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对孕妇患者血脂、血糖及体重影响分析

2021-01-06 23:42陶慧敏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孕妇

摘要:精神疾病孕妇而言如何有效选择合理精神药物治疗成为临床棘手问题。如何保障患者精神病情稳定下稳定孕妇病情、减少胎儿伤害成为精神科医师面临巨大挑战。抗精神药物长期服用下往往会对血脂、血糖及体重造成影响,甚至会影响胎儿后续正常发育。基于此,文章就临床近些年来发表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后学学者深入分析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孕妇;血脂血糖体重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精神疾病归为一类发病频率高、年龄低的趋势。女性精神分裂症高发年龄段为25-35周岁,与此同时,该年龄段为女性最佳生育阶段。依据调查数据提示,美国每年约有超过50万妊娠或准备妊娠妇女患有精神疾病,孕妇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妇女占据数据1/3。抗精神病药物可通过胎盘、乳汁促使胎儿及其新生儿产生不良反应。研究指出,抗精神病药物中氯丙嗪、维思通、舒必利、奋乃静会影响精神病孕妇患者血脂、血糖以及体重。但目前国内相关报道较少。为此,文章就基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孕妇研究上,对妊娠期间孕妇血脂、血糖及体重影响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抗精神病药物对孕妇患者血脂影响

相比较普通妊娠人群,精神分裂者孕妇血脂增加更为明显,而其影响因素包括基因、环境、抗精神病药物服用等。部分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孕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干预后,自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显著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另外一项研究中同样得出相应结果。亚洲人群中,若66%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会出现血脂障碍,但左侧心脏总房室平面位移和心房收缩所致的房室平面位移无显著差异性。当孕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服用后,往往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如心肌梗死、中风等,且与普通人群相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率高达2倍,平均减少9-12年寿命。同时,孕期期间因生理机能不断改变,孕期体重增加等,均是血脂高发生危险因素,对服用抗精神药物孕妇而言,需加强妊娠期保健,定期产检,加强防范干预,保障妊娠安全性。

2.抗精神病药物对孕妇患者血糖影响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为糖脂代谢异常,成为人们关注重点内容,由于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十分明确,与以下几点机制关系紧密:体重增加间接诱发血脂代谢异常,体质量与糖脂代谢紊乱关系紧密,且体重超重及肥胖诱发血脂代谢异常。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促使患者食欲增加,继发强烈摄食、饮水等欲望,一定程度减少个体运动程度并导致肥胖发生,促进脂肪细胞自身脂解作用,机体内游离脂肪酸水平偏高,造成个体血脂异常状况。研究指出,收入60例正常妊娠期孕妇及6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孕妇,对其孕期定期糖筛,结果显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孕妇糖尿病患病率12.5%,高于正常妊娠期孕妇2.4%。且孕期孕妇体重及体型改变机制下,肥胖发生率显著偏高,而糖尿病发病率进一步提升,为此,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孕妇,需定期进行血糖测量,管控体重。

3.抗精神病药物对孕妇患者体重影响

早期报道提示抗精神病药物服用下,患者腰臀比变大,脂肪会堆积在腹部。当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中,体重增加归属为较为严重药源性躯体健康问题,一旦体质量出现超重情况时,患者糖尿病、高血脂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显著提升,不利于患者机体健康。对孕妇而言,妊娠期间机体生理改变,体重随着孕期增长呈现增长,此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往往体重增加幅度显著提升。几乎所有抗精神药物服用均会引起不同程度体重增加,而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增加幅度不一致。研究指出,奥氮平、氨氯地平体重增加副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喹硫平、利培酮、氯丙嗪等。长期多种药物联合比较试验结果中,奥氮平每个月体重增加0.9kg,喹硫平、利培酮则为0.2kg,齐拉西酮则低于0.1kg。为此,为有效控制孕妇孕期体重,对药物选择上,可合理管控,进一步降低孕期体重增加幅度。

4.抗精神病药物对孕妇及其胎儿影响

妊娠期间胎儿在子宫内伴有结构、染色体异常。研究指出,妊娠早期暴露于奥氮平孕妇胎儿先天畸形患病率为3.5%,妊娠早期暴露在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的孕妇所生婴儿罹患先天畸形的概率分别为3.6%、5.1%、5.0%。通过与一般人群相对危险度对比得出,孕期一线药物为奥氮平,喹硫平及利培酮也可合理应用。多项研究指出,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期并发症风险显著偏高,包括出生后低体重及早产风险。当胎儿过早暴露在抗精神药物时,新生儿体重有所增加,早产风险高,足月儿体重与普通人群无显著差异性,自然性流产、死胎风险不会增加,但孕妇过期妊娠、选择性终止妊娠风险偏高。研究指出,奥氮平及氯氮平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风险性显著增加,考虑与母亲早期妊娠体质指数这一混杂因素相关。胎儿孕期暴露于抗精神病药物时,出生后患病风险性增加。孕期暴露在喹硫平、阿立哌唑及奥氮平,胎儿出生后患病率分别为25.8%、23.5%、15.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最为突出,如神经过敏、嗜睡、癫痫发作,与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合用后婴儿患病率增加,如饮酒、吸烟等,均会增加出生后患病率。上述研究指出,孕期暴露在康精神药物胎儿,出生后密切监测可能存在产后疾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妊娠计划的女性在备孕阶段应避免接触烟、酒等精神活性物质。

5.结语

精神分裂症孕妇为临床常见特殊孕妇妊娠期群体。该类人群需长期服用药物维持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具有一定危害性。妊娠期间对母体而言,与其他妊娠群体而言,高血糖、高血脂以及体质量增加幅度偏高,妊娠期间胎儿早产、流产及致畸性相对提升。为此,妊娠期间医师对康精神药物服用孕妇需监测血脂、血糖及体重,加强管控力度,进一步保障妊娠安全性。在可控制精神疾病症状前提下,最大程度维持低剂量治疗,对药物选择上,以安全性高、毒性偏低药物为主,以期保障妊娠期间胎儿健康,降低远期并发症。随着抗精神病药物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及有限研究,使得孕期合理用药方案难以制定,而对于孕期或处于有妊娠计划的孕妇,加强孕期监控、完善用药机制,保障该类特殊人群权益。

参考文献:

[1]杨冬,段娜等.孕妇超重和肥胖对子代神经和精神發育异常的影响及管理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2):4027-4033,4046.

[2]温莹,赵志梅等.孕晚期孕妇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选择性剖宫产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148-151.

[3]韩翠兰,陈寿林等.他汀类药物对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致血脂异常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5-9.

[4]王天道,潘明等.海南省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异常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9,19(8):784-786.

[5]翟倩,张国富等.妊娠期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 2019,2(30):3701-3708.

[6]江泽宇,魏璧等.孕妇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伦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综述[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6):22-23.

作者简介:陶慧敏(1990.09-),女,汉族,安徽铜陵市人,本科学历,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孕妇
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干预效果观察
妊娠呕吐怎么办
如何消除预产期的焦虑心理?
妊娠剧吐如何进行饮食及心理护理
孕妇应如何摆脱消极情绪
孕期护理应注意哪些
孕妇和牛
这些孕妇任性有理
收拾行李
害喜的孕妇不易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