱丹丹,高文娟.快速康复护理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恢复进程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S1):171-173.

[8]占美荣.探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对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04):172-174.

[9]杨叶秋,杨佳汉.视频宣教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02):50-51.

作者简介:方婉莹,女,本科学历,1991年出生,护师职称,研究方向:心内科护理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