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四肢手术止血带压力选择的对比应用及护理分析

2021-01-06 23:42唐小媛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止血带压力骨科

唐小媛

摘要:目的 探究在骨科四肢手术中不同止血带压力的应用效果差异和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本院骨科收治的97例手术病患为研究主体,2021年4月研究开始,并于2021年11月完成。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所有病患划分成(48例)的常规组以及(49例)的实验组,予以常规组病患气压止血带厂家提供的压力设定参考值进行充气压力选择,予以实验组病患个体化止血带充气压力设置。两组病患均开展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每组病患手术期间止血效果;疼痛感得分;水泡出现率。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病患手术期间止血总有效率依次是95.56%、83.33%(P<0.05)。实验组疼痛感得分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病患水泡出现率依次是2.04%、18.75%(P<0.05)。结论 骨科四肢手术病患在使用止血带时开展个体化止血带充气压力设置,同时开展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手术期间止血效果,降低疼痛感,减少水泡出现,发挥一定干预作用。

关键词:护理;压力;止血带;四肢手术;骨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在实施骨科四肢手术治疗时,通常会选择止血带对病患远端肢体实施止血处理,从而降低手术过程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进一步改善病患疼痛感,同时还可将手术出血量降至最低。但是在止血带压力选择方面需合理控制,若压力过高则会使病患压迫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缺血以及坏死等情况,甚至是导致患肢压迫而出现压疮,引起手术后并发症,对术后机体恢复产生不利影响。为提升止血帶使用效果,本文对实验组病患实施个体化止血带充气压力设置,现就研究相关内容作出以下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骨科开展手术治疗的 97例病患为研究主体,治疗时间开始于2021年4月,结束于2021年11月,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所有病患划分成(48例)的常规组以及(49例)的实验组。常规组与实验组中,女性病患例数依次是15例、16例,男性病患例数依次是33例、33例;年龄平均值依次是51.1014.00岁、51.16±14.05岁;体质量平均值依次是59.78±10.25Kg、60.03±10.36Kg。将全部一般资料录入在统计学软件内并开展计算,P>0.05表明能够以该种分组方式继续开展研究。纳入标准[1]:(1)全部病患均需使用气压止血带开展四肢手术治疗;(2)病患思维正常且意识清晰;(3)病患及其家属知情,自愿签署医疗文书。排除标准[2]:(1)机体凝血功能存在严重异常情况者;(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3)存在高血压等重要脏器并发症者;(4)上止血带部位皮肤出现炎症、破损等情况者;(5)开放性骨折病患;(6)患肢存在静脉曲张伴血栓形成的病患。

1.2研究方法

1.2.1止血方法

全部病患均选择ATS-1单路自动气压止血带(采购自常州市延陵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实施止血操作。其中上肢止血带在肱骨上1/3部位上止血带,带宽是7cm;下肢止血带在股骨上1/3部位尽可能接近大腿根部上止血带,带宽是10cm。在止血带充气时间方面,上肢首次充气不可在一小时以上,下肢首次充气不可在一个半小时以上,两次充气间隔时间为10分钟至15分钟。其中常规组病患依据气压止血带厂家提供的压力设定参考值进行充气压力选择,其中上肢压力在25KPa至35KPa之间,下肢压力在45KPa至55KPa之间。实验组病患实施个体化止血带充气压力设置,在上肢方面,对于肢体周径在25cm及以下者,充气压力是25KPa;对于肢体周径在25cm以上者,将肢体周径作为充气值,但是需注意最大值不可超过40KPa。在下肢方面,对于肢体周径在50cm及以下者,将肢体周径作为充气值;对于肢体周径在50cm以上者,充气压力是50KPa。

1.2.2护理措施

(1)在手术前需强化访视工作,护理人员对病患现病史以及既往史进行全面判断,仔细查看病患实验室检测报告。在手术前为病患介绍使用止血带的目的和必要性,重点介绍在使用止血带后可能会发生的各种不适症状,进而提升其对止血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得病患配合。指导家属对上止血带部位皮肤实施清洁,检查该部位皮肤是否出现病变和破损等情况。(2)在使用止血带前需仔细检查气压止血带功能,包含橡皮管和袖带气囊等是否存在漏气情况,气压表功能是否完好以及充放气效果等。在手术前首先将止血带气囊进行预充气,查看是否充气完整,之后对袖带气囊进行轻轻挤压,若压力表数值出现下降,则表明有漏气情况存在。再将止血带放置一段时间,若压力表数值出现降低,则说明有漏气情况。(3)正确选择止血带,要求止血带气囊长度需缠绕肢体一周以上,依据手术部位和病患年龄、体质量等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止血带,在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宽的止血带,进而降低止血带给病患产生的疼痛感。上止血带部位的选择需尽可能避开主要神经以及血管,同时可使用棉纸或治疗巾当作止血带保护垫。不仅能够对压迫部位皮肤进行保护,还可有效防止止血带同压迫血管部位形成空隙,对止血效果产生不利影响。(4)准确记录气压止血带使用时间,护理人员主动为麻醉医师以及手术医师汇报止血带使用时间,防止出现超时情况。期间对病患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同时观察病患对疼痛刺激的反应。(5)放气原则,在手术期间放止血带时,需要将患肢进行适当抬高,逐渐将止血带压力降低最低,同时适当调节静脉补液速度,降低回心血量突然下降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而避免出现止血带休克。

1.3观察项目

(1)对比每组病患手术期间止血效果。手术期间出血量极少,并且手术视野清晰属于效果优异;手术期间有少量渗血,但是并未对手术视野操作产生影响属于效果尚可;手术期间有大量出血,对手术视野操作产生影响属于效果差[3]。本文将优异以及尚可归属于总有效。(2)对比每组病患疼痛感得分情况。选择数字分级法[4]对病患疼痛程度进行判断,得分在0分至10分之间,其中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剧痛。(3)对比每组水泡出现率。

1.4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数据均使用SPSS22.0软件开展计算,其中计量资料采用()的形式表达,实施t检测;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达,实施 X2检测,当检测结果显示 P<0.05时,表明数据存在研究价值。

2研究结果

2.1对比每组病患手术期间止血效果

常规组病患手术期间止血总有效率低于实验组(P<0.05)。见下表1:

2.2对比每组病患疼痛感得分情况

常规组48例病患疼痛感得分平均值是5.20±1.34分,实验组49例病患疼痛感得分平均值是3.01±0.82分,常规组病患疼痛感得分高于实验组(t=9.731,P<0.05)。

2.3对比每组水泡出现率

常规组48例病患中,有9例(18.75%)出现水泡;实验组49例病患中,有1例(2.04%)出现水泡。常规组病患水泡出现率高于实验组(X2=7.322,P<0.05)。

3讨论

气压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被广泛使用,是手术室常用的治疗护理工具之一。但是在使用气压止血带时,若未能对压力进行有效控制,极易出现水泡、皮肤淤血以及止血带休克等不良情况,增加其术后并发症,延长机体康复时间。因此,临床将探寻骨科四肢手术中止血带压力作为研究关键。

气压止血带属于简便的止血工具,其能够发挥良好的止血效果,但是也会导致副损伤。由于气压止血带对皮肤造成正性压力,即使该种持续性压力机体能够正常耐受,但是长时间挤压会导致皮肤细胞缺血缺氧,进而发生皮肤损伤。本次研究中,在止血效果方面,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在疼痛得分方面,实验组对于常规组;在水泡出现率方面,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分析结果可知,不同病患存在个体差异性,肢体周径和肌肉厚薄有所不同,因此止血带充气完全压迫动脉管壁的压力也会出现一定差异,当止血带充气压力较低时,未能将动脉血流有效阻断,手术期间反而会发生严重出血情况;当止血带充气压力较高时,尽管能够发挥良好的止血效果,但是会增加手术后神经损伤、皮肤压伤以及疼痛等不良反应。故而,依据病患实际情况开展个体化止血带充气压力设置,能够选择符合病患自身情况的压力值。同时开展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保障止血效果,还可减少损伤。

骨科四肢手术病患实施个体化止血带充气压力选择以及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止血效果,改善疼痛感,减少水泡,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建国,胡伟全,毕声荣,等.个体化止血带压力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20):3136-3142.

[2]胡娟娟,高兴莲,王曾妍.基于肢体动脉血流阻断压设置止血带压力值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331-333.

[3]李炳林,李展,卓荣锋,等.上肢手术气压式止血帶最佳压力值的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28(18):1670-1673.

[4]雷英歌,李惠萍,张金陵,等.全膝关节置换术个性化止血带压力设置[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7(15):1385-1389.

猜你喜欢
止血带压力骨科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恒速泵注甲氧明在糖尿病患者下肢止血带术中的作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别把止血带用成了放血带
三根止血带对静脉充盈差的病人在浅静脉留置针的研究
浅谈对教师幸福感的认识
对液体压强三种容器问题的浅析
中医教你巧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