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产后心理的影响

2021-01-06 23:42卢柳宁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分娩方式初产妇产后出血

卢柳宁

摘要:目的 探究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产后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收入的待产初产妇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均有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7.50%,比对照组的70.00%高(P<0.05);观察组产后2小时和24小时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出血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分娩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数均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 给予初产妇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产后出血持续时间,改善产后心理情况。

关键词:初产妇;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心理情况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但是由于初产妇对分娩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缺少相关经验,因此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有些严重的还会出现产后抑郁[1]。这些不良心理若是没有得到有效缓解,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产程进展,使得产后出血、难产等不良情况发生率增高,不利于产妇和胎儿的健康[2]。因此产前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研讨了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产后心理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收入的待产初产妇8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均有40例。观察组中,年龄18-42岁,均数为(29.63±1.15)岁。对照组中,年龄18-42岁,均数为(29.81±1.03)岁。两组年龄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1)单胎、足月,均在分娩前1-3天入院;(2)产前检查产妇和胎儿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剖宫产手术指征;(3)产妇和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各种妊娠合并症;(2)合并精神和认知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变化、胎动,给予健康知识宣教、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同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产前心理护理干预,(1)初产妇第一产程的时间较长,一般在12~16小时。因此,在此期间比较容易出现消极负面情绪,还有些产妇因难忍宫缩疼痛而要求剖宫产结束分娩。此时,护理人员应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通俗易懂地向她们讲述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及时解决她们提出的问题和需要,这样可以加深双方的感情,使产妇感到亲切信赖,消除对分娩的恐惧紧张情绪,使其精神愉快,情绪稳定,以造成良好的心理因素。对吵闹不安者,要更加热情,细心、耐心的照护与安慰,并激发其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指导作深呼吸,指导或帮助按摩下腹部及腰骶部,以减轻症状。避免过多地消耗体力、鼓励产妇离床下地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促进产程。鼓励产妇利用宫缩的间歇时间,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供给足够的饮水,以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告知家属耐心陪伴产妇,共同帮助产妇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2)在第二产程中,护理人员要更加和颜悦色,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解释。给产妇安全的感觉。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作屏气。每次宫缩时都要鼓励产妇,给产妇信心,使产妇对我们更加信赖,以取得密切配合,保证胎儿顺利娩出。(3)第三产程中,当胎儿娩出后,产妇知道自己所生孩子无论理想与否,均可引起情绪激动。表现为沮丧或兴奋,这两种情况可直接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其对子宫收缩的调节,导致宫缩乏力而大出血。再此期间,一方面给予缩剂加强宫缩,预防出血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安慰,嘱其不要过分激动,从而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导致产后出血。

1.3观察指标

(1)两组自然分娩率相比。(2)两组产后出血情况相比,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以及出血持续时间。(3)两组产后心理情况相比,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3],SDS总分80分,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SAS总分8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用于表达计量资料,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然分娩率相比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后出血情况相比

观察组产后2小时和24小时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出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后心理情况相比

入院时两组SDS和SAS分数相比较无差异(P>0.05),分娩后观察组SDS和SAS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上常规的产科护理主要护理方向是产妇的生理功能状态,对于心理、情绪等方面缺少人性化的关怀,因此有些产妇会出现分娩抵触,不利于分娩过程[4]。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是在当前“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下指导下提出的全方位护理体系。

本研究得出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7.50%,较对照组的70.00%高(P<0.05);观察组产后2小时和24小时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出血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分娩后观察组SDS和SAS分数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在产妇入院时,护理人员便清热主动的接待,拉近和产妇的距离,引起其熟悉环境,了解产妇基本情绪情况,从而针对性的制定心理护理方案。采用多种形式为产妇做健康宣教,提高其对分娩的认识,缓解紧张感,指导产妇学会放松,嘱家属多给予关心和支持,避免产妇出现不良情绪[5]。在第一产程中,护理人员给予产妇劝慰和疏导,让其了解到自然分娩的好处,增强其自然分娩的信心。第二产程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配合,针对性的疏导其出现的不良情绪,减轻产妇心理压力,让其能够保持最佳的生理和精神状态,因此自然分娩率大大提高,产妇情绪也改善更明显[6-7]。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宫缩乏力,若是产妇对分娩过度恐惧或是缺乏信心,便可能会导致宫缩乏力或宫缩不协调,在观察组中通过护理人员有些的产前心理护理干预,使得产妇身心放松,产后情绪波动幅度小,因此产后出血少,持续时间也更短[8]。

综上所述,给予初产妇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减短出血持续时间,改善产后心理情况,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巧兰,楚照梅.产前心理辅导结合围生期精细化护理对初产妇心理状态、母婴结局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7):1197-1200.

[2]傅玛丽,曾月娥,陈丽华,等.多样式教育引导对初产妇孕晚期心理和分娩方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2):2157-2160.

[3]曹丽萍,侯洛伟.产前综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无痛分娩初产妇自我效能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5):2793-2795.

[4]彭守秀.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2):2233-2236.

[5]申家美.三线放松法对初产妇产前分娩恐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0):741-746.

[6]曾玉珊,楊若雅,邹银燕.责任制助产护理结合体位管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7):1250-1253.

[7]侯雨,崔小霜,宋艳林,等.个体化护理宣教方案在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中的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10):1665-1666.

[8]肖苏琴,方艳春,刘芬,等.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11-16.

猜你喜欢
分娩方式初产妇产后出血
临床护理路径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析自由体位护理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治疗性早产267例临床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巨大胎儿发生的原因及分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