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建议

2021-01-06 23:42杨日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甲氨蝶呤异位妊娠米非司酮

杨日华

摘要:目的:探讨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2017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5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住院、血β-HCG转阴、腹部包块消失、阴道流血消失以及腹痛消失时间比较有統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异位妊娠患者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不仅可以缩短症状改善时间,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异位妊娠;米非司酮;甲氨蝶呤

【中图分类号】R2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异位妊娠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妇科急腹症,发病率2%-3%,以停经、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有时为剧烈腹痛,其病情凶险,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腹腔内大出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会导致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当前在对异位妊娠进行治疗时,有两种方法比较常见,分别是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其中保守治疗成功,可以保留患者输卵管,患者接受度较高。采用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病情稳定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及保守性手术后发生的持续性异位妊娠者。化疗必需用于异位妊娠确诊和排除了宫内妊娠的患者。符合下列条件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①无药物治疗的禁忌症;②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③肿块直径<3.5cm,未见明显胎心搏动;④血β-HCG理想值<2000U/L,最高可至5000U/L;⑤无明显腹痛,无明显内出血或内出血少。主要禁忌症:①生命体征不稳定;②异位妊娠破裂;③妊娠囊直径》4cm或》3.5cm,伴胎心搏动;④药物过敏、慢性肝病、血液系统疾病、活动性肺部疾病、免疫缺陷、消化性溃疡等。在异位妊娠患者的保守治疗中,有多种多样的药物,比如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等,但是不同药物的疗效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本文对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运用在异位妊娠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58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停经28-60d,平均(43.7±11.2)d,年龄20-46岁,平均(32.4±9.5)岁,29例均为输卵管妊娠;观察组停经29-61d,平均(43.8±11.3)d,年龄21-47岁,平均(32.5±9.6)岁,29例均为输卵管妊娠。两组的年龄、停经时间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即米非司酮片口服,首次剂量为150mg/次,1次/d;第2d则改为每次50mg,每天2次,1个疗程为7-15d。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即运用50mg甲氨蝶呤对患者进行单剂量肌内注射,在治疗后第4日测血β-HCG,如血β-HCG下降<15%,则再次肌内注射甲氨蝶呤50mg。

1.3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两组各项指标,包括腹部包块消失、腹痛消失、住院、阴道流血消失以及血β-HCG转阴时间。

1.4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治疗效果:(1)痊愈。经B超检查,可见腹部包块消失、缩小或者无增大,血β-HCG降低>15%,且阴道流血停止、腹痛症状消失;(2)无效。血β-HCG升高或者无变化,阴道流血没有减少,腹痛加重,且经B超检查,可见腹腔积液和血管搏动[1]。

1.5统计学分析

由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和X2检验计量与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96.55%(28/29)、3.45%(1/29),而对照组则为75.86%(22/29)、24.14%(7/29),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两组各项指标对比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血β-HCG转阴、腹痛消失、住院、腹部包块消失以及阴道流血消失时间均较短,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既往临床上在治疗异位妊娠时,米非司酮是常用的一种药物,作为一种孕激素抗结剂,具有诱导子宫内膜出血、抗着床、抗排卵以及抗黄体的作用,可以结合相关受体,对蜕膜组织细胞坏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使核分裂减少,对孕激素对胚胎发育的支持作用进行破坏,使胚胎丧失生存环境而死亡,从而达到妊娠终止的目的。而甲氨蝶呤作为化疗性的一种药物,可以使细胞敏感度增强,也是一种叶酸抗结剂,可以结合二氢叶酸还原酶,对四氢叶酸进行阻碍,对细胞内胸腺嘧啶核苷酸进行抑制,避免形成嘌呤核苷酸,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诱发胚胎组织坏死,且加快脱落吸收速度,可以减轻手术方式对输卵管的伤害,不会影响患者生育能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两种药物联合运用,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可以将孕酮活性阻断,对凋亡基因进行整合,对蜕膜组织、腺上皮细胞以及滋养细胞消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不会对输卵管壁的其他组织造成损害,不会影响输卵管壁恢复正常,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时,通过联合运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不仅可以缩短症状改善时间,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乐.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6):51+53.

[2]梅苏珍.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9):186-187.

猜你喜欢
甲氨蝶呤异位妊娠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甲氨蝶呤片,误用有风险
氨甲蝶呤与米非司酮配伍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乳腺癌术后静点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及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