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技术评价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

2021-01-06 06:13李根宇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探析超声技术评价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20.08-2021.08之间我院接诊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将其纳入实验组。从同一时间段内我院接收的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将其纳入参照组。两组纳入研究者均进行超声技术检查,分析两组的相关指标、软斑检出率、硬斑检出率、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相关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软斑检出率、硬斑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組(P<0.05);实验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超声技术检查后,能够准确了解斑块面积和颈动脉狭窄范围,为后期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超声技术;老年心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由于动脉内膜局部出现脂质聚集、纤维组织增生、钙质沉着等情况,从而形成斑块,出现动脉壁变硬。此情况是引起脑血栓、脑出血、冠心病等老年心血管病的重要原因,患者发病后可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胸痛等症状,若未进行有效治疗,影响患者生命健康[1-2]。临床中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有X线检查、CT检查、超声检查等,各有不同的诊断效果。本文选取2020年08月至2021年08月之间我院接收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200例,以此展开研究,对超声技术评价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时间区间锁定在2020年08月至2021年08月之间,选取此时间段内我院接收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200例进行分析,分别纳入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健康体检者中男女比例为105:95,年龄介于62-82岁之间,均值区间为(72.00±3.00)岁;体重介于44-78kg之间,均值区间为(61.00±2.00)kg。实验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2:98,年龄介于61-83岁之间,均值区间为(73.00±2.00)岁;体重介于45-77kg之间,均值区间为(60.00±3.00)kg。不同组别纳入研究者的各项资料之间进行对比后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两组纳入研究者均进行超声技术检查,具体步骤如下:在正式检查前,检查人员需要了解受检者的各项资料,根据其理解能力讲述简化的检查流程,提升受检者熟悉度,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检查配合度。之后,检测仪器工作状态,准备开始检查。检查人员需要先指导受检者维持平卧位体位,选取本院采购的超声诊断仪及其相关设备为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将超声线阵探头频率设定在7.5MHz以上但不超过10.0MHz,将扫描深度设定为4cm,将取样线与血流方向的夹角控制在60°及以下。以颈动脉为扫描起点,以颈内动脉入颅段为扫描终点,为受检者进行连续多个切面、多个方位的扫描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相关指标、软斑检出率、硬斑检出率、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进行统计。相关指标包括斑块面积、斑块积分、颈动脉狭窄范围等。软斑检出率和硬斑检出率根据其超声成像特点决定,出现低回声且有不规则突入动脉管腔图像时提示软斑;出现强回声且在回声后伴有声影提示硬斑。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的相关指标、软斑检出率、硬斑检出率、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检测,其中相关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作t检验;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等采用(n%)表示,作X2检验。两组数据进行比对有明显差异性(P<0.05)。

2.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

实验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相关指标高于参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的软斑检出率、硬斑检出率、

实验组老年心血管患者的软斑检出率为66.50%(133/200)、硬斑检出率为33.50%(67/200)。参照组健康体检者的软斑检出率为36.50%(73/200)、硬斑检出率为19.50%(39/200)。经过对比后,X2值36.0324、10.0629,P值<0.0001、0.0015(P<0.05)。

2.3 对比两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

实验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低于参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尤其是近年来对颈动脉超声检查普遍开展,许多患者被发现存在颈动脉斑块情况,有调研显示,我国成年人中约1/3存在颈动脉斑块,且随年龄不断升长,发病率不断升高,如40-49岁人群患病率为6%,而70-89岁人群患病率达63%。因动脉硬化属于全身性的,而颈动脉属于浅表的中等动脉,故可依次作为参照评价全省中大动脉的硬化程度和狭窄情况。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缓慢进行性疾病,流行病学显示,此疾病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此疾病可发生在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等部位,会对其正常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已经成为诱发老年心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斑块病变越严重(斑块多、斑块厚、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冠脉斑块病变越重,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参考价值。越早发现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的效果更佳。以往X线、CT检查等方式虽能诊断患者疾病,起到一定效果,但具有辐射性,对机体正常组织器官造成损伤,诊断安全性不高。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发展,且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诊断工作中。超声技术检查主要是利用超声作为媒介,以此了解人体内部脏器的大小、形态和内部回声,具有操作简便、经济性好、可重复性高的特点[3]。使用此方式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检查,能够有效了解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斑块大小、血流情况以及进展情况,便于对心血管疾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为治疗提供参考资料,且使用此法进行诊断不具有辐射性,对机体无损伤,诊断安全性较好,患者普遍易于接受。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斑块面积、斑块积分、颈动脉狭窄范围均高于参照组健康体检者,且软斑检出率、硬斑检出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高(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应用超声技术检查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了解斑块情况,评估患者病情,为后期治疗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莉. 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老年心血管病评价中的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8):288.

[2]谭峥,耿学斌,宋玉新,等. 超声技术评价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2):2467-2470.

[3]宋艳军. 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老年心血管病评价中的价值[J]. 包头医学,2020,44(3):9-12.

作者简介:李根宇(1989-12-),男,汉族,本科,云南德宏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心血管方向。

猜你喜欢
颈动脉粥样硬化
虫草保肾颗粒对慢肾衰大鼠颈动脉内膜的影响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联性探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超声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
血清胱抑素C、尿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检查意义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死的价值
前列地尔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