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高校学生风险认知行为分析

2021-01-04 00:13高宇硕王振发张新宇亚姐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3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学生

高宇硕 王振发 张新宇 亚姐

摘要: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江南北,此次疫情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正处于走向独立和成熟的成长阶段中,相对而言依然缺乏足够的自制力与分辨能力。大学生群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认知行为考量着社会特定人群对风险的认知,也是完善社会沟通功能与信息传播途径的重要依据。本文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高校学生风险认知行为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学生;风险认知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3--01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将突然发生、已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事件定义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以下简称PHE),具体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职业中毒和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对社会生活而言,学校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内的人群有聚集性且年龄水平较统一,是易感食源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社会病的人群,可预测性低,稳定性低,强化校园PHE防控研究可推动国家公共卫生事件整体防控战略部署。分析风险认知行为能为校园PHE防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所以笔者对此问题展开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及学生风险认知行为

PHE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不可预测性,由综合因素引起的PHE在范围、时间、程度等方面都难以预测;二是公共性,疾病的传染性在社会中很容易蔓延开来;三是紧急性,多延迟一刻就增加一分危险,需及时解决;四是危害性,PHE将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破坏社会常规秩序,威胁国家安全;五是联动性,事件影响波及卫生、交通、教育等多个部门。

早在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就针对传染病爆发风险沟通指南出台了5项原则,分别是及时公布信息、建立信任、保持透明、关注公众和提前预案。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已经近乎“替代式”的成为了当代高校学生获得PHE信息的主要渠道,学生们还通过这些渠道提高了对PHE的关注度,并学习了相关的疾病预防知识,开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但对PHE高度关注的学生只有少数,能够自主深入学习和了解的学生不到一半。关于PHE高校学生风险认知行为,学生们获知相关消息的主要行为方式是各大网络媒体。当前高校学生对PHE风险认知行为还是比较单一的,就出现频率较高的风险认知行为来说,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全面了解事件信息、信息真实性有待验证、信息内容对学生教育引导作用并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将影响高校应对PHE的顺利性与防控部署的合理性。

二、风险认知与负面情绪

高校学生对PHE的认知情况与事件带来的“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对风险的评估都基于个人主观判断,即风险认知。高校学生对PHE的风险认知行为一方面会直接影响消极情绪,还会间接性对应对倾向造成影响。由于当代高校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了通过网络和媒体来了解社会信息,但过多接触确诊人数、死亡人数等有关突发事件的负性信息就会刺激到个体的高风险知觉,部分积极应对倾向的学生从会乐观的视角去评论和分析突发事件,从而降低应激反应对心理健康和情绪的冲击,避免出现焦虑、恐惧情绪;但消极应对倾向的学生可能以逃避、胡思乱想的方式去应对,随着事件的发展而不断增强的消极情绪将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日常行为。所以,各大高校在PHE发生时,要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权威的渠道去获取相关信息,正向干预学生风险认知行为,尽可能预防学生接触煽动性言论或不实言论。与此同时,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成熟的应激防御机制,引导其在出现高风险感知的时候懂得利用身边资源,比如向老师、家属、朋友或组织机构寻求帮助。

三、PHE中高校干预学生风险认知行为的有效策略

尽管网络媒体作为主要的高校学生PHE风险认知行为载体有着方便、快捷的特点,但其中承载的信息从源头、内容到形式都需要进一步提升规范性。各种电子通讯设备广泛的存在于校园生活中,很容易让学生们的焦虑情绪加速蔓延,甚至会因为某些媒体的不实报道、过度报道而放大事件现象。所以对干预高校学生PHE风险认知行为的重点在于加强大学生群体对公众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搜集意识。

首先,构建突发事件风险识别与评价平台。在PHE早期快速了解高校学生认知情况,及时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干预,是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对事件应对能力与水平的。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和平台的作用,实时性的播报相关信息,具体包括有效预防措施、应对预案、报警方式、专家意见、权威交流平台等,第一时间讓学生获得正确的信息。在突发事件的每个阶段都要对学生应激水平和实行的干预方法进行评价,以便动态化的调整防控策略,更好的引导学生情绪。其次,建议地方卫生系统第一时间走进高校开展知识普及和健康宣讲,直接面对面的对高校学生进行风险认知干预和指导,让学生们掌握保持健康和预防健康问题所需的态度、知识与技能。再次,行政部门要围绕高校学生利益树立风险议题,并科学化管理议题,客观理性的控制议题走向,当大众传媒平台在报道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出现了歪曲现象或夸大事实的情况,就需要通过政府出面用科学、权威的信息进行辟谣,将公共危机转变为一次宣传机遇。最后,学校可以将“如何科学应对PHE”作为一项基本教育内容,在各级多个专业教学中一并开展,同时学习以往类似事件处理的经验,同时结合定期演练来提升高校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学校要及时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和风险认知渠道建设,做好风险沟通工作,第一时间把握住学生风险认知行为。及时的风险沟通、正确的信息发布能最大程度降低学生对突发事件的敏感和恐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防控态度。

参考文献:

[1]施京利&陈万春.(2017).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行为调查及预警应急体系的建立.(eds.)健康中国—第三届亚太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及医改策略国际大会资料汇编(pp.13).

项目名称:新冠肺炎期间大学生风险认知、心理健康素养及行为模式改变相关关系研究

级别:自治区级

编号:S202010694026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学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策略
“运动世界校园”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调查研究
佳木斯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的新思考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