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护理常识你了解吗?

2021-01-06 23:42叶全胜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病精神分裂症

叶全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提到精神疾病,大家都能想到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但是精神疾病的危害是什么,正确的护理常识有哪些却鲜有人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精神分类正的危害与护理常识吧!

一、精神分裂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1.思维异常联想

思维联想缺乏逻辑性与连贯性,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表现。患者在患病期间一般分为有意识与无意识状态。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患者的语句概念及表述内容缺乏内在联系性,主要特征为联想散漫、松弛,症状严重者呈现思维破裂、逻辑荒诞等现象。在表达过程中会出现旁人难以理解的名词或动作,以及自创、拼凑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与字词;患者在有意识的情况下,会因为外界的轻微影响而突然产生意识的中断,甚至出现强制性思维,从而导致患者常常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行为。

2.思维异己体验

很多患者会认为自己的思想已经被外界的力量夺走,或者自己的思想是由外界力量植入到自己的脑中,所以会产生不安的心理,觉得自己内心的想法被偷窥或传播出去。

3.情感迟钝淡漠

患者的情感反应和外界刺激之间难以产生共鸣,或者在与外界联系的过程中缺乏内心体验,这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情感迟钝与淡薄。在患者遇到喜事或痛苦时,出现嬉笑等异常情绪,且无故发生悲鸣或暴怒,在心理学中成为情感倒错与矛盾情感。

4.生理不适

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时常常会自言自语、无故发笑。很多病人还会出现头晕、多梦、惊悸、失眠等生理上的不适症状。初期患病患者未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患者不自知时常会认为自身患有不治之症,不仅提高了治疗的难度,还增加了患者的疾病严重性。

二、精神分裂分危害有哪些?

1.精神衰退

精神分裂症患病严重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精神衰退,这也是精神分裂的直接危害。此时,患者对于周边的任何事物都丧失兴趣,意志萎靡,甚至拒绝与家人沟通。严重情况下还需要家人来照顾其饮食起居。

2.牵连家庭

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后,不仅会为自身带来极大的影响,还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所以一旦发现患有病情后,需要及早治疗,避免牵连家庭。

3.拒绝就医

大部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都存在着自卑心理,认为患有精神疾病是可耻的,所以拒绝就医,并且很多家庭对于精神分裂症并不了解,所以不能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帮助,就算发现并积极带领患者治疗,患者的抵制情绪较为严重,难以和医生有效沟通。这时就需要家人及时引导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恰当的时期告知患者疾病与疾病的危害性。

三、精神分裂症的护理误区

1.否认心理

很多患者在患病的早期呈现出生活懒散、性格改变、性格孤僻等状态,并伴随失眠、多梦等生理问题。大部分家庭对于精神疾病没有全面的认知,常常否认患者出现了精神分裂症,并觉得这是患者自身问题或情况并不严重,所以导致病情延误,耽误最佳医治时机。

2.忌讳心理

患者在出现严重的异常行为时,家庭才会发现患者患病,并处于焦虑、惶恐的状态中。很多家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患有精神疾病会耽误前途、婚姻等,所以忌讳带患者医治,并认为患者能够自愈。

3.迷信心理

患者出现幻觉、行为异常、心理异常的情况下,家人没有基础的精神卫生常识,常有“撞鬼”或“撞邪”等迷信思想,所以大肆搞迷信活动,即浪费了钱财,还耗费了治疗时间。

4.厌倦心理

很多精神类疾病在急性期如果不能得到治疗,就会转变为慢性期,并且呈现反复发作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病情不能得到及时的治愈,家人就失去了耐心,产生厌倦心理,对患者放弃了治疗。患者失去药物、心理的治疗,就会加重病情,从而导致疾病的反复发生。

四、精神分裂症的护理常识有多少?

1.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结合国外研究来看,患者日常生活中面对不正确的态度对待,会产生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导致病情的复发。而在生活环境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占据首位。所以,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进行抗病治疗期间,应当注重对患者生活的护理,如生活环境、家庭氛围等,为患者提供轻松、舒适、安全的环境氛围,避免患者出现急躁、应激等反应,并增加与患者的交流,鼓励并支持患者接受治疗。

2.适当做好准备性训练

在患者接受治疗并恢复健康后,应当给予一定的社交能力锻炼,提前做好适应社会、家庭的准备,避免患者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同时,要求家庭积极配合治疗,并掌握基础的精神分裂症疾病护理知识,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迎接患者回家。

3.加强认知疗法护理

认知疗法是世界公认有效的精神疾病患者康复训练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从患病到治疗可能经历了病起、病重、治疗、复发等多个阶段,与生活中的过激事件有着直接的关联,因为患者对事实产生错误的认知或不良情绪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精神疾病。或患者经历了过于严重的事件打击,机体产生过强的自我精神保护机制,从而产生精神疾病。通过认知治疗,可以疏散患者心结,纠正错误思维,重新建立正确的认知及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患者逐渐康复。

4.建立系统化的治疗方案

针对长期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要建立系统化的治疗方式,统筹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并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患者对社会、家庭以及医护人员的消极心理,如失望、仇视及过度认知等等,帮助患者恢复已经削弱或丧失的思维能力,改善自理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5.居家治疗加强药物保管

很多患者在诊断精神分裂症后,症状较轻,没有攻击性的行为或无威胁性,会选择居家治疗,并定期到医院复诊。针对这类患者,家人要注重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患者在用药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明显的變化,家人要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并重新制定方案。

随着社会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疾病的患病几率正在呈现上升的趋势。大部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交际中,需要人们的关照,避免让患者产生消极的想法或受到刺激。在护理中,不仅要照顾他们的思维能力,还要理解他们的世界,才能有效的建立与患者的沟通,从而帮助患者走向康复,避免日后病情的复发。同时,为了预防精神类疾病的悄然潜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生活细节,不要有过大的压力,心理开阔,做情绪和思想的主人,才能避免出现精神类疾病哦!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患病精神分裂症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分析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SCARED STRALGHT
完形填空训练
一亿中国人有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