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01-06 06:13林刚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阿司匹林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对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措施实施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疾病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60例作为评估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对照组,上述分别给予阿司匹林+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常规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结果:研究组凝血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有效率对比显示,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应用价值、安全性、可行全性较高,可以帮助患者加快疾病恢复速度,实现身心健康。

关键词:阿司匹林;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是临床多发、常见疾病,主要是因脑血管缺血导致脑功能障碍,多发群体为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率较高[1]。抗血小板治疗是临床首选措施,但由于单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复发率较高,对疾病治疗产生消极影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疾病治疗及预后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但关于氯吡格雷的用药剂量、疗效等仍有争议[2]。本文以60例该类患者为例,表明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患者凝血功能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实现最佳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6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数据信息,在随机分组下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选取时间均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对照组(30例):疾病类型:可逆性缺血性脑损害、短暂脑缺血发作、局限性脑梗死分别为8例、10例、12例;平均年龄(58.49±1.23)岁(45-75岁);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11例。研究组(30例):疾病类型:可逆性缺血性脑损害、短暂脑缺血发作、局限性脑梗死分别为9例、12例、9例;平均年龄(58.38±1.19)岁(46-76岁);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17例、13例。研究组、对照组上述指标经SPSS20.0对比:P>0.05,统计学无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阿司匹林100mg/次(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药品规格:100mg*30片),每天1次;口服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mg/次(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0029(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询);产品规格:75mg*7s;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每天1次。

研究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药信息同对照组。第1天,氯吡格雷300mg/d,阿司匹林300mg/d;第2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分别为75mg/d、100mg/d,每天1次,直至治疗结束。以上两组均坚持治疗6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指标状况进行分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进行分析,将以下三种情况,即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状况恢复、显著改善,且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无变化甚至加重分别设置为显效、有效、无效,计算疾病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SPSS20.0:P<0.05,表示对比有意义,反之(P>0.05)为无意义。

2结果

2.1 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分析: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有意义。见表一:

2.2 有效率差异对比:对照组低于研究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二: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具有高发生率、致残率、致死率。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疾病发作与血栓形成具有直接相关关系,临床需及时给予患者抗血小板凝集治疗[3]。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通过拮抗血小板的凝集,清除血管里面的垃圾,进而帮助患者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除此之外,该药物对于冠心病、脑梗塞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疗、预防作用[4]。氯吡格雷对抗血小板活性具有积极意义,可以选择性抑制ADP(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结合,主要是血小板表面P2Y12受体的拮抗剂。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本身是没有活性的,需要进行肝脏两步的代谢,胃肠道吸收比例较低,药物吸收快,应用安全[5]。本文研究显示,药物剂量控制可充分发挥以上两种药物的优势,有效抑制血栓。

综上所述,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应用价值较高,各院可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高亚亚,闫俊,柴旭兵,等. 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 血栓与止血学,2021,27(4):612-613.

[2]毛伦林,季莉莉,马爱金,等. 基因多态性联合血栓弹力图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23(5):511-514.

[3]刘华坤,王鹏,蔡玉森,等. 偏瘫型卒中预警综合征的治疗: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比较[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29(6):426-431.

作者简介:林刚(1992-05-),男,汉族,本科,福建福州人,职称:住院医师。

猜你喜欢
阿司匹林临床效果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一天一片阿司匹林,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使用阿司匹林的8大注意事项,不可不知!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