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内酯、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1-06 23:42宋海娟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

宋海娟

摘要:目的:分析银杏内酯、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参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参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参照组PAF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观察组PAF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给予银杏内酯、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药物联合治疗能够达到更高疗效,有利于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并保护神经血管单元,促进神经功能改善。

关键词:脑梗死;银杏内酯;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腦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未及时采取对症治疗还可能造成脑疝、脑水肿的严重并发症[1]。临床治疗脑梗死多采取阿司匹林、阿伐托他汀等抗炎药物、降血脂药物治疗,但局部血管闭塞引发的脑梗死在抗血小板治疗中,存在部分患者阿司匹林抵抗或溶栓后再闭塞,单纯给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难以达到较好的抗血小板形成作用[2]。因此,临床可增加应用银杏内酯药物,阻止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小板活化因子活性,保护神经血管单元[3]。为评估不同方案下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以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各30例。参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8~80岁,平均(67.23±4.0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66h,平均(12.02±3.27)h,入院时NIHSS评分4~22分,平均(18.68±2.01)分,身体质量指数(BMI)19.72~25.62kg/m2,平均(22.83±0.62)kg/m2。基础疾病:高血压22例、高血脂17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13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6~79岁,平均(67.18±4.0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60h,平均(11.98±3.24)h,入院时NIHSS评分3~23分,平均(18.72±2.04)分,BMI 19.67~25.70kg/m2,平均(22.87±0.60)kg/m2。基础疾病:高血压23例、高血脂19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1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阿司匹林用药剂量为100mg/次,每日一次,口服。阿伐托他汀用药剂量为20mg/次,每日一次,口服。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内酯治疗,银杏内酯注射剂用药剂量为10ml/次,每日一次,静脉注射。两组均连续药物治疗2w。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NIHSS量表评估,总分为42分,分值越高越严重)、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计数资料分别t、X2检验,P<0.05则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PAF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参照组PAF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观察组PAF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脑梗死是因脑局部供血障碍所导致的脑组织坏死、脑功能缺损症状的综合征[4]。急性发作期需积极对症治疗,改善脑循环、防止血栓进展、预防并发症。在临床用药方案上,联合用药是常见的治疗方案,其中,以抗血小板药物、降血脂药物为主要的用药类型之一,常见以阿司匹林这类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起到抗血小板凝集、形成的作用,以阿伐托他汀这类降脂类药物起到降低血脂水平,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生成,促进血液流速加快的作用。一般来说,临床应用上述两类药物能够一定程度上达到恢复脑组织供血供氧、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栓形成的效果。但考虑到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溶栓后再闭塞、急性期内源性血小板聚集作用强等因素,在临床用药治疗中,还需要提高抗血小板治疗水平[5]。本次研究中以常规阿司匹林联合阿伐托他汀治疗中又增加应用银杏内酯治疗的方式,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且更有利于在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同时保护脑神经单元。

综述所述,脑梗死患者采取银杏内酯、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方案,能够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功卫,甘双双.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30):32-34.

[2]邱博.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J].北方药学,2019,16(02):24-25.

[3]范静宜,徐鹏,金来润,等.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复发的Meta分析[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8,36(06):613-619.

[4]陈小金.银杏内酯联合阿司匹林及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21,29(01):117-119.

[5]杨光,程越朋,孙鑫.银杏内酯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炎症介质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04):363-365.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度洛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脑梗死怎样治疗
听音乐可改善自律神经功能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