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络酮对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21-01-06 23:42黄维文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纳洛酮院前急救安全性

黄维文

摘要:目的 观察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纳洛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急救中心于2018年2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重度酒精重度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给予纳洛酮治疗,对其急救效果、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用药后急救总有效率(96.00%)相较于用药前(84.00%)较高,P<0.05;用药后相较于用药前pH值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较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较低,P<0.05;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8.00%)与用药前(10.00%)无差异,P>0.05。结论 在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纳洛酮可提高急救效果,加快患者转归,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采纳。

关键词:安全性;纳洛酮;院前急救;重度酒精中毒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随着近几年社会发展,生活压力不断增加,酗酒人群的增长,临床重度酒精中毒发生率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此类患者通常一次性摄入大量的酒精,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兴奋或抑制,同时大量的酒精也可对机体其他系统功能产生影响,甚至可造成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1]。目前临床已经能够做到及时为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采取相关治疗措施,促进机体酒精代谢,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意识,但经过院前急救的患者苏醒时间仍较长,使并发症及疾病预后无法有效改善,因此建议采用相关药物协助治疗[2]。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用药后可提升氧自由基清除速度,从而减轻酒精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影响,促进患者意识功能恢复正常,缩短苏醒时间。本文现针对50例患者展开研究,内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急救中心于2018年2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重度酒精重度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最小22岁,最大50岁,均值(36.13±4.72)岁,饮酒至急救时间最短1h,最长4h,均值(2.07±0.31)h。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制定的重度酒精中毒诊断标准[3];②存在确切大量饮酒史,口腔及洗胃液中有浓烈的酒精气味;③血液酒精浓度300~400mg/dl;④本次研究已经过患者家属同意。

排除标准:①饮酒前服用神经兴奋或抑制类药物者;②其他原因造成昏迷;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足及心血管疾病者;④既往有精神疾病史者;⑤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到达现场后立即开展院前急救工作,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评估病情,立即清除患者口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患者呼吸道通畅后给予低浓度持续吸氧,并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患者500ml0.9%氯化钠溶液及60ml1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急救措施,同时给予西咪替丁(0.2g/2ml;国药准字H37023309;山东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预防消化道出血,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给药剂量为0.4g。针对存在呕吐症状的患者将其头部向一侧偏移,并维持侧卧位,同时给予胃复安(1ml/10mg;国药准字H41021179;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止吐,给药方式为肌肉注射,给药剂量为10mg;针对存在烦躁不安现象的患者给予地西泮注射液(2ml/10mg;国药准字H22022683;通化茂祥制藥有限公司)维持镇静,给药方式为肌肉注射,给药剂量为10mg;针对抽搐患者给予20%甘露醇解痉,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给药剂量200ml;必要情况下给予双通道静脉滴注,实施大剂量输液,促进酒精快速排出体内,并加强补液支持,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现象,在转运途中给予患者纳洛酮(2ml/2mg;国药准字H20093717;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给药方式为加入100ml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给药剂量为0.4mg,入院后将2mg纳洛酮静脉滴注,并给予1.2mg/h静脉滴注,直至症状好转。

1.3 观察指标

(1)以疗效判定标准为依据将急救效果分为三个等级[4],主要包括显效:相关症状消失,意识清醒,机体各方面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相关症状有所改善,意识逐渐恢复清醒,但机体各方面功能尚未恢复正常;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并将显效率+有效率作为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2)比较血气分析指标水平,评估时间为用药前及用药后,评估指标包括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tension,PaO2)及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

(3)比较组间安全性,观察用药前后不良反应(腹胀、腹泻、头痛、恶心呕吐、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并将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用药前后急救效果比较

用药后急救总有效率(96.00%)相较于用药前(84.00%)较高,P<0.05,见表1。

2.2用药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

用药后相较于用药前pH值及PaO2、SaO2水平较高,PaCO2水平较低,P<0.05,见表2。

2.3用药前后安全性比较

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8.00%)与用药前(10.00%)无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当摄入大量酒精后可造成重度酒精中毒,可对患者中枢神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使神经功能兴奋或被抑制,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甚至可造成呼吸衰竭及死亡,因此严重威胁患者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5]。

由于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通常病情较重,变化较快,因此针对此类患者多采用院前急救,目前我国院前急救措施较为成熟,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患者开展急救工作,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但由于急救后患者苏醒时间较长,因此针对相关并发症及疾病预后无法有效控制。纳洛酮是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作为一种特异性吗啡受体拮抗剂,对吗啡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能够与吗啡受体结合,从而起到良好的拮抗吗啡作用,有效调节患者呼吸中枢,减轻酒精对机体的损伤,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正常意识[6]。本文经过研究发现,用药后相较于用药前总有效率提高,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表明纳洛酮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纳洛酮具有较强的催醒、促进酒精挥发,解除呼吸及循环抑制的作用,从而能够促进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意识,相较于用药前不良反应虽会有所增加,但整体来说差异不大。同时本文还针对用药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后相较于用药前pH值及PaO2、SaO2水平较高,PaCO2水平较低,P<0.05。表明纳洛酮可改善机体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通过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及机体供氧功能,减轻氧化损伤,从而增加体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

综上所述,应用纳洛酮可促进患者恢复正常意识,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及疾病预后,降低临床病死率的同时安全性较高,用药后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负担,在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具有重要應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意飞,马红,郭明,等.纳美芬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21):15-18.

[2]俞小芳.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盐酸纳美芬对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19,41(10):2380-2382.

[3]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56-258.

[4]朱海,龙平,赖日华.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1):73-75.

[5]韩冲锋.纳络酮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7):1088-1089.

[6]韩红霞.纳络酮联合托烷司琼在预防醉酒饱胃患者全麻时呕吐误吸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21,42(1):126-129.

猜你喜欢
纳洛酮院前急救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
研究纳洛酮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
全氢罩式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