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质勘查技术在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过程中的应用

2021-01-05 05:50芳,王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金属矿矿区勘查

刘 芳,王 丽

(新疆地矿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位于北昆仑加岔口一带,矿区内从古生代三叠系到新生代二叠系均有地层出露,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发育完整,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近年来先后有多个地质勘查队伍到矿区进行野外勘查,但矿区地质勘查环境恶劣,具有一定的勘查难度,导致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工作停滞不前,至今都没有明确了解矿区地质化学特征、岩体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地质勘查技术具有精度高、效率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矿区地质勘查工作中,对提高矿山地质勘查精度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提出基础地质勘查技术在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1 基础地质勘查技术在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过程中的应用

此次采用基础地质勘查技术中的化学地质勘查技术,对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进行地质勘查,该技术的应用共分为三个流程,其中包括矿区地质数据采集、地质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初步了解了矿区化学特征和岩体特征,以下将对基础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流程进行详细分析。

1.1 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地质数据采集

首先对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地质数据进行采集,化学地质勘查技术要求按照《地球化学勘查规范》(DZ/T0145-94)、《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D2006-01)、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DD2000-02)、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5-2002)中有关要求执行。通过钻探施工采集到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矿体样本,具体过程如下:①根据矿区实际情况,确定钻孔网度为100×40m,利用GPS三维导航定点。样品的采集在测定采样周围点线距的1/10范围内采样,一般由2~3个采样点组合为一件样,采样未受污染。重复样在全区大致按等密度布设。样品采集深度一般在地表以下800~1000 cm深处的淋积层,局部达1500cm。采集的样品单样湿重一般不少于1000g。②钻探施工采用VVKI-44型1500m钻机钻进,钻孔开孔用108mm金刚石钻进,待穿过风化层达到一定孔深后改用75mm口径钻进,终孔孔径为75mm,该孔径基本能满足地质工作中各项质量要求。③孔斜、方位角测定:钻孔施工采用斜孔钻进,按岩芯钻探规程和本矿区设计要求每百米钻孔倾角误差不得超过2°。④钻孔孔深检查:按规范规定,最大误差允许为千分之一,一般要求每50m校正一次,终孔再校正一次[1]。⑤岩矿心采取率及保管情况:岩芯平均采取率为97.72%,所有岩芯均按规定装箱,并用红漆标注清楚孔号/箱号/回次号/回次岩芯总块数、分块、分号等。⑥钻孔封孔:所施工的钻孔、孔壁均比较完整,结合矿区水文地质情况比较简单,从实际情况考虑,钻孔采用水泥砂浆封口,封孔按设计进行。封好后孔口立0.3m水泥柱,用红漆编上孔号,将钻孔内取得的矿体样本进行收集。

在钻孔取样完毕后对样品进行野外加工,包括干燥、揉碎、过筛、混匀、称重、装袋、装箱等七道工序。土壤样品在野外驻地晒干,在干燥过程中不时揉搓,以免样质结块[2]。干燥后的样品用木棒轻轻地敲打以使其松散。样品干燥后以-40目的不锈钢筛过筛,样品采用对角线法折叠法混匀,取不少于150g的样品装于纸袋中,封口并套上塑料袋以防止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最后装箱。然后将野外处理后的矿体样本带到实验室中,直接进行细碎加工。样品细碎加工达到-200目,样品重量不少于加工前样品重量的90%。样品加工过程中严格保证了样品的均匀性,每加工一个样品后,加工用具均充分清扫,严防样品的相互污染。最后利用化学测量仪器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化学检测分析,检测仪器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6330C)、等离子体火焰发射光谱仪(ICP6300)、分光光度计(722N)、等离子体发射质谱仪(ICP-MS7700X),检测环境温度17~22℃,湿度45-65%。对矿体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类型、含量等数据进行记录,以此完成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地质数据采集,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1.2 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地质数据处理

根据《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对所取得的各项原始地质资料,以图件、表格和文字等形式及时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和综合研究。依据相关技术标准或要求,所编制的综合图件、综合表册,内容齐全完善、重点突出,与原始资料吻合,图件表格内容、图式、图例、格式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并及时进行了分类登记、整饰、校核检查,符合原始资料编录整理要求。对采集到的地质数据整理完毕后,用JGJ6配套预处理软件进行矿区地质化学数据文件生成,并进行误差棒编辑[3]。将编辑后的化学数据文件转成数据文件(K),野外资料预处理是用标定资料对实测资料进行仪器和装备系统响应校正、点位校正和误差棒编辑的过程;用K文件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分析,统计各测点、剖面及矿山的观测质量,剔除不合格数据。然后将所有的数据生成原始数据表,根据数据类型将数据表分为化学元素分类表、化学含量表,然后将其统一存储到计算机数据库,进而完成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地质数据处理。

1.3 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地质化学特征分析

最后根据处理后的地质化学勘查数据,对矿区地质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据分析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体内发现明显的铜金属元素异常,除了铜金属元素异常以外,还发现了金、铁、锡、锰、银、汞等多种金属元素异常现象,根据单元素异常的出露面积大小、衬值高低、规模大小、极大值含量等因素确定主成矿元素为铜,其余出露面积小、异常含量较低、或零星分布的异常元素则作为伴生元素,本次地球化学勘查共圈定综合异常11处,异常面积6.73 km2,占测区总面积的25.6 %,下图为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化学异常分布简图。

图1 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化学异常分布简图

图1中AP6-11均为铜金属元素异常区,共7处。除此之外,还查明了区内地层和岩性特征,区内由上沉积岩系构成主体,主要为一套陆相磨拉石-浅海复理石建造,岩性组合由下往上依次为变余砂岩与板岩千枚岩组合、变余粗-巨砾岩组合、带状硅铁质岩组合、变余砂岩与板岩千枚岩组合。以上通过对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地质数据采集、处理及分析,实现了基础地质勘查技术在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过程中的应用。

2 基础地质勘查技术在新疆加岔口铜地质勘查过程中应用效果分析

此次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过程中应用了化学地质勘查技术,对矿区矿体内各元素进行了分析,化学地质勘查技术的检出限均达到或优于规范规定的要求;按照DZ/T0130-2006的要求,每500件样品分析一次GSS-1-GSS-8八个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并计算单个标准物质每个元素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对数差,其分析监控限要求如下:检出限三倍以内,△lgC≤±0.15;检出限三倍以上,△lgC≤±0.10。在此次样品分析中,共分析了14次GSS-1-GSS-8八个一级标准物质,各元素分析结果均符合要求,合格率为100%;精密度监控所选取的GSS系列中的4个监控样,考虑了各元素的含量水平,选择合理。136次插入的544个监控样各元素分析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其△lgC和λ值合格率为100%,各点均未超过监控限,没有明显的系统误差,精密度监控情况良好;内检分析共抽取了395件样品,占样品总数的5.81%,各元素的内检一次合格率均达到规范要求。检测的6803件样品Cu、As、Sb、Hg、W、Au、Pb、Zn共8个元素的分析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分析数据准确可靠。

重复样检查情况:本次共采重复样117个,含量=0.3-10×10-9为111个样品,相对误差大于100%的超差样品为4个;含量=10-100×10-9为5个样品,相对误差大于66.6%的超差样品为5个;含量>100×10-9为1个样品,相对误差小于50%的样品为0个;共有超差样品9个,超差样品比例为(9/117)*100=7.69%<20%,根据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在DZT00145-94)要求,利用重复样对该批化探分析铜分析成果质量检查,基础地质勘查技术分析成果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 结语

此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基础地质勘查技术在新疆加岔口铜地质勘查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基础地质勘查技术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为新疆加岔口铜多金属矿矿床开采工作提供了数据依据,同时对研究基础地质勘查技术在矿山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由于此次研究时间有限,虽然在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内容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仍会对基础地质勘查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金属矿矿区勘查
美准备将矿区转变为清洁能源中心
煤炭矿区耕地土壤有机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估测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陕西咸阳旬西矿区总体规划获陕西省发改委批复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缅甸中七号锡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西藏努日东钨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东昆仑益克郭勒铜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