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科联合无缝管理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管理的效果观察

2021-01-06 23:42王静艾瑞蒋莹莹魏文兰刘静静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护理质量

王静 艾瑞 蒋莹莹 魏文兰 刘静静

摘要:目的:探讨多科联合无缝管理模式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患者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52例ASTEMI患者作为常规组,实施临床传统护理管理,另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急诊科56例ASTEMI患者作为研究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多科联合无缝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主要节点事件,并统计两组住院时间、人均所需费用。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研究组人均住院费用消耗更低,总住院时间更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科联合无缝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ASTEMI患者的抢救效果,提高救治时效以及工作效率,患者预后恢复尚可,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多科联合无缝管理模式;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其对治疗时间要求极为严格,尤其是在24h内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直接关系患者的生死。但传统的急救工作多为急诊科单独完成,极易延误最佳救治时间,尤其是一些病情危重的患者,仅依靠急诊科救治难以取得理想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科的ASTEMI患者,以2019年01月为急诊护理质量改革节点,将108例ASTEMI患者分为52例常规组(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及56例研究组(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常规组: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45~78岁,平均年龄(61.51±6.28)岁;研究组: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46~79岁,平均年龄(61.98±6.49)岁。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 ASTEMI 的诊断标准;②对本次研究项目知情同意;③无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受损;④症状发作至入院时间<12h;⑤自愿配合医疗干预。

1.3 排除标准

①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心脏病;②患有炎症性和肿瘤性疾病。③因个人原因拒绝配合治疗者;④病情严重、不稳定者;⑤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不耐受的患者;⑥不能完整记录各个指标节点者;⑦临床资料不全;⑧精神或智力障碍者。

1.4 方法

常规组:按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抢救,所有进入医院的急性胸痛患者将首先到急诊室就诊。并完成了第一个心电图,心肌生化标志物等,向疑似ASTEMI患者致电心脏病学专家咨询,确诊后,医护人员根据规范的救治流程实施抢救,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等,完善术前准备,以便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迅速实施手术,获取PCI知情同意书,并安排留在心血管科进行复诊,判断病情,与医师协商共同制定再灌注治疗方案,对通知心脏导管插入室中的相关人员以尽快准备将患者送至导管室以完成介入手术。

具体过程为:①诊断急诊抢救:在院外进行,由急救小组护士2min内完成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做好一切基本处理工作,由医师进行最终判断,当确诊为ASTEMI时立即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嚼服,并通知心血管科医师至抢救室。②抢救室处理。心血管科医师与急诊医师共同接诊患者完成复诊并确定治疗方案,对于符合PCI治疗指征者,立即通知导管室完成术前准备,以上措施需在20min内由心血管科医护人员同步进行。主要负责术前病情复评、治疗方案的确定,并完善术前准备。③导管室抢救。急诊科护士将患者护送至导管室,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变化,及时发现心梗再发、休克以及心律不齐等现象,立即通知导管室,并与其做好沟通衔接工作。整个救治流程需环环相扣,各个环节分工明确,严格按照临床路径救护流程进行,其中心血管科医护人员为主要救治人员,需贯穿整个救治过程,以确保每个环节患者都能得到专业救护。

1.5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1)主要节点时间包括: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时间以及进出急诊室时间。上述指标均由我院急诊科、心内科医生根据接诊患者具体病史来登记。(2)统计两组抢救效果,包括救治成功率、院内心肌梗死再发以及医疗争议事件。(3)统计两组住院时间、人均所需费用。

1.6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将数据资料分为两大类,即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检验方式为卡方值(X2);计量资料用()表示,检验方式为t值,最终以P值是否小于0.05判定其有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救治情况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出现院内心肌梗死再发以及医疗争议事件明显低于常规组。

2.2两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对比

相比之下,研究组人均住院费用消耗更低,总住院时间更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學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综上所述,在STEMI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实施多科联合无缝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救治时效以及工作效率,为急性心急梗死患者赢得了救治时间,降低了病死率,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这对于广大医院开展心梗管理工作是一个有益的参考,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学萍,魏素芳,沈莹等.多科室联合护理查房优化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流程[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02-1104.

猜你喜欢
护理质量
造口人照护模式的应用研究
用iPad实施床边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的影响
腔镜资源整合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