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毕业生的创业型陶艺工作室研究*

2021-01-05 17:04王玉珏
陶瓷 2021年6期
关键词:主理制陶荣昌

王玉珏 尧 波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 401331)

前言

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上呈现出一些新趋势,部分毕业生没有选择进入职场,而是选择了自主创业。这类毕业生占有不小的比例,从四川美术学院公布的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来看,当年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占总人数的比例超过了6%[1],成为重要的就业方式之一。在这些自主创业者中,不乏陶艺专业的毕业生,他们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工作室,走出了不一样的创业道路。

经过调查后,笔者以专业相关性、运营模式、创业持续时间三个方面为考量因素,从最近十年川美陶艺毕业生建立的工作室中选择了三浅陶社、西山雨、陶憩、零玖陶瓷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积累一手资料,对这些创业工作室进行了定性研究。

1 产区导向型工作室

1.1 依托核心产区的品牌化工作室

景德镇是核心陶瓷产区之一,一千多年的制陶史让它积攒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着“最完整的陶瓷产业链”[2],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高校毕业生,造就了数量庞大的景漂一族。在核心产区,早已成熟的产业分工为毕业生提供了便利,材料、技术、人工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张威和王玮2011年毕业后到了景德镇,是川美陶艺毕业生中较早赴景的创业者。他们创办的“三浅陶社”坚持自己的原创设计,依托景德镇的产区优势稳步经营,经过10年的发展,如今已由一个工作室发展成为具有潜力的文创企业,走向了产业化和品牌化的道路。为了进一步加强品牌的培育,他们的工厂保留在景德镇,将运营工作的重心迁移至了上海,开启了新的布局。

从访谈中了解到三浅陶社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景德镇的产区优势是他们选择在这开始创业的主要原因。以三浅陶社主打的马克杯为例,它在造型上要融合立体的动物,手绘的色彩要清新淡雅,釉面要光滑整洁,最后的成品才能呈现出格精致可爱的风格。如需批量生产这种成熟的产品,那么对各个制作环节的要求都很高,景德镇在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为他们的产品提供质量保证。

1.2 依托地方产区的在地化工作室

核心产区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伴随着优势而来的则是人才的聚集效应,大量青年人才的涌入导致相互之间的竞争加剧,这促使一些毕业生在景德镇之外寻求机会。重庆荣昌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性陶瓷产区,曾经的“泥精货”、“釉子货”等具有地方特点的陶产品深受大众喜爱。[3]近年,荣昌加大了对文创产业的扶持,一些新兴陶艺工作室在这里建立起来。相较于景德镇,毕业生要在荣昌建立工作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完善的供应链让购买最基础的泥料都成为问题。另外,这里缺乏便利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建立陶艺工作室必须自己充分掌握陶艺领域的专业知识,从材料处理到制作烧成,每个步骤几乎都需要自行解决。虽然有诸多不便之处,但地方性产区仍然有它的优势,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制陶材料、制陶技艺和制陶文化,它们综合起来构成荣昌陶的地方性的知识。

管永双和李云杉夫妇正是基于荣昌陶的地方性知识,在这里寻找到新的机会,凭借着勤劳和努力,建立了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西山雨”陶艺工作室。2014年,管、李二人毕业后就来到荣昌,起初受雇于荣昌“大师园”一家工作室,负责陶艺造型设计及产品研发。在熟悉当地的情况后,转而租用了一栋偏僻的小民宅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他们充分发掘荣昌红陶泥细腻紧致的特性,用它来制作茶具等生活器物,最后以柴烧的方式烧制。他们的产出有别于荣昌市场上常见的那些品类,特有泥料和柴烧结合后为器物带来了丰富变化,很快获得了市场的肯定。有了成熟的产品后,西山雨工作室的运转逐渐步入正轨。2018年,他们搬到了荣昌通安村,在一个古代窑址的附近建立了新的工作室,专心致志的打造荣昌陶精品,如今已成为了通安村的一张文化名片。

2 城市导向型工作室

重庆拥有庞大的人口,同时还极具经济活力,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城市。部分毕业生离校后选择留在这里发展。他们在这个城市的外围区域建立起工作室,用不同的策略推动着工作室的运营。

2.1 以制陶体验为特色的休闲化工作室

制陶的过程本身即是一个充满趣味的过程,但由于其专业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较少有机会能接触。近年来出现陶艺体验,更多的是针对少儿的课外培训,少有针对年轻群体的专业工作室。黄杰和他的合作伙伴李裕兴就抓住了这一需求,于2017年选址重庆高新区虎峰山村建立了“陶憩”空间。虎峰山村兼具地理优势与环境优势,是城市周边的一个生态旅游区。这里距离重庆中心城区约50 km,交通便利,村落整体位于虎峰山半山腰,环抱在森林之中,环境清幽。陶憩工作室的定位非常明确,它们不制作和销售陶艺品,主要提供制陶体验服务,并以此作为特色。为了提高盈利能力,也为了避免单一化带来的风险,在经营过程中陶憩工作室调整过一次方向,主理人在制陶体验的基础上增加了餐饮服务,构建了1+1的休闲服务模式。根据他们的介绍,这种模式对工作室提升效果显著,极大的增加了对目标客户的吸引力。

2.2 以陶艺制作为特色的专业化工作室

城市里有诸多的行业,这些行业会有一些小众的陶艺品需求。这些小众需求如果由外地的工作室来满足,往往会增加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这些需求者们更愿意选择本地的,具有专业水平的工作室。霍连寅和于瑛豪的“零玖陶瓷”就是这样一家工作室。零玖陶瓷经由四川美术学院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孵化培育而出,几经搬迁后落脚在虎峰村。2012年,还是在校生的于瑛豪和霍连寅在政策的扶持下,通过注册微型企业的形式建立了这家工作室。刚开始,他们主要制作和销售创意陶瓷产品,随着工作室运营情况的变化,他们不断的调整工作室的方向,形成了既生产产品,也对外提供陶艺制作服务的格局。具体来说,零玖陶瓷要自己生产手作器物,经由网络渠道代售;同时还承接一些有专业要求的陶艺制作订单,包括商店的墙面装饰,博物馆公共活动宣传品,私人的定制礼品等;此外,还针对有自己制陶需求的专业人士开放,提供短期驻地。由于针对的是小众客户的需求,故而对工作室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主理人根据不同顾客的要求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3 陶艺工作室存续的影响因素

建立创业工作室本质上是经济活动,通常的认识里,工作室的运行要合乎商业的规律,良好的经营状况是工作室是否能够存续的保障。但如果仅仅从经营这一层面来考察工作室的存续问题,会导致我们只看到商业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了背后的非商业因素。只有在深入调查后,才能了解到一个陶艺工作室的存续,是多重因素的影响的结果。

3.1 商业因素

3.1.1 资金

自主创业有一定的门槛,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条件。有一定的启动资金可以说是自主创业的入场券。上述案例中,三浅陶社和陶憩这种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作室投入都比较大,而西山雨和零玖陶瓷这种小型化的工作室的投入相对较少。但由于它们都属于完备的工作室,场地、电力、燃气、设备、家具、材料等各方面的费用,综合起来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还有一种情况对资金的要求最少,那就是在景德镇建立小型工作室。那里的人工、材料等极其方便,特别以是公共窑炉为代表的服务形式极大的方便了毕业生,让他们能够以较低的资金投入在这里迅速的建立起工作室,无形中降低了门槛。此外,当工作室运转起来,要有一定的流转资金才能保障自身的持续发展,这要求尽快推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或服务,建立起盈利能力。因此,建立工作室不能是一个盲目的决定,必须对资金有所准备。

3.1.2 稳定的渠道

一个工作室不管是以产品为主,还是以服务为主,稳定的销售渠道直接影响到工作室的盈利情况,而这又进一步决定了工作室能否持续运营。故而一个状况良好的工作室,往往有着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三浅陶社如今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产品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销售,线上的渠道是天猫商城的直营店,线下则是通过苏州的诚品书店售卖,其中天猫直营店是主要渠道;西山雨坚持打造精品,在荣昌当地已有了知名度,因此主要靠自己的微信进行宣传和售卖,特别是每次开窑的时候,总有支持者到现场直接带走刚出窑的器物;陶憩由于定位本身是提供服务为主,同时又以团队客户为主,于是便选择了在美团开通渠道,;零玖陶瓷的渠道稍显特殊,由于他们对接的是小众需求,更多的是靠老顾客和朋友的推荐。总的来说,尽管各个工作室运营的方向不同,但建立一个合适自身的渠道都是持续运转的关键。

3.2 非商业因素

3.2.1 工作室主理人的能力

自己建立工作室,对主理人有着很高的能力要求,例如,西山雨、零玖陶瓷、陶憩这类专业性较强的小型工作室,从材料的选择、制作、烧窑等工序都需要自己完成,这就要求主理人掌握完备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是否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决定了他们能否推出成熟的产品或服务,这在根本上决定了工作室产出的质量。有了产出以后,如何更好的将其推向市场,又要考验主理人的社交能力和推销能力。还有出现工作室需要新接电源、搬迁等问题的时候,主理人要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以克服困难,种种问题都需要亲力亲为。三浅陶社遇到的情况和它们不同,除了专注产品的开发,最重要的是如何管理以及如何在方向上做出抉择。那么,不难从他们的情况看出创业对工作室主理人自身能力的苛刻要求,这不仅仅在于专业能力方面,还包括管理能力、社交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等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要求。

3.2.2 伙伴关系

陶艺毕业生自己建立工作室的不少,但持续经营的并不多。这些能够坚持下来,还运营得有声有色的工作室有个共通点:主理人之间建立了和谐的伙伴关系,能够长期共事。西山雨作为一个规模较小的工作室,两位主理人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一路走来,工作室庞杂的事物都是相互扶持着完成;而走品牌化路线的三浅陶社已形成规模,主理人张威负责企业的管理运营、目标规划、生产安排等工作,承担了管理者的角色,而王玮则专心负责产品的设计开发,对外宣传等工作,二人虽偶有争论,但能在方向上保持一致;提供1+1服务的陶憩,主理人黄杰因具有专业背景,主要负责陶艺体验的开展、后续的烧成、空间的日常维护等工作,另一位主理人李裕兴则是负责餐饮、日常接待、和对外协调等工作;零玖陶瓷工作室的日常事物主要由主理人于瑛豪打理,在遇到对外商谈等情况时霍连寅则会进行辅助。当对这些发展较好的工作室进行长期观察,会发现他们的主理人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既能够取长补短,发挥好各自擅长的方面,又能够在意见相左的时候克服矛盾达成共识,这说明了和谐的伙伴关系能更好的促进工作室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三浅陶社和西山雨工作室的主理人都已结为伉俪,成为师生口中的佳话。

3.2.3 合适的工作室场所

陶艺工作室因专业限制,对空间有一定的要求,给排水、供电、防火等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特别是窑炉的安放需要配备单独的电力线路或是单独的燃气瓶存放空间,要找到一个满足要求的合适场所并不容易。同样是在虎峰村,陶憩由于资金充足,一开始就做好了规划,工作室得以稳定经营至今。而零玖陶瓷则是突遇拆迁,导致工作室几经搬迁,这种被动的搬迁无疑增加了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事实上,毕业生建立陶艺工作室,几乎都是租用场地来开展,那么在决定场地之前一定要有规划,一个合适的、稳定的工作室场所能避免很多麻烦,保障运营的持续性。

4 创业工作室的社会价值

通常对高校毕业生建立的陶艺工作室进行社会价值的判断时,关注的主要是它们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这种标准未免过于单一。三浅陶社现在的员工接近100人,而陶憩、零玖陶瓷、西山雨每个工作室都只有两名员工。如果只看就业人数的数据,是否意味着小型工作室只带来了为数不多的价值?经过长期观察和深入调查后,可以明确答案是否定的。西山雨工作室诞生在一个弱势的产区,当地的年轻人几乎都选择了外出,荣昌陶这一地方性知识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管永双和李云杉来到这里,以在地的方式去发掘荣昌陶的潜力,成为荣昌的新鲜血液,获得了当地的认可,管永双还获评了区级非遗传承人。那么,西山雨工作室不仅是实现了2个人的就业,还实现了对荣昌陶制陶文化的传承。陶憩选址在虎峰村,来这里体验制陶的顾客通常只停留半天时间,部分顾客会选择去往虎峰村的其它地点;零玖陶瓷也在虎峰村,来这里进行短期驻地的客户,会在附近的农家乐住上一段时间。很明显,两个工作室都为虎峰村当地带来了客流,推动了乡村的发展。由此可见,创业型陶瓷工作室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创造就业岗位上,还体现在它们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对乡村建设的推动等作用上。英国经济学家E.F.舒马赫在著作“小的是美好的”当中指出“谈到规模问题时,人类的要求具有双重性:没有单一的答案。由于不同的目的,人们需要很多不同的结构,包括小的和大的。”[4]在非遗保护成为共识和乡村振兴成为国策的今天,有必要重新认识小型化工作室,重述对它们的价值判断。

5 结语

最近十年,选择建立陶艺工作室的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生不少,但能坚持下来实现持续运转的却不多。回顾文中四个案例的发展历程,主理人们有因为一条专用电路的申请而流泪的、有兜里只揣着千余元而奔赴展会寻求机会的、有为了赶制订单而半夜归家的,个中艰辛实在难以言表。故笔者只能从访谈和调研中提炼信息,将共通之处与关键之处指明,为有志于此的青年们提供参考。从四个案例来看,陶艺作为诞生于数千年前的古老技艺,在今天仍有着自己的潜力,关键在于制陶者在面对不同情景时要做出合适的调整。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创业型陶艺工作室想要良好运行,需要去发掘陶艺的潜力,并以此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道路。

猜你喜欢
主理制陶荣昌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重庆荣昌: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研发中心8月建成
冰山
设春宴
巧手制陶,玩出文化味——甘肃省秦安县五营初级中学陶艺社活动侧记
浅谈制陶的艺术魅力
中国(重庆)眼镜产业园推介会在荣昌顺利举行
大象的澡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