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对胃十二指肠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

2021-01-06 23:42陈业哲孟胜利曹振宇魏金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修补术穿孔腹腔

陈业哲 孟胜利 曹振宇 魏金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对胃十二指肠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经随机抽签方式对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34例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有17例患者。参照组患者通过开腹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通过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比较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比较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指标,研究组CRP、IL-6和IL-10等水平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应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可将炎症因子明显改善,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关键词: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胃十二指肠;治疗效果;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胃十二指肠溃疡在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该疾病的发病速度较快,不仅会引发弥漫性腹膜炎,同时会致使多脏器功能异常,从而增加死亡率。目前临床对于此疾病常选择手术,既往的以传统开腹手术为主,虽然可对穿孔有效修补,但是会有较大的创伤,患者术后心肺负担也会明显增加,从而对机体康复进程造成不利影响[1]。近年来,腹腔镜手段应运而生,凭借诸多优势受到了临床的高度认可,但是在手术期间由于麻醉和气腹造成是否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和产生应激反应尚不清楚。为此,本文将两种治疗手段进行比较,探究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经随机抽签方式对我院近2年的34例患者展开研究,时间跨度为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所有患者均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分别归为研究组(n=17)、参照组(n=17)。研究组中,男、女患者各13例、4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27岁,年龄均值为(50.94±4.04)岁。穿孔部位:十二指肠穿孔和胃穿孔分别有10例、7例。参照组中,男、女患者各16例、1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20岁,年龄均值为(49.35±3.16)岁。穿孔部位:胃穿孔和十二指肠穿孔分别有10例、7例。检验2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穿孔部位等相关信息,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通过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首先让其保持仰卧位,实施全身麻醉,做一长度约为10至20cm的手术切口于上腹正中处。将腹膜切开后通过组织剪将切口扩大,腹部拉钩牵开可将手术视野充分显露,并对穿孔部位予以明确。将腹腔内食物残渣和液体及时清除,利用丝线对穿孔0.5cm处进行全层间断缝合,穿孔纵行缝合2-3针,穿孔处通过大网膜进行覆盖。最后对腹腔进行冲洗,并将引流管分别放置在盆腔和修补处,腹腔关闭。研究组患者通过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手术前患者禁食禁饮,配合持续胃肠减压,实施全麻并让患者保持仰卧位,维持气腹压力在10至12mmHg之间,将主操作孔和辅助操作孔予以建立,利用吸引器对腹腔内、胃内容物和腹腔渗出液进行吸引,同时与穿孔直径大小和水肿程度对缝合线合理选择,穿孔处行间断或“8”字缝合,穿孔处通过大网膜进行覆盖。利用温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冲洗,吸引器头将腹腔液体吸净。引流管分别放置在穿孔处,经套管穿刺孔处向体外引出,利用皮针4号线予以固定。最后将腹腔内得到二氧化碳气体排出,余穿刺套管拔除后对切口实施缝合。

1.3 治疗效果评估

显效标准: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任何并发症,7天后可出院;有效标准: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有轻微并发症,通过保守治疗后有明显恢复,住院时间低于14天;无效标准:术后再次发生了穿孔,需进行第二次手术。

1.4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指标,包括:CRP、IL-10和IL-6。

1.5 数据处理

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输入软件SPSS26.0中,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检测均为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组间炎症因子结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CRP、IL-10和IL-6等炎症因子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胃十二指腸溃疡穿孔的诱发因素与饮食不节、生活习惯有着直接关系,临床对于此疾病常选择手术治疗。腹腔镜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不仅有较小的损伤,同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也明显减少[2]。

炎症反应指机体受到强烈内外环境因素刺激引发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手术创伤严重程度与炎症反应有着直接关系。CRP可对机体创伤程度的重要指标进行有效评估,IL-6为参与全身炎症反应的敏感性指标,若组织受到损伤或发生缺血缺氧会致使该指标明显上升。IL-10属于抗炎因子,会受到IL-6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在创伤时被动性上升[3]。

综上所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应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可将炎症因子明显改善,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彭杰,胡敏. 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J]. 东方药膳,2021(4):55-56.

[2] 王艳良,陈涛.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修补术对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11):1285-1287.

猜你喜欢
修补术穿孔腹腔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细致化护理对胃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术中术后如何防止腹腔粘连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穿孔瓷盘
顺铂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探讨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19例临床分析
腹腔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