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技术拔除儿童埋伏多生牙的对比研究

2021-01-06 23:42林冬妹李敏瑜莫紫穗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林冬妹 李敏瑜 莫紫穗

摘要:目的:不同麻醉技术拔除儿童埋伏多生牙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埋伏多生牙患儿54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为对照组(n=27人,患牙27颗)和实验组(n=27人,患牙27颗),对照组采用局部麻醉下微创拔出埋伏多生牙治疗,实验组采用经鼻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微创拔出埋伏多生牙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患儿牙科恐惧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术前改良CFSS-D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改良CFS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拔出埋伏多生牙,手术时间缩短、对患儿牙科恐惧的程度轻、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可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埋伏多生牙;靜吸复合麻醉;局部麻醉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儿童埋伏多生牙为口腔科常见疾病,常因牙胚形成时牙形态发生异常或模式构成异常所导致,好发于上颌前牙区,以单个多生牙最为常见。可造成牙列拥挤、牙列间隙过宽、邻近恒牙迟萌或阻生、邻近恒牙错位和扭转、邻近恒牙牙根弯曲变形和吸收以及颌骨囊肿形成等多种并发症[1]。不仅有碍牙齿美观,严重者甚至影响患儿牙齿的切割咀嚼功能,成为生长发育的不利因素。因此,对于可能引起上述并发症的多生牙,在不影响恒牙正常发育前提下,应尽早预防性拔除[2]。对于众多基层口腔医疗机构,局部麻醉仍然是拔除多生牙的主要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效果欠佳,患儿配合度差,术中常需多次中断操作,安抚患儿情绪,手术时间长、并发症较多,甚至造成患儿牙科恐惧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口腔舒适化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口腔舒适化治疗提出更高的要求,少痛或无痛诊疗已成为临床常规程序[3]。因此,全身麻醉技术也在多种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病例对照研究,观察不同麻醉技术拔出儿童埋伏多生牙的临床效果,为儿童埋伏多生牙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首次诊治的埋伏多生牙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采用X线曲面断层片及椎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确定多生牙均位于上颌前部近腭侧;患儿能独立表达本人感受;患儿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签知情同意书;无拔牙禁忌症和麻醉禁忌症。共纳入54名患儿,其中男性33例,女性21例,共有埋伏多生牙54颗,分为研究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27人,对照组(采用局部麻醉)27人。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局部麻醉:用2%利多卡因分别以切牙乳头和上前牙前庭沟为进针点对鼻腭神经和上牙槽前神经进行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以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诱导,联合吸入七氟烷麻醉维持。实验组患儿术前均由麻醉科专科医生进行静吸复合麻醉安全性评估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术前6小时完成麻醉术前访视记录,手术全程心电监护,手术中完成麻醉记录单,术后评估steward评分大于4分离开麻醉复苏室。两组患儿术前及术后1周,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初诊医生对患儿进行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改良CFSS-DS中文版量表)评分,分值17—7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儿越恐惧。两组采用相同手术方式:均在腭侧取弧形小切口,翻开粘骨膜瓣,使用颌面外科微动力系统配合吸唾装置,去除骨阻力,暴露牙冠最大周径,钨钢加长裂钻分牙,牙挺插入分牙间隙分牙,随后使用牙钳拔出患牙,刮匙清除拔牙窝内残留牙囊,生理盐水冲洗后间断缝合,压迫止血。术后常规服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前改良CFSS-DS中文版量表得分;术后1周改良CFSS-DS中文版量表得分;是否术中邻牙或牙胚损伤;是否术中鼻腭神经损伤;是否术中鼻腔交通;术后1周是否软组织肿胀。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年龄、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1周CFSS-D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为(24.37±4.369)分钟,低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33.89±4.543)分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术前改良CFSS-DS中文版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改良CFSS-DS中文版量表评分(47.19±6.575)分,低于对照组(54.19±8.124)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5%(5/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3%(16/2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埋伏多生牙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4]。因埋伏多生牙存在影响患儿恒牙萌出等诸多并发症,对于临床中发现的多生牙一般建议及时治疗,以减少可能引起的危害。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传统局部麻醉下治疗埋伏多生牙时患儿配合度差、儿童恐惧心理重、医疗效率低、患者满意度不高等弊端逐渐显现。在一项中国家长对儿童牙科治疗中应用的行为管理技术的接受度的调查研究表明,家长宁愿接受全麻下治疗,而不愿儿童接受束缚下治疗[5]。尤其牙科畏惧症的发生,可能导致患者无法顺利完成后续口腔治疗。Lee等研究[6]指出,侵入性的牙科治疗和牙科首次就诊的痛苦经历均可引起复诊临床焦虑的出现和孩子的不合作行为。Porritt等研究[7]表明,患有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患儿反复多次的暴露于口腔诊疗室对其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其不良回忆会加重下次诊疗过程中的反抗、焦虑程度,使传统行为诱导效果变差,最终配合按压强制治疗勉强完成诊疗或不能完成诊疗。随着麻醉安全性的显著提升,舒适治疗在儿童口腔门诊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能有效控制儿童的疼痛和焦虑。研究[8-9]指出,全麻技术下牙病治疗不配合儿童进行牙齿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行为管理方式,疗效较好,具有较好的治疗安全性。

本研究发现,与局部麻醉下手术治疗儿童埋伏多生牙相比,经鼻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拔出埋伏多生牙,有效地避免了患儿的配合度低的问题,手术操作过程连续性良好,手术时间短,术中术野清楚,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误伤,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静吸全麻状态下,患儿处于睡眠状态,就医体验良好,不增加治疗痛苦,患儿术后改良CF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有效缓解患儿牙科恐惧心理,利于患儿身心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在经鼻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进行埋伏多生牙手术治疗时,手术前必须对患儿进行全身检查,排除拔牙禁忌症和麻醉禁忌症,且手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应由专业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及儿童口腔医师拔出埋伏多生牙,确保患儿安全下顺利完成手术。

综上所述,经鼻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拔除埋伏多生牙,手术时间缩短,术中邻牙或牙胚损伤、术中鼻腭神经损伤、术中鼻腔交通、术后1周软组织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儿对牙科恐惧的程度轻,患儿痛苦少,治疗效果佳,患儿及家长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可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君,刘娜,沈末伦,等.115例埋伏多生牙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9,04:426-429.

[2]Wang W,Somar M,Lv K.Safer alternative for extraction of impacted supernumerary teeth of a patient in the mixed dentition stage with the aid of an image-guided operating system.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7 Jun;55(5):551-553.

[3]张月娇,高晓哲,李正旺,等.表面麻醉联合STA在儿童多生牙拔除术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21,01:71-75.

[4]彭博,曾素娟,葛林虎.多生牙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研究,2018,02:209-212.

[5]肖雨萌,夏斌,马文利等.儿童全麻与单纯束缚下牙齿治疗的短期对比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49(9):525-529.

[6]Lee CY,Chang YY,Huang ST.The clinically related predictors of dental fear in Taiwanese children[J].Int J Pediatric Dent,2008,18(6):415-422.

[7]Porritt J,Buchanan H,Hall M,et al.Assessing children's dental anxiety:a systematic review of current measures[J].Community Dentistry&Oral Epidemiology,2013,41(2):130-142.

[8]曾素娟,方颖,刘亚蕊等.225例牙病患儿应用牙科全麻技术治疗情况及效果分析[J].廣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06:49-52.

[9]张蕊.全麻技术下治疗68例儿童牙病患儿的疗效分析[J].智慧健康,2020,1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