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图书馆阅读推广专业标准及标准框架的构想与思路

2021-01-06 23:24薛卫双山东管理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规范评估图书馆

薛卫双(山东管理学院图书馆)

1 标准概述

标准是近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起初主要应用于生产制造领域,如生产技术、加工工艺、操作步骤的规范化等。由于标准的执行能够替代个人经验,降低组织行为的随意性,有效促进统一规范和科学化管理,标准化工作如今在经济、文化、公共卫生、教育等领域被广泛采用。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共同发布的(2004)规定,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同时“标准可以采用多种格式,包括检测方法、业务规范、指南和管理制度标准等”[1]。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 年发布的《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20000.1-2014),将标准定义为:“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文件”[2]。

由此可知,标准具有几种清晰的特征,分别为:标准的目的在于指导规范、标准的产生须经公认和统一制定、标准的对象是各类社会活动、标准的作用是规范和指南。

2 图书馆行业标准

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各类标准性文件对服务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的积极作用逐渐突显。多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国际图联(IFLA)都在陆续制定发布指导图书馆工作的各类标准文件,我国图书馆行业标准制定工作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1 国际行业标准

图书馆行业的国际标准主要由ISO 和IFLA推动制定。

(1) ISO 是负责制定重要领域的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标准化工作的权威性国际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制定者与发布者,也是联合国的甲级咨询机构。ISO 中负责制定图书馆相关标准的机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 TC46 信息与文献技术委员会,另一个是 TC171 文献管理应用技术委员会。目前已经制(修)订的图书馆相关标准达到200 多项,对其成员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ISO 制定的图书馆标准涵盖了文献信息描述与组织、质量评估、服务标准、资源保存等多个领域,但其中技术和信息资源类标准占多数,服务管理类标准较少。

(2)IFLA 是联合各国图书馆协会、学会共同组成的一个机构,是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国际性组织。一直以来,国际图联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制定与发布各类规范文件,为各国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标准和指引。IFLA 最早开展的图书馆标准化工作可以追溯到1961 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促成的第一个国际性编目原则声明——《巴黎原则》(Paris Principles)[4]。

IFLA 发布的标准基本都是指导性、规范化文件,通过指南、技术模型、规则等形式发布。目前,在IFLA 官方页面公布的现行标准文件共56项,涵盖图书馆采访、编目、服务、信息资源长期保存、古籍保护等多个业务领域,其中占多数的标准主要有两类:一是针对文献资源著录,二是针对特殊读者群体服务。

2.2 国内行业标准

我国图书馆行业的标准规范建设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1978 年恢复ISO 成员国资格后,我国的图书馆标准化工作才开始与国际接轨[5]。

目前全国标准化工作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各部门、各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则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授权的有关行业协会分工管理[6]。具体到图书馆领域,主要有3 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在负责标准规范的制订及标准化工作的管理。

(1)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的工作范围与ISO 第46 技术委员会(ISO/TC46)的工作范围一致。其制定发布的现行标准已达160 余项,涵盖图书馆、文献和信息中心、出版、档案、检索和文摘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针对图书馆行业的标准主要涉及文献著录、分类标引、图书馆绩效和统计工作[7]等方面。

(2) 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86) 与 ISO 第 171 技术委员会 (ISO/TC171)的工作范围对应,负责专业范围为文件的输入、输出质量、记录、存储和使用文件影像的实现、检验和质量控制方法、文件影像工作流程应用、制作和使用信息所需设备涉及的应用要求和质量标准、相关的术语等。其制定的图书馆相关标准主要集中在缩微影像技术的使用和相关文献的制作与管理[8]方面。

(3)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89)(以下简称“图标委”)于2008 年正式成立,其与ISO 信息与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ISO/TC46) 的工作范围对应,主要负责图书馆管理、服务,图书馆古籍善本的收藏、定级、维修、保护,图书馆环境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与前两个技术委员会不同的是,该委员会专门针对图书馆行业进行标准的统筹制定。截至 2018 年7 月,该委员会已制定及发布现行图书馆国家标准11 项、文化行业标准 24 项[9]。

此外,我国从1994 年开始启动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每次均由国家文化部发布配套的省、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及少儿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由于评估定级工作的权威性和系统性,这套指标基本成为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工作标准。目前,该指标更新至2017 年第七次评估定级版本。

总体而言,我国图书馆标准规范目前主要集中在规范描述、数据元、文献著录、元数据等资源组织工作以及编码、术语、标识符等相关技术标准上,针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标准较少,现有标准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图书馆的服务规范和评估标准等。

3 阅读推广在图书馆行业标准中的体现

虽然阅读推广已经迅速发展为图书馆最基本、也最为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但针对阅读推广的标准规范尚未建立。不过从图书馆领域近年来发布的各类服务和管理标准中,我们亦能发现和提炼许多相关内容以帮助建立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规范描述和界定。

3.1 阅读推广概念的表述

ISO 的相关标准中普遍使用“Event”一词来指代阅读推广活动,《ISO 2789:2013 国际图书馆统计》“术语和定义”中 将“Event”定义为:“由图书馆主办/ 或与其他机构合办的,线下或在线的各种文化、教育、学术性的展览、研讨、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10];在IFLA 的各类标准文件中, 活动(Activity)、项目(Program)、素养(Literacy)、阅读促进(Reading Promotion)都被用于表达图书馆开展的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11];而在我国的标准性文件中,主要使用读者活动、阅读推广两种表述。

3.2 阅读推广使命和内涵的确认

IFLA 发布的多项标准和指南性文件,从不同角度对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使命做出了阐述。1994年,由IFLA 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修订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提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使命包括“从小培养和加强儿童的阅读习惯”“提供各种表演艺术和文化展示的途径”“支持和参与针对不同年龄层展开的读写能力培养和计划,必要时主动发起此类活动”[12],这些表述清晰的指出了图书馆所肩负的阅读培养和阅读推广职能。《公共图书馆服务指南》(2010)则从儿童、青少年及成年读者的角度,从用户终身学习、休闲与兴趣爱好等不同层面,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应当提供的服务内容[13]。如,面向儿童必须开展故事会以及其他与图书馆服务和资源有关的活动;面向成年读者提供学习、兴趣爱好、文化活动及休闲阅读等方面的支持,这些恰恰就是对阅读推广具体内容的描述。2011 年,IFLA 素养与阅读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在图书馆中用研究来促进素养与阅读:图书馆员指南》指出,图书馆在促进识字和阅读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因为这是图书馆的使命之一[14]。该指南详细列举了近十年来图书馆员及其他相关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得出的、促进阅读与识字的众多最佳实践结论,包括促进交流的方法(展示、参考书目、书签、视频、每周书榜等)、有影响的图书馆服务(书籍报告会、读者建议和读者评价、赠书等)、好的活动项目(识字比赛、故事时间、作家座谈会等)、吸引参与者的办法(面对面或网络形式的图书俱乐部、讨论小组等)等。这些结论充分展示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所采用的诸多方法和途径。

我国图书馆规范体系中的第一个服务类标准——《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 28220 —2011)》将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表述为:“保障和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务”,其中包括组织各类读者活动以及其他公益性服务,直接将阅读推广活动定义为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之一[15]。而在文化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必备条件及评估标准中,将阅读推广作为单独的评估项,与图书馆的基础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内容并列,评估的具体项目包括讲座培训、读者活动、展览、数字阅读、宣传推广等方面[16]。

3.3 阅读推广服务开展的具体要求

IFLA 分别发布过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图书馆服务指南,还发布过监狱、医院、中小学图书馆服务指南以及面向老人、残疾人及阅读障碍群体的服务指南,这些指南均将阅读指导和活动项目的开展列为服务工作内容,这充分体现了其对不同群体阅读需求的关注和提供服务的针对性。

《ISO 2789:2013 国际图书馆统计》 提供了图书馆收集和统计各种数据的统一规则,该标准提出在图书馆服务利用的统计中,应当包含读者活动数量、参与人次及活动费用等指标;在图书馆人力资源方面的统计中,应对投入到活动策划及实施中的人力资源进行人员数量、工作时间的统计计算[10]。

《ISO 11620:2014 图书馆绩效指标》 已将“人均参加图书馆活动的次数”作为衡量绩效的一项指标,要求图书馆应当对读书会、作者见面会、研讨研习、展览以及各种在线活动的读者参与情况进行统计[17]。

《ISO 16439:2014 信息与文献——图书馆影响力评估的方法与流程》提出,图书馆开展的各类读者活动无论对个体还是对其所在社区及地区都具有影响力[18]。在进行具体评估时,“图书馆活动/培训的参与人数”“服务范围内读者人均参与活动次数”可以用来衡量图书馆的利用率,“图书馆活动对应的经济价值”“活动成本效益的计算”可用于估算图书馆的经济价值及影响力。

在我国颁布的首个针对公共图书馆评估的文化行业标准——《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 系列标准中,分别设置了“年读者活动场次”“年读者活动参加人次”“活动宣传”“年讲座、培训次数”“年展览次数”等细项指标[19]。而在文化部发布的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系列指标中,除上述项目外,还进一步针对各级图书馆增加了“年数字阅读量占比”“年每万人参加读者活动人次”“阅读指导工作机制建立”等指标[20]。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活动数量、参与人次、参与人口占比以及活动绩效是当前阅读推广服务评估的主要指标;而对读者需求的考虑和区分、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分配和活动成本效益的计算都应纳入对阅读推广的组织管理之中。

4 图书馆阅读推广标准框架的建立构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结合我国现阶段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以及全民阅读活动的概况,本文分别从制度、实施、监督、技术等四个方面探讨搭建图书馆阅读推广标准框架的有效策略。

4.1 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是图书馆阅读推广标准框架搭建的基础。在制度体系中有三个维度,即长期性、普遍性、辅助性[21]。

4.1.1 长期性阅读推广

首先,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将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长期战略,并增强各级政府及机构在其中的作用。其次,必须重视我国社会的阅读现状,充分调动政府部门、地区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传媒等组织机构的有效力量,采取有力的措施,实行倾斜性政策,积极推动全民阅读。此外,还应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基础,保障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可持续发展。如今,图书馆阅读推广应成为长期性的惠民战略,这在客观上需要政府出面主导规划,打造服务及制度等软环境,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工作考核中予以监督落实。

4.1.2 普遍性阅读推广

对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在图书馆阅读推广方面的立法措施相对滞后。《全民阅读促进条例》 自2017 年实施至今,有效保障了民众的阅读权利。但需要重视的是,我国的软、硬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全国各地方的阅读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还需要在政策和立法上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对此,韩国的《图书馆及读书振兴法》 和俄罗斯的《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 对我国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它们从国家立法层面确定了国家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在阅读推广中的职责与地位,明确了各项相关法律的实施范围以确保各项措施得以落实。为改善这种相对滞后性,我国可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 升级为《全民阅读促进法》,同时制定与图书馆有关的法律,进一步确立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地位。

4.1.3 辅助性阅读推广

建立建全图书馆法律制度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是实现图书馆阅读推广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正式实施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从立法确定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主体地位到制定图书馆管理的相关配套政策,再借以辅助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其范围涵盖财政预算、地方资源、人才录用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在细节上,各级政府部门应优化服务,针对地方人口的数量及分布等情况调整公共图书馆的相关政策,切实做到因地制宜,进而实现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良性循环。

4.2 实施体系

实施体系是图书馆阅读推广标准框架建立的必要条件。构建图书馆阅读推广标准的实施体系,需要从内部管理规范和专业指导规范两个维度开展。

4.2.1 内部管理规范

建立图书馆相关管理规范,裁剪不必要的管理层级,使管理趋于扁平化,充分发挥图书馆管理体系的效能。针对内部管理规范的建立,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① 完善图书馆决策机制,使得图书馆的管理更具科学性;② 改善图书馆的服务机制,改变以书为本的传统思维,务求做到以人为本;③ 合理构建人才管理机制,重视人才的培训、配置、考核等方面的工作,使人才的能力得以充分、合理的发挥和利用;④ 建立内部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使工作效率得到改善提高,以合理的激励方式引导人才发挥主观能动性;⑤ 配合监督机制,对人才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估,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

4.2.2 专业指导规范

目前,我国图书馆管理规范尚不健全,亟待建立图书馆行业的专业性指导规范。国内图书馆行业组织包括中国图书馆学会及各省级图书馆学会等,应由他们负责阅读推广的指导,并在指导实践中总结、编制工作指南,由此促进图书馆行业指导规范的建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依靠图书馆行业学会的指导,还应对图书馆阅读推广进行深入研究,充分了解,以强化指导规范的建立。

4.3 监督体系

监督体系是指以监督工作为核心,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确保图书馆阅读推广标准的建立能够有效推进。阅读推广监督规范一般包括评估机制和成效考核两个方面。

4.3.1 评估机制的建立

评估机制应主要包含指标、原则、方法、结果等要素,具体对应阅读推广相关措施的落实、资源分配、软硬件建设以及阅读推广效果等情况。评估对象可以以读者年龄段为划分依据,将其分为儿童、青少年、大学生、职场人士以及老年人等群体,对这些读者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工具等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实施推广。同时,应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阅读和实体图书馆阅读相互配合的功能,实现线上和线下共同推广,最终达到推广的目的。

4.3.2 成效考核

成效考核则是对各项阅读推广信息整合以后再进行评估,使推广效果得以精准反映在评估结果之中。但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阅读推广的各项评估指标应当进一步细化,使成效结果的内容更加详细。针对阅读推广成效,从不同的维度采用相应的标准进行评估,从而突显其产生社会效益的重要性。在评估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规章原则,尽量做到公正与合理。如此,阅读推广才能得以实现遵循图书馆开放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4.4 技术体系

技术体系是图书馆阅读推广标准框架建立的保障。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图书馆阅读推广同样也离不开技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阅读工具不断更新迭代,图书的载体已由纸张转变为电子屏幕。书本载体的改变让阅读体验更加多样化,甚至变得更加时尚有趣,阅读推广也更容易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挖掘更多的受众群体,使阅读推广的范围无限扩大。将传统推广方式与新技术相结合,可以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创造诸多优势,大大提高阅读推广服务效能。因此,在阅读推广时,应引进并推广使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建立技术规范标准以确保相关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产生基本效力。该技术标准主要针对阅读推广的内容及形式两方面。在内容方面,主要用于文献资源的整合开发;在形式方面,应涵盖所有新技术的应用。

5 结语

近年来,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建立图书馆阅读推广标准势在必行。标准框架的建立是打造图书馆阅读推广标准体系的基础,也是促进图书馆阅读快速推广的催化剂,更是规范图书馆阅读推广标准的重要保障。长远来看,从制度、实施、监督到技术都应纳入图书馆阅读推广标准框架中,但各项规范在搭建时要注意避免“一刀切”,切实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以传统图书馆为依托,引进先进智能化技术,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丰富的阅读资源。

猜你喜欢
规范评估图书馆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来稿规范
图书馆
去图书馆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