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连香教授治疗盆腔炎常用药对拾萃

2021-01-06 02:53胥丽霞黄欲晓朱馥丽
环球中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莪术艾叶盆腔炎

胥丽霞 黄欲晓 朱馥丽

蔡连香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妇科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都国医名师、全国第二、三、五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悬壶近六十载,学验俱丰。药对是指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组合,是方剂最小的组方单位,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指导下对临床经验的高度总结。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慢性盆腔炎,存在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缠绵难愈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蔡教授临床中善于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其药对的应用常起到锦上添花、事半功倍之功效,精于辨证,用药灵动。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将蔡教授治疗盆腔炎的常用药对总结如下。

1 内服药对举例

1.1 黄芪和莪术

在急性盆腔炎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抗生素或苦寒药物,不但伤及脾胃,还会郁遏阳气,使得正气虚损,无力御邪。《妇人大全良方》云:“若其时劳力,则生虚热,变为疼痛之根。”《医林改错》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过度疲劳、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久坐久站、房事不节等都是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的病因。蔡教授认为此类正虚邪恋、气虚血瘀的盆腔炎,应以扶正祛邪、益气活血为基本治则。常用药对是黄芪—莪术。该药对源自经典女科方“理冲汤”,张锡纯有论“参、芪能补气,得三棱、莪术以流通之,则补而不滞,而元气愈旺。元气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术之力以消癥瘕,此其所以效也”,阐述了扶正祛邪的临床思路。黄芪专补五脏之虚,莪术善破血行气,正所谓不荣则补之,血瘀则通之。二者配伍属于补泻配对,补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1],补中有行,行中补之。慢性盆腔炎主要病理改变为盆腔局部炎性渗出、周围组织破坏、广泛黏连、增生及瘢痕形成,其发病机制与血液循环障碍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有关[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3]黄芪补气之功能与其增强免疫功能、强心和增强胃肠功能有关,并能促进造血,具有抗病毒作用。莪术油可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的生长,能增强免疫力[4],其中莪术二酮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5]。

所有痛证无外乎虚实二端,不荣或不通均可致痛,尤其是慢性盆腔炎患者,病程迁延难愈,久病多虚,不荣则痛;久病多瘀,不通则痛。蔡教授认为扶正药可刺激机体调节免疫力,活血药可提高改善盆腔血流情况,减轻盆腔炎性渗出,从而降低慢性盆腔炎复发率,减轻临床症状。故黄芪—莪术药对的精髓在于扶正祛邪同行,益气活血并存。蔡教授在临证中生黄芪用量15~30 g,气虚明显者可重用到60 g,莪术常用6~12 g。蔡教授认为,临床上慢性盆腔炎常因病久而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木旺克土,可伴随出现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肝郁脾虚证候。莪术属肝、脾二经,既入气分又入血分,醋莪术更入肝经,疏肝理气,可减轻患者消化道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1.2 重楼和连翘

蔡教授常用重楼和连翘治疗湿热瘀毒型的盆腔炎。重楼和连翘苦寒降泻,共用有清热解毒,抗炎止血之功。重楼,又名蚤休、草河车、七叶一枝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和凉肝定惊的功效,主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和惊风抽搐,是云南白药和宫血宁片等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之一[6]。重楼有广谱抗菌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能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减少子宫的异常出血,并有显著的镇静镇痛作用[7]。现代医学认为[8-9]慢性盆腔痛与支原体和衣原体的反复感染具有相关性,重楼可有效抑制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连翘归肺、心、小肠经,功擅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日华子本草》谓连翘“能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药理研究表明[10]连翘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可减轻炎性反应,有明显镇痛作用,并可解热。

蔡教授认为湿热瘀毒型的盆腔炎患者多见于经期、产后、堕胎后或手术后血室正开之时,摄生不慎,或房事不洁,造成邪毒内侵,客于胞宫,滞于少腹,如一味固涩止血,则闭门留寇,导致炎症迁延难愈。重楼—连翘药对既能清热解毒,又有散结化瘀之功,故能凉血止血、消肿止痛,又可引邪外透。临证中常与茜草、花蕊石、蒲黄炭等合用。蔡教授也用此药对治疗慢性盆腔炎附件区增厚,或有盆腔包裹性积液或输卵管积液者。常用量连翘10~15 g,重楼6~10 g。因重楼有小毒,切记中病即止,当月有妊娠计划者慎用。

1.3 桂枝和红花

桂枝—红花同为辛温之品,功能相近,相须配对而用可加强通经络、温胞宫之功,而达到去瘀止痛之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诸痛证,源自《活人书》中桂枝红花汤,原方主治“妇人伤寒,发热恶寒,四肢拘急,口燥舌干,经脉凝滞,不得往来”。《本草汇言》曰“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本草纲目》载红花可“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药理研究表明[11],红花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菌、抗疲劳等多种作用,并有免疫调节作用。桂枝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甘,性温,具有解表散寒、温经通脉、通阳化气之功效。实验研究表明[12]桂枝有效成分具有解热、扩张皮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镇痛、抗菌、改善外周循环等作用。

蔡教授用桂枝—红花药对治疗盆腔炎辨证属寒湿瘀阻者。用于口服方常用剂量为桂枝10 g,红花6~10 g;用于外敷方时桂枝具有双重功效,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导活血药物入里,常增大用量到15~20 g,红花增量至10~15 g。外敷常与透骨草—生艾叶,白芷—千年健等药对联合应用,共奏通络止痛之功。临床上亦可单用桂枝—红花与粗盐混合炒热后外敷于小腹,治疗盆腔炎或痛经,疗效满意。

1.4 元胡和没药

元胡—没药源自《医林改错》的少腹逐瘀汤。二药同入肝经,均有活血行气之功效,《寿世保元》指出:“若七情过极,则气机紊乱,致使津液凝滞而为痰,血行不利而成瘀”。临床上痰瘀互结,凝滞胞宫是慢性盆腔炎发病的常见病机之一。元胡辛温,辛则散,温可通,临床中为活血、行气、止痛之上品。《本草纲目》谓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临床上,无论何种痛证,均可配伍应用。药理研究证实元胡提取物有较强的镇痛镇静作用[13]。没药功擅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临床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痈疽肿痛以及一切瘀滞痛证。《本草纲目》言没药可“散血消肿,定痛生肌。”现代药理表明没药[3]能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镇痛抗炎,有良好的抗菌和抗真菌作用,且抗菌谱广泛。

蔡教授认为元胡止痛作用强于活血作用,醋制可加强其止痛功效,并可疏肝行气。常用元胡—没药治疗腹痛属气滞血瘀者,见于术后因盆腔黏连造成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经行腹痛、深部性交痛等,口服方和灌肠方均可用之,口服方中常用量元胡10 g、没药6 g,可配合川芎、赤芍等加强活血止痛功效,或加用川楝子,取金铃子散之意,增强疏肝泄热之功效。临床应用中,因没药气浊味苦,对胃有刺激,脾胃虚弱者不宜长期口服。灌肠方中用量酌增,元胡10~12 g,没药10 g。

1.5 徐长卿和蒲公英

《吉林中草药》记载徐长卿“利尿,强壮,镇静止痛……通络和血”,徐长卿辛温,入肝经,能行气化瘀止痛,有较好的活血祛风、利水消肿作用。现代药理证实[14]徐长卿具有镇痛、镇静、抗变态反应、抗炎性介质、抗免疫分子等作用,同时能发挥抗菌、抗氧化等功效。 蒲公英苦寒,功擅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可治疗小便不利、大便秘结,《山东中药》言蒲公英为“解毒、消炎、清热药”。

蔡教授在治疗盆腔炎过程中,特别注重患者大便情况。因为慢性盆腔炎多与痰湿内阻、气滞血瘀有关,部分患者常同时出现大便不畅,小腹隐痛等症状,对于大便秘结者,应以通腑缓泻为宜,且蒲公英能利尿通淋,可通利下焦湿邪,使得邪有出路。蔡教授临证中,常将徐长卿—蒲公英药对用于口服方,治疗湿热瘀结型的各种慢性盆腔痛,徐长卿常用10 g,蒲公英用10~15 g。此药对,一苦寒一辛温,既可预防蒲公英的苦寒伤胃,又能减缓徐长卿的温燥伤阴。脾胃科常用此药对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用于灌肠方时,此药对可治疗术后盆腔黏连造成的慢性盆腔痛,效果较好,临证中可联合威灵仙、皂刺等活血通经活络之品。因徐长卿和蒲公英均可祛风止痒消肿,也可合用煎汤外洗,治疗外阴营养不良造成的顽固性瘙痒,或用于前庭大腺脓肿的辅助治疗。

2 外用药对举例

2.1 威灵仙和石见穿

威灵仙辛温,功专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药品化义》谓之“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药理研究表明[15]威灵仙有抗炎镇痛、抗菌等活性。石见穿性凉,味微苦、辛、平,辛以行散,苦以泄热,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软坚散结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6]石见穿提取物有抗肿瘤的作用,能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异位内膜组织的细胞凋亡。石见穿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各类感染性疾病,包括妇科疾病如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等[17]。金家隆[18]用自拟石见穿汤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取得较好疗效。

蔡教授认为威灵仙—石见穿药对配伍应用,一行一泄,尤其适用于湿热瘀结,热毒壅滞之腹痛、癥瘕等证,如盆腔炎性包块,术后盆腔黏连造成的慢性盆腔痛,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的经行腹痛,性交痛等,同时可用于宫腔黏连造成的月经量少等疾病。因威灵仙辛散走窜,易伤正气,故口服方少用,常用于外敷方,威灵仙12~15 g,石见穿10~15 g。可配合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加强止痛效果。因盆腔炎病程长,中药外敷方操作方便,效果满意,相比口服汤药,患者依从性更好。

2.2 马鞭草和忍冬藤

马鞭草始载于《名医别录》,味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截疟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黄疸、痢疾、痛经、水肿、疟疾、跌打损伤等。忍冬藤又名银花藤,可通络止痛、清热疏风。宋代《太平圣惠方》有云“热血毒痢,忍冬藤浓煎饮”。《本草便读》云:“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藤类药物既可根据性味归经发挥其本身的药理作用,还因其通利走行,起到引诸药直达病所的特殊功效。现代研究表明[19]马鞭草有消炎镇痛作用,能抗感染,增强免疫功能。忍冬藤和金银花药理作用相似,均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作用[20]。

马鞭草—忍冬藤药对在盆腔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蔡教授常将之用于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灌肠是中医特色治疗之一,药物通过直肠黏膜直接吸收,增加了药物的局部浓度,且能使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效的发挥局部药效,加速炎症的吸收、黏连的松解,消除积水[21],避免了长期服用口服药对胃肠功能的损伤,适用于盆腔炎病程长兼脾胃虚弱者。又因大肠与肺相表里,肺为百脉之所朝会,主宣发肃降,能将药物输达布散到全身,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临证时,马鞭草用10~15 g,忍冬藤用15~30 g。灌肠时常和红藤、败酱草等合用,加强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清热解毒药过于寒凉,会造成患者腹泻,蔡教授在灌肠方组方时,常根据患者临证表现,如有脾虚泄泻者,会酌加乌药、小茴香、高良姜等温经散寒之品。研究表明[19]马鞭草对子宫平滑肌有专一性的兴奋作用,并能抑制蜕膜细胞生长,具有抗早孕作用,故备孕当月应慎用。

2.3 透骨草和生艾叶

透骨草—生艾叶常用于外敷方。中药外敷能有效松解黏连,促进盆腔血流[21]。透骨草甘、辛、温,功擅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并可舒筋活络,《全国中草药汇编》云“透骨草可外用,对瘀滞疼痛疗效尤甚”。任青玲[22]用中药灌肠方配合透骨草热熨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造成的慢性盆腔痛,疗效显著,认为透骨草可清血分热毒、散血分瘀血,增强药物渗透作用。艾叶苦、辛、温,是温经散寒止痛之良药。《景岳全书·本草正》言艾叶“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止心腹痛,治带下,血崩,暖腰膝,止吐血,下痢……”。现代药理研究认为[23]艾叶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艾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镇静镇痛,调节免疫等多重作用。

透骨草和艾叶的配伍常见于骨科和血管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如腰背疼痛、各种关节疼痛、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等。蔡教授在妇科的临床应用中,常重用透骨草100 g、生艾叶100 g,做成药包热敷小腹,可单用此药对,或用此药对作为引药发挥载药入里,温经通络的功效,再配伍其它中药增强疗效。如寒湿重者,可加桂枝、川椒、姜黄等;血瘀明显者,可加丹参、川芎、红花等;气滞明显者,可合用枳壳、乌药、川楝等。临证用于治疗附件炎、输卵管堵塞性疾病,效果显著。如辨证属湿热蕴结型,蔡教授也常在苦寒药物中加入透骨草—艾叶这一辛温药对。陈修园在《女科要旨》论及“但湿热拂郁于内,腹痛带下,非辛温从治,能开散之乎?”强调了辛温从治的重要意义。蔡教授认为辛温能行气发散,畅达气机,使湿邪得清,热邪得透,壅滞得通,腹痛则消。

2.4 皂刺和路路通

皂刺—路路通药对常用于灌肠或外敷。皂刺为皂荚树的棘刺,辛散温通,既擅消肿排脓,亦可引经开路,直达病所。《本草纲目》曰:“皂角刺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本草汇言》言之“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又泄血中风热风毒,故厉风药中亦推此药为开导前锋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24],皂刺有抑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路路通功擅通经、利水、除湿热、散瘀止痛,《浙江药用植物志》言其能“行气宽中,活血通络,利水”,并有通利之功效,《本草纲目拾遗》认为“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经穴”。 路路通的主要成分路路通酸和没食子酸可以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介质的分泌,参与核因子-κB 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抗炎效应,其它有效成分对病毒、细菌及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5]。

蔡教授认为皂刺又名皂针,取类比象,有刺破穿透之功效,路路通有走窜散行之作用,二者合用可辛散温通,锐利开结,活血逐瘀,通络止痛,相须为用,功效倍增,常用于灌肠或外敷,是治疗输卵管积脓及积水的要药,临床应用中皂刺可用10~15 g,路路通10~15 g,临床上输卵管因素的不孕症患者也可选用该药对。经量多者经期停用,当月有妊娠计划者在基础体温升高5天左右停用。

2.5 白芷和千年健

白芷,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功效,是元胡止痛片的主要成分之一,可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寒湿阻滞引起的胃痛、头痛、腹痛及痛经等。《本草汇言》谓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本草经疏》云:“白芷走气分,亦走血分,辛香散结而入血止痛……”,药理研究证实白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可抑制炎症反应,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能扩张血管并有解痉止痛作用[26]。千年健是风湿科常用药,有祛风湿、壮筋骨之功效,《本草正义》曰“千年健,今恒用之于宣通经络,祛风逐痹,颇有应验。盖气味皆厚,亦辛温走窜之作用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27]千年健提取物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甘肃曹氏用自拟中药千年健方湿热敷下腹部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疗效满意[28]。

蔡教授常用此药对入中药外敷方。二者均为辛散温通之品,具通络走窜之特点,能直达病所,有燥湿消肿,通络止痛之功效;另外痛者均有气血之凝滞,借用热熨的物理作用使得气血通畅,疼痛缓解。临床上用于治疗附件炎、输卵管积水、盆腔包裹性积液等疾病时,疗效显著,白芷用量10~15 g,千年健12~15 g。常与皂刺、路路通、桂枝、透骨草、生艾叶等相须而用。如当月有妊娠可能,排卵期后停用;经量多者经期停用。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38岁,主因“小腹隐痛3年,加重7天”于2018年9月5日初诊。3年前人流术后出现反复小腹隐痛,间断治疗时有缓解,多次反复。7天前劳累后再次出现小腹痛,逐渐加重,刻下:左下腹痛,腰痛,无阴道出血,分泌物不多,纳眠可,乏力,大便时干时稀。妇检:宫体轻压痛,左附件压痛+,右附件增厚,压痛+。舌淡黯,苔薄白微腻,脉细弦。B超提示:右侧附件区无回声区:考虑输卵管积液3.0cm×1.9cm,内透声可,包绕右侧卵巢。末次月经2018年8月18日,月经规律,孕3产2。中医诊断:腹痛,气虚血瘀,肝郁脾虚。西医诊断:盆腔炎性后遗症、可疑输卵管积水。口服方如下:柴胡10 g、当归12 g、元胡10 g、没药6 g、木香10 g、车前草15 g、生薏苡仁30 g、生黄芪20 g、桂枝6 g、莪术10 g、赤芍12 g、茯苓20 g、山药15 g、续断15 g。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灌肠方:柴胡10 g、徐长卿6 g、汉防己10 g、黄药子10 g、陈皮10 g、川断12 g、忍冬藤30 g、马鞭草15 g、三棱10 g、莪术10 g,睡前中药保留灌肠,日1次。外敷方:千年健15 g、白芷10 g、威灵仙15 g、桂枝10 g、蒲公英15 g、徐长卿12 g、狗脊10 g、生艾叶100 g、透骨草100 g、冬瓜仁20 g、浙贝母12 g,纳布包,蒸后热敷小腹,日2次,每次20分钟。用药2周后腹痛明显缓解。效不更方,经后原方加减再治疗2周。治疗后3个月内病情无反复。2018年12月24日超声提示右侧附件区无回声区2.0cm×1.5cm,范围较前缩小。

按 患者宫腔操作后出现小腹痛,劳累后加重,超声提示可疑输卵管积水,根据舌脉,辨证属气虚血瘀,肝郁脾虚。口服方中黄芪—莪术益气活血消癥,既扶正又祛邪;元胡—没药活血行气以止痛。灌肠中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止痛;忍冬藤—马鞭草和徐长卿—汉防己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缩小输卵管积水体积。外敷方中生艾叶—透骨草温经通络,载药入里;冬瓜仁、浙贝母消肿散结;白芷—千年健行气止痛,通络消肿。诸法共用,临床疗效显著。蔡教授治疗盆腔炎特别强调饮食清淡,注意休息,适度锻炼,增强抵抗力,治疗期间避免同房等,认为生活调护对减少疾病的复发有很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莪术艾叶盆腔炎
莪术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端午佳节话艾叶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艾叶泡脚退黑眼圈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温莪术引种贵州的表现与规范化种植要点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
探讨莪术的栽培技术
艾叶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