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天桥选址及设计方案的探讨

2021-01-05 12:34苏志斌
江西建材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人行天桥坡道天桥

苏志斌

福建百禾市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000

0 引言

在城市天桥的选址工作中,一方面要根据当地市政部门的具体规划方案完成任务,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天桥具体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及相应的建设条件等因素,对天桥设计方案的各个设计细节进行多方案比选,以最终锁定经济性、合理性、美观性、适用性综合最优的设计方案。本文结合工程经验,对天桥设计过程中的要点做简要分析。

1 天桥选址

天桥设计布局应结合城市道路路网规划,适应交通的需要,并考虑由此引起附近范围内人行交通所发生的变化,且对此种变化后的步行交通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因此,个人觉得天桥布局可以从大范围(规划布局)和小范围(具体桥位处周边范围)两方面来考虑,具体分析如下:

1.1 大范围(规划布局)

根据调查,一般城市居民的步行时间范围在15min 以内,步行距离1km 左右;如果超过这个距离就超过行人的忍耐度,就会选择其他出行方式。按照国际惯例,行人过街设施之间较为人性化距离应在300m 左右,即5min 的步行距离。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和《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城市的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路段上,人行横道或过街通道的间距一般为250~300m[1]。行人横过市区封闭式道路或快速干道或机动车道宽度>25m 时,每隔300~400m 应设置一座人行天桥或地道。

因此,城市天桥在大范围布局方面,应结合路段前后的过街设施间距来进行布置,避免过街设施因间距不合理导致与其他过街设施功能辐射区域重叠或局部路段功能无法覆盖现象;同时天桥布局还应结合人流产生和吸引源(主要是大型商业区、学校、高层住宅等),尽量使得服务范围内人流的大部分能快速过街。

1.2 小范围(具体桥位处周边范围)

天桥大范围所处的大致范围敲定后,即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微调,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具体如下:

道路纵向方面,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地块出入口、公交站、地块分布情况等,应尽量避开车行出入口,减少人车交织,同时靠近慢行过街需求较大的路段;对于实在避不开需跨越的车行出入口,应考虑桥下的车行净空高度;对于梯坡道出入口离车行出入口挨得较近的无法避免情况,特别是天桥有考虑非机动车的梯坡道出入口,天桥梯坡道出入口及道路的车行出入口应设置必要的减速设施。

道路横向方面,主要应考虑布置是否能适应远期规划道路横断面,同时应结合现状道路两侧退让空间及交通组织需求合理布置桥跨及梯坡道出入口,实现远近期结合;如退让空间有限或人行道较窄,可考虑双侧梯道布置,以减少对人行道空间的压缩,保证人行道至少仍有1.5m 的步行空间。通过对上述因素的综合考虑,即可敲定最终的具体桥位[2]。

2 天桥设计方案

2.1 过街人流量调查及预测

一般来说,在被道路设施或大流量机动车分隔条件下,人流过街往往会形成一些集中点,这些过街点演变成居民所习惯的出行路径。因此,通过对这些现状的过街点人流量调查,一是可以判别路段上哪个部位的过街流量比重较高,为我们桥位布置做依据;二是如果天桥所处桥位周边片区入住率较高,处在一个已经成熟的区域,现状与规划情况基本吻合,则调查出的天桥服务路段各过街点的过街人流量总和可作为天桥规模选取的参考依据。

对于现状地块开发建设情况还未达到远期规划情况,若要确定项目规模,则需要对远期的过街人流量进行预测。首先是要确定天桥的影响范围,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行人正常的忍耐度情况,一般可采用人行道边线外侧400×400m 的范围作为影响范围。根据上述影响范围结合规划土地利用情况,再按国内外目前惯用的预测方法——多因子分析法,即将行人过街分析点服务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商贸用地、学校、政府办公用地、居住用地等,借助如下经验公式测算而得。

式中:V—行人过街地点过街行人交通预测流量(人次/高峰小时)

A1—设施吸引范围内的商贸用地(公顷)

A2—设施吸引范围内的公共用地(公顷)

A3—设施吸引范围内的学校、政府办公用地(公顷)

A4—设施吸引范围内的居住用地(公顷)

A5—设施吸引范围内的就业岗位密度(100 人/公顷)

2.2 规模确定

通过对上一步对人行天桥交通需求的预测,再通过对人行天桥通行能力的计算,即可拟定天桥的主桥及梯坡道宽度,以满足天桥使用期内的过街人流发展需求。

2.3 平面布置

人行天桥布置分为主桥布置和梯坡道布置。

主桥布置主要考虑桥跨组合,对于存在侧绿化带或中央绿化带道路且远期道路横断面不再影响主跨布置的情况下,则可以考虑多跨组合,以降低梁跨高度,节省工程造价。

人行天桥根据两侧不同梯坡道布置形式演变出的平面形式有多种,主要有“工”字型(又分有、无带无障碍坡道)、半“工”字型、“C”字型、“口”字型,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际现场可布置空间,选择可达性较优的方案,各平面形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如下表:

2.4 上部结构设计

上部结构的构造形式的选择主要应遵从结构受力合理、三维比例协调美观、施工简便等原则;目前人行天桥上部结构主要采用两种形式:钢结构梁和钢筋砼梁,其各自特点如下:

(1)钢结构主要特点:优点是外观轻巧简洁,景观效果较好,施工快捷,架设吊装方便;缺点是费用大、养护困难、寿命短和装修费用高。

(2)钢筋混凝土梁主要特点:包括普通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天桥。通常,当跨度在小于25m 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当跨度在25~40m 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主要优点是费用小,养护方便,寿命长;其缺点是施工工期长、施工噪音大。

由于钢结构的施工简便及对主路交通影响较小等显著优点,因此被广泛选用。

2.5 下部结构设计

天桥基础主要采用桩基础或扩大基础,具体视地质情况而定;墩柱截面多采用圆形、椭圆形或菱形等;墩柱最常采用的是钢管柱,柱中采用砼灌芯,以增强抗冲击力。

2.6 附属设施设计

天桥附属设施主要有栏杆、铺装、垂直绿化、雨棚、夜景照明等内容,合理搭配附属设施可以使天桥的功能更人性化、整体造型更加美观。

3 结论

总之,城市人行天桥的设计选址及设计方案选取工作是较为复杂的,只有充分掌握项目周边的人流车流交通状况、现状空间布置边界条件、工程地质条件、规划条件等因素,通过对所有参数的综合获得和使用,才可以让最终获得的指导方案可以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

猜你喜欢
人行天桥坡道天桥
AMT坡道起步辅助控制策略
平朔东露天矿工作帮移动坡道优化研究
上海银城路人行天桥的设计与分析
人行天桥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的“O2O联动效应”——以“杭州人行天桥被撞塌”事件为例
火星车转移坡道柔顺性优化设计及动力学分析
五六十年代的老天桥故事
人行天桥
天桥
客车坡道起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