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心理的改善作用分析

2021-01-06 23:42栗霞习丽娇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脑卒中

栗霞 习丽娇

摘要:目的:研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心理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60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提升希望感的心理干预。两组均干预4周,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希望水平、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 SAS 及 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能够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神经功能在治疗期间恢复更为良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脑卒中;抑郁患者;神经改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脑卒中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是目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影响病人预后。早期预防、识别、诊断和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实验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7.6±4.9)岁;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68.4±4.6)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体征检测确认符合临床疾病;患者可耐受本次實验中各项操作;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者因主观因素无法参与后续实验或无法耐受实验操作;患者处于疾病恢复期或在接受实验前3个月接受过其他实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传统护理方法,对患者实行传统方法进行诊治,对患者实行健康宣传教育,按照一般的方法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指导、指导其服药的用法用量、指导其如何进行康复活动等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前提下施行早期心理护理方法,内容如下:①护士要和患者建立融洽的关系。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就诊环境,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而有效的实行心理护理。患脑卒中疾病的人群多数是中老年人,其身体素质普遍较差,所以临床护士的护理态度要亲和,语气要委婉,以礼貌的用语称呼患者,主动询问其疾病情况,让患者住在一个满意的医院环境,使患者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让其生活兴趣激昂,为其打造适合其治疗、康复的医院环境。②不让患者担心,安慰其不良心理状态。把与此种疾病相关的知识、治疗流程讲给患者和家属,缓解患者的焦躁、紧张的情绪,给治疗疾病和护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条件。并且,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学历水平等个人资料对患者进行整体评测,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使患者清楚地知道悲观消极的态度可以对疾病康复造成负面影响,进而使患者能够主动调节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悲观情绪。另外,教给患者一些能够使心情放松的肢体动作,例如,平躺时把双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进行深呼吸,再慢慢把气吐出,进而缓解其不良心理。

1.3 评价标准

1.3.1 焦虑自评量表

干预前后通过SAS量表评价患者焦虑程度,SAS量表共20条目,各条目按Likert4级评分法计分(1~4分),第5、9、13、17、19条目是反向评分条目,得分需转化后再参与总分计算,转化分=5-原始分。SAS总分20~80分,标准分通过将其转化为百分制便于理解,标准分=1.25×得分的整数部分,分数越低代表焦虑度越轻。

1.3.2 抑郁自评量表

干预前后通过SDS量表评价患者抑郁程度,SDS量表共20条目,各条目按Likert4级评分法计分(1~4分),SDS总分20~80分,标准分通过将其转化为百分制便于理解,标准分=1.25×得分的整数部分,分数越低代表抑郁度越轻。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干预后SAS评分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结论

在现代化的护理工作中,重视患者的早期心理干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在接受护理期期间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支持,尽可能改善患者在护理期间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大大提高患者在日后恢复质量,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病情稳定后,现代医务人员研究发现需要给予患者早期的康复治疗,这样能够使患者的机体功能快速恢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时,如果没有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情绪调控,患者没有做好相应的情绪恢复,就很容易对患者的病情造成极大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提升希望感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失望等不良情绪,提高其希望水平,以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面对病魔。

参考文献:

[1] 魏秀娟.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心理的改善作用[J].心理月刊,2020,15(20):108-109.

[2] 刘萌.早期综合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9):139-140.

[3] 李艳芳,杨薇.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心理的改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7):2101-2103.

[4] 李雪梅,孙西娥.早期综合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20):3300-3302.

[5] 姜玭.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3):495.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