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CT小肠造影(CTE)对克罗恩病(CD)治疗前后疗效判定的临床价值

2021-01-06 23:42王聪张丹丹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肠壁病患者小肠

王聪 张丹丹

摘要:目的 研究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治疗前后疗效判定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62例克罗恩病患者,全部运用CT小肠造影,探究诊断结果。  结果 肠腔狭窄49例(79.03%),网膜炎症15例(24.19%),腹腔脓肿5例(8.06%),肠壁分层52例(83.87%),肠壁增厚和强化53例(85.48%),木梳征16例(25.81%),淋巴结肿大24例(38.71%),瘘管20例(32.26%);通过CT小肠造影检查发现主要病变位置为回肠末端(80.65%)。  结论 CT小肠造影可以清晰全面观察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变化情况,判断临床疗效,值得积极在疾病诊断中进行运用。

关键词:CT小肠造影;克罗恩病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克罗恩病是发生在胃肠道的炎症性疾病之一,也被称作肉芽肿性肠炎、局限性肠炎等,通常发生在肠道右半结节以及末端回肠位置,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肠梗阻等,可能同时存在营养障碍等一些胃肠外体征,存在反复性,无法彻底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等特点[1]。CT小肠造影检查利用多层螺旋CT和传统钡剂小肠造影进行检查,是一种新型的造影检查方式。这种造影检查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层螺旋CT和钡剂小肠造影的优势,能够清晰全面观察到克罗恩病病变的实际位置、大小等一些特点,并且对周围脏器影响情况进行判断,这种诊断方法对临床判断克罗恩病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2]。所以,此次研究重点分析运用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治疗前后疗效判定产生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62例克罗恩病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齡为21岁,平均值(36.47±4.25)岁。按照CDAI活动指数标准:31例为重度活动期,15例为中度活动期,16例为缓解期。比较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全部开展CT小肠造影检查。具体方法为,检查前三天不开展消化道阳性对比剂,并且叮嘱患者注意饮食,尽可能食用一些低脂、少渣乃至无渣的食物。在检查前一天晚上八点饮水2000毫升,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排便。饮水后禁食8到12小时,检查当天禁止饮食。检查前一小时为患者服用2000毫升2.5%的甘露醇溶液,每隔15分钟服用五百毫升,分四次进行服用。检查前15分钟采取肌肉注射山莨菪碱五毫克的方法。若是患者出现心律不齐、青光眼等一些情况,那么可以直接开展CT检查。若是怀疑患者存在小肠梗阻,那么不需要开展手术前准备,可以直接开展CT检查。

提前准备好双源CT进行检查,在膈顶一直检查到耻骨,全部开展平扫静脉期以及动脉期检查,非离子型壁对比剂挑选使用碘克沙醇,运用70毫升的造影剂,借助CT双筒高压注射器开展注射。将药物注射速度控制在每秒3到3.5毫升,然后抽取25毫升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开展注射,将注射速度控制为每秒3到3.5毫升。横断位检查参数为一毫米重建间隔,五毫米层厚,主要利用MIP最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建等方式开展重建,全面展示出患者瘘管、肠腔等部位,安排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对患者小肠造影图像进行研究,主要对重建、横断面以及矢状面进行读取。如果专家存在不同意见,那么可以由科室进行统一研究,最终得到统一答案。

1.3观察指标

分析CT小肠造影检查结果以及发病部位。

1.4统计学分析

录入SPSS18.0统软件中处理。

2 结果

2.1分析CT小肠造影检查结果

肠腔狭窄49例(79.03%),网膜炎症15例(24.19%),腹腔脓肿5例(8.06%),肠壁分层52例(83.87%),肠壁增厚和强化53例(85.48%),木梳征16例(25.81%),淋巴结肿大24例(38.71%),瘘管20例(32.26%)。见表1

2.2发病部位分析

通过CT小肠造影检查发现主要病变位置为回肠末端(80.65%),见表2

3 讨论

克罗恩病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够明确,也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这种疾病是一种胃肠道炎性病变,主要表现出腹痛、肠梗阻等,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如今在对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对优化预后具有相对比较理想的效果[3]。以往临床主要利用结肠镜、X线等方法判断治疗效果,但是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缓解效果以及肠道病变炎症恢复情况一般不具备相同特点,这些检查方法无法准确了解克罗恩病病变情况和四周脏器受到的具体影响,所以,在克罗恩病患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患者炎性病灶活动具体情况开展判断非常重要。根据有关研究显示[4],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厚度以及粘膜的具体强化程度和病变活动度存在一定的联系。克罗恩病急性进展期,利用CT增强扫描能够清晰发现肠壁增厚,并且出现分层。最里层也就是粘膜层,中间环状低密度层是存在水肿情况的黏膜下层,最外面一层是肌层,其密度相对比较高。克罗恩病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肠壁分层情况会渐渐消失,呈现出纤维化发展趋势,密度相对比较均匀,逐渐进入到病变慢性期。

CT小肠造影检查,将多层螺旋CT和传统钡剂小肠造影充分结合到一起进行检查,这是一种通过改进后得到的新颖的造影检查方式。和传统造影检查进行比较,CT小肠造影检查优势相对比较多,CT小肠造影检查可以清晰观察到腔外以及腔内的实际病变情况,并且空间分辨率相对比较高[5]。小肠长度最长的消化道器官,成人的小肠长度平均能够高达五到七米。小肠炎性疾病起病相对比较隐蔽,病变位置相对比较深,并且不会出现固定的发病位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检查过程中难度相对比较大[6]。根据此次研究发现,CT小肠造影检查可以准确判断患者具体病变情况,并且CT小肠造影检查具有采集信息速度比较快,信息量比较大且图像比较清晰,可以多方位观察患者具体病变情况等一些优势,所以在患者症状诊断以及疗效判断中应用这种检查方法具有相对比较重要的价值。

总之,CT小肠造影可以清晰准确观察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变化情况,判断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资料,值得积极在临床诊断以及治疗中进行运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育婷,陈梦诗,罗敏. 双能量CT小肠造影定量参数评估克罗恩病活动度的可行性研究[J].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2021,5(4):321-326.

[2]梅豪,翁丁虎,徐国斌. MRI同时多层采集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克罗恩病结肠病变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设备,2021,36(10):122-125.

[3]张静,张丽平,俞佳凤,刘可夫. CT小肠成像评分对克罗恩病炎症活动度的评价[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29(9):902-906+908.

[4]袁新平,许静,朱莉莉. MSCT对克罗恩病、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10):160-162.

[5]彭丹丹,申媛丽,谢春艳. 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诊断克罗恩病活动期的效能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2021,23(9):1371-1374,1378.

[6]郭淑栋,张贝贝,丁孝民,田春梅,董立杰,陈亮,姜兴岳,张林. MRI小肠造影可评估克罗恩病活动度分级及临床活动指数[J]. 分子影像学杂志,2021,44(4):618-623.

猜你喜欢
肠壁病患者小肠
131I治疗Graves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一根小肠一头猪
吃苹果过快影响营养吸收
肥美汆小肠
双气囊小肠镜:对肠道进行无死角检查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小肠深处来“探幽”
专家答疑
CT诊断成人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2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