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分析

2021-01-04 00:13昝倩倩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3期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临床疗效

昝倩倩

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浅析手术技巧。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医院共以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70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9±20)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6±7)h,术后住院时间(4±1)日,总住院时间(7±2)日,术后使用镇痛药物5例,并发症发生率7%,随访6个月~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疗效肯定,但仍存在并发症发生风险,需提高手术技术水平。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3--01

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发病率约为1‰~5‰,老年人发病率高达5%,随着人口老龄化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腹部沟疝以腹痛、胀痛为主要症状表现,若诊治不及时,可致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甚至可致死亡。腹股沟声无自愈可能,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过去常用开放手术治疗,无张力修补术技术基本成熟,成功率高,复发率可控制在1%~2%,疗效肯定,但创伤较大,考虑到患者多为老年人,手术仍存在较大风险。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国外研究显示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可降低慢性疼痛发生风险,患者可明显获益,但也有学者持不同医院,认为腹腔镜治疗技术难度大,需全身麻醉,患者可能获益不明显[2]。2014年1月~2015年6月,医院共以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70例,患者预后较好,现报道如下,总结手术经验。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0例患者,男性69例、女性1例,年龄31~87岁、平均(65.3±10.2)岁。Ⅱ型14例、Ⅱ型44例、Ⅳ型12例。嵌顿疝9例。合并症:高血压44例、心脏病11例、糖尿病8例。ASA等级:Ⅰ级42例、Ⅱ级25例、Ⅲ级3例。

1.2方法

均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术前详细诊断,完善实验室检查,确定适应证,排除禁忌症,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了解既往病史,特别考虑是否吸烟、长期便秘病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前30min 使用抗生素,常规留置导尿管。仰卧位或头高脚低位。脐下缘患侧方做12~15mm左右弧形切口(60例)或纵行切口(10例),电刀分离腹部脂肪,吸引器套头分离腹膜前间隙,对侧分离白线中隔、对侧直肌后鞘。获得足够的间隙空间,插入10mm Trocar,缝合腹壁,導入CO2,造气腹,并将压力维持在8-10mmHg。导入30°腹腔镜,在脐与耻骨中上1/3处导入5mm Trocar,导入超声刀或圆头腔镜钳,在脐与耻骨连线中下1/3出导入第2个5mm Trocar。超声刀分离腹膜外疏松组织,扩大分离腹膜外间隙,分离直疝三角等解剖结构,女性需处理子宫圆韧带,男性处理输精血管,避免损伤腹膜,保留裂口,待完全分离后缝合裂口,寻找疝囊,确认后拉出,或远端旷置。选择B/BRAUN 公司的聚丙烯轻质补片,裁剪至合适大小(10×15mm),绕钳微微卷曲补片,从10mm Trocar送入腔内,自然展平轻轻覆盖在腹股沟肌耻骨孔上,镜下微微调整往往覆盖整个疝内环口、Hesselbach三角区和股环,确保补片完全展平。固定避开死亡与疼痛三角,消除气腹,术毕。

1.3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建立WPS xls数据表,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

2结果

手术时间53~120min、平均(99±20)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6±7)h,术后住院时间(4±1)日,总住院时间(7±2)日,术后使用镇痛药物5例。发生阴囊积液1例,阴囊水肿1例,切口感染或水肿1例,肠梗阻1例,慢性疼痛1例,合计5例。随访6个月~12个月,未见复发。

3讨论

关于腹腔镜手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尚无明确定论,但普遍腹腔镜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如一项系统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可降低术后复发、慢性疼痛、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但手术时间明显延长[3]。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这可能与纳入文献时间差异有关,总体而言,新近的研究都对腹腔镜持肯定意见,反应了学习曲线效应。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手术类型也较多,但整体上看仍遵循开放手术修补思路,利用主腹腔镜长臂优势,通过建造隧道直接将补片送至疝,在复发疝、双侧疝治疗中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适应证更广[4]。

本次研究中患者未见复发,并发症发生率7%,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仍较长,有必要总结经验,提高技术水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①以规范化、精细化为改进原则;②完善的术前诊断,明确解剖定位,特别是需明确趾骨肌孔、腹膜前间隙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入路,合理的使用镜推法、球囊分离、手指分离等技术,建立合适的通道,以利于保留腹膜;③术中正确处理疝囊,必要时远端旷置,不必追求拉出剥离;④明确镜下解剖标记,特别关注腹壁下血管、韧带等组织的保护,必要时悬吊保护;⑤对于无法确定的解剖结构,保持清醒的头脑,反复确认,禁盲目操作;⑥合理使用超声刀、腔钳镜结合分离,痉挛在腹腔镜在直视操作。

参考文献:

[1] 唐健雄,华蕾,张逖.上海成人腹股沟疝患病情况的多中心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6):421-422.

[2]林志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经腹腔腹膜前与完全腹膜外手术入路疗效的 meta 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5):517-521.

[3]景恩义,刘雅莉,杨克虎,等.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7): 875~881.

[4]张云,陈鑫,李健文,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2056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6):462-464.

猜你喜欢
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临床疗效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门脉高压大量腹水合并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体会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