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1-06 23:42蒋艳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呼吸衰竭

蒋艳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无创呼吸机(CPAP)与经鼻高流量氧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与试验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均60例,于2019.6-2021.6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参照组,血氧分压(PaO2)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 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值得运用推广。

关键词: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氧疗;动脉血气指标

【中图分类号】R714.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呼吸衰竭主要指患者机体换气功能或肺通氣出现严重障碍,导致气体无法进行正常交换,机体存在二氧化碳潴留或缺氧症状,进而引起一系列代谢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机械通气作为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的中辅助治疗方式之一,能够帮助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换气功能障碍,预防机体二氧化碳蓄积以及缺氧,维持呼吸道通畅[2]。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无创呼吸机(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被逐渐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RF患者治疗中,且主要推荐无创正压通气作为该病患者的首要治疗方式,但该治疗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发现,其存在的并发症以及不耐受、禁忌症等情况较多[3]。经鼻吸氧作为临床新型氧疗方式,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血氧饱和度以及氧气分压,缓解或控制呼吸困难症状,具有供氧浓度精确、高氧流量、温湿化处理等优点。故本文旨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CPAP与经鼻高流量氧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2019.6-2021.6收治的12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60例,参照组男女各33、27例,年龄20-70岁,平均(52.39±1.22)岁;试验组男女各32、28例,年龄20-70岁,平均(52.31±1.62)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血气分析结果被确诊为呼吸衰竭[4];(2)基本资料与病历资料完整;(3)可自主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

剔除标准:(1)伴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2)存在恶性肿瘤者;(3)存在严重传染性疾病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抗菌药物以及祛痰剂、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

参照组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口鼻面罩,将仪器模式设置为S/T,通过呼吸末正压、压力支持;结合患者病情以及身体情况适当调整潮气量,将其设置为2ml/kg以上,通气时间每天三次,每次间隔时间6h;治疗期间需监测患者PaCO2、PaO2、治疗前后pH值以及生命体征变化。

试验组则开展经鼻高流量氧疗,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和硅熟双鼻头鼻导管,将流速以及氧浓度、温度分别设置在40-60L/min、40-50%、36-37°C;将硅塑双鼻头鼻导管连接患者,鼻导管另一头直接连接湿化瓶出气口,送气管路含有螺旋加热丝,可自主加水湿化罐,将雾化面罩连接中心压缩空气是予以化痰等雾化药物,每隔24h更换一次鼻导管以及氧气湿化瓶。结合患者病情、血氧饱和度情况调整实际参数与治疗时间。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总住院时间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

(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主要含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5]。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住院时间与ICU住院时间

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动脉血气指标

试验组PaCO2水平低于参照组,PaO2比参照组高,P<0.05,见表2。

3讨论

呼吸衰竭作为临床危重疾病中的常见病症,发病机制相对复杂,循环障碍以及肺损伤、肺组织炎症、呼吸道病变、呼吸机疾病均可诱发呼吸衰竭[6]。同时,呼吸衰竭可造成患者气体交换能力下降,不仅对其肺功能形成损伤,还会导致患者因缺氧而引起机体代谢、循环紊乱,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

无创正压通气作为临床呼吸衰竭患者常用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增加患者肺通气量,减轻呼吸负荷,开放气道,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代谢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以此缓解患者气体交换功能障碍等问题[8]。临床绝大多数呼吸衰竭患者普遍存在气道阻塞现象,极易出现呼吸抑制,延长通气时间,情况严重时可出现脱机困难,对病情好转带来不利影响[9]。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aCO2水平低于参照组,PaO2比参照组高,P<0.05。由此得知,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而血气分析指标在临床诊断与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0]。经鼻高流量氧疗的应用能够为患者持续提供相对恒定且可调控的吸氧温度、湿度、浓度的高流量吸入气体,帮助患者维持相对正常的呼吸末正压,开放肺泡,促进血气与呼吸末肺泡复张交换,有效帮助患者改善二氧化碳潴留[11]。高流量气体对于呼吸衰竭患者而言,能够使其气道产生气道正压,以此减少呼吸做功,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与此同时,湿化气体能够改善气道中纤毛运动功能,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肺通气以及纠正呼吸抑制、缓解气道阻塞的目的[12]。

综上所述,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效果显著,不仅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PaCO2与PaO2,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袁小丽,张蕴.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刊,2020,55(7):761-764.

[2]卢健聪,邱惠中,陈丽丽.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比较[J]. 广东医学,2021,42(3):274-278.

[3]任秋艳,姚惠萍,罗月月,等. 不同温度设置对经鼻高流量氧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6):3609-3612.

[4]冯小玲,青刚,邓太兵,等. 无创正压通气间歇期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与鼻导管氧疗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3):547-550,563.

[5]卢健聪,邱惠中,陈丽丽. 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1):1582-1586.

[6]贺向红,张新,李毅,等. 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伴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8):925-927.

[7]任涛,唐以军,王梅芳,等. 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J]. 中国医学装备,2021,18(2):85-89.

[8]李朝英,李芳秋,李星鑫. 长期家庭氧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4):776-778.

[9]石丹英,张红英.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与nCPAP在小儿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对比观察[J]. 山东医药,2021,61(18):69-71.

[1]李淑静,孙丽坤.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价值[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8):68-70.

[11]沈光貴,仲昌顺,袁荆,等. 高流量鼻导管氧疗与无创通气在拔管后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比较[J]. 安徽医药,2021,25(2):292-295.

[12]张文静,余艳芳,魏威,等. 两种氧疗方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1):50-53.

猜你喜欢
无创呼吸机呼吸衰竭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慢阻肺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