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汝官窑瓷“蟹爪纹”小考

2021-01-07 07:56杨世业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景德镇陶瓷 2020年5期
关键词:汝窑釉面画眉

杨世业(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宋代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窑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它以玛瑙入釉,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满釉支烧的典型特色,为北宋宫庭专用瓷。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不足百件,且大部分都在世界级的博物馆里。人们在书上或网上看的是汝窑图片,在博物馆里则是隔着玻璃看,所以,无论是古瓷专家、学者还是汝窑爱好者,能上手把玩有真正“蟹爪纹”的宋汝窑的人是凤毛麟角。“蟹爪纹”这一专业术语,是古人鉴定宋汝窑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古人并没有解释“蟹爪纹”是指蟹爪上的纹还是蟹爪迹。因此,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古今中外的古瓷专家、学者和汝窑爱好者。对宋汝窑“蟹爪纹”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虽然笔者没有能力把“蟹爪纹”说清楚,但在此愿把我在古玩行30多年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图1 蟹爪纹

一、古今大家对宋汝窑“蟹爪纹”的论述

中国文物界收藏、鉴定大家,古有曹昭、高濂,今有耿宝昌、马未都等。

1、“汝窑器出汝州,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润,薄亦甚难得”(明·曹昭)。[1]

2、“汝窑余常见之,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支钉”(明·高濂)。[2]

3、“蟹爪纹较多的出现在汝瓷上,是釉面开裂,裂缝上串有多个小泡,后又被污染成黑色,故形象地称蟹爪纹,难仿。这也是判定古瓷的一个重要特征”(耿宝昌)。[3]

4、“汝窑有什么特征呢?古书上记载得比较含糊,说有“蟹爪纹”。蟹爪纹说得非常抽象,书上的记载也不是很清楚,大致就是说那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的,我们看大闸蟹的蟹爪尖上都是小毛刺,就是那个感觉”(马未都)。[4]

二、宋汝窑中的“孔”“坑”“眼”

1、气孔:古人制瓷,常在器物隐处钻个气孔,以免烧窑时气体膨胀而裂瓷,宋汝窑气孔内有火石红,火石黄,古钧瓷气孔内有火石红,火石黄,针状芒硝,古瓷霉斑。

2、缩釉坑:口大内小,釉面未破损,胎和釉一起塌下,坑内釉色与釉面颜色一致。

3、死亡气泡眼:口小内大,口边缘釉面下凹不明显,眼较深,内呈黄褐色或黑色。

4、缩釉棕眼:口大内小,口边缘釉面凹下明显,釉面破损,棕眼较浅,内呈黄褐色或黑色。

5、隐形缩釉棕眼:指第一次上釉烧后的缩釉棕眼,第二次(或多次)上釉再烧后所形成的隐形缩釉棕眼,故呈现汁中棕眼犹如画眉眼。

三、汝窑釉面“蟹爪纹”

耿宝昌大师对汝窑蟹爪纹的解释:“蟹爪纹较多的出现在汝瓷上,是釉面开裂,裂缝上串有多个小气泡,后又被污染成黑色,故形象地称蟹爪纹,难仿。这也是判定古瓷的一个重要特征。”他是指釉面上的开片和气泡所形成的蟹爪纹,即蟹爪上凸起的一排排小圆点,犹如气泡,有大有小,忽左忽右,时有时无,所呈现出来的纹线,如(图1)蟹爪中间的几排纹线。

收藏大家马未都先生对汝窑蟹爪纹的解释:“汝窑的特征,汝窑有什么特征呢?古书上记载得比较含糊,说有“蟹爪纹”。蟹爪纹说得非常抽象,书上的记载也不是很清楚,大致就是说那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的,我们看大闸蟹爪尖上都是那个感觉”。马未都先生对汝窑蟹爪纹的解释是指如(图1)蟹爪尖上两旁的小毛刺纹。

图2 钧瓷紫卷云纹绞贴釉盏 北宋 口径8.8cm

但他俩对蟹爪纹的论述都是指蟹爪上的纹,而不是蟹爪迹。前提是瓷器要有开片和气泡。但这种釉面上的“蟹爪纹”,在鉴定宋汝窑时不能作为孤证。因为有些古瓷都有这种蟹爪纹。如北宋官窑钧瓷紫卷云纹绞贴釉杯盏的釉面上,不仅能展示出孔雀开屏的风味,也有这种蟹爪纹(如图2)。

(图3)汝官窑三足洗 北宋 口径13.7cm

(图4)汝窑兕觥 北宋 口径11cm

(图5)清凉寺汝窑龙凤壶 底径8.4cm

所以,鉴定这种釉面“蟹爪纹”的汝窑,还要找一些旁证,如:瓷器翘变,二棱,圈足,支钉,胎色,刻字,气孔,棕眼,开片,气泡,活流釉,釉内金点,颜色,釉面红晕,古铜筋,黄水斑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耿宝昌大师和马未都先生对汝窑蟹爪纹的论述观点是指釉面上的开片和气泡的老化现象而呈现的“蟹爪纹”,而不是指釉内棕眼呈现的隐形“蟹爪纹”。如北宋汝窑三足洗,釉面上的蟹爪纹(如图3)。

四、宋汝窑釉中隐形棕眼(画眉眼)隐若“蟹爪纹”

明·高濂在《遵生八笺》一书中指:“汝窑余常见之,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小支钉”。高濂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文物鉴赏,无所不能。所以他对汝窑的论述,学术严谨,文辞考究,句句精辟。“汝窑余常见之”,说明他经常把玩汝窑,对汝窑的研究细致入微,其实他对汝窑的特征已经讲得非常具体。但是很多人对汁中棕眼,即釉中隐形棕眼,没有搞清楚,也找不到汁中蟹爪纹。因为这种汁中棕眼隐若蟹爪纹的汝窑较少。加之釉中隐形棕眼又很小,肉眼很难发现,只有在强光下隐约可见。在放大镜下,呈现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圆中心有一个深蓝色的圆点,圆形的隐形棕眼像一般鸟的眼睛,椭圆形的隐形棕眼像画眉眼,眼圈后还有一段线。釉中隐形棕眼(画眉眼)形成的原因,是再次(或多次)上釉时,釉汁把原来的棕眼和开片覆盖了,釉层加厚了,所以釉中隐形棕眼(画眉眼)的颜色比釉面颜色深,呈天蓝色。这些不规则的釉中隐形棕眼(画眉眼),一实一虚,若隐若现,形成一条条不规则的虚线,就像螃蟹在沙滩上爬行后留下的痕迹。即蟹爪迹,而不是蟹爪上的纹。

明·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指出:“……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说明釉中棕眼隐若蟹爪纹的汝窑在明代无人能仿,否则不能作为孤证。清代朱琰在《陶说》中谈汝窑时评论:“辩蟹爪纹犹如端溪石子辩鸲鹆眼,眼本石病,得此可验真水坑,故无纹尤好。”他说若端砚上出现像八哥眼的石眼,此方端砚一定是水坑石。故鉴定宋汝窑,如果釉中棕眼(画眉眼)隐若蟹爪纹,必真无疑。至今无此类仿品出现,因为隐形“画眉眼”(棕眼)很神奇,人们对此知之甚少,无从模仿。如北宋汝窑兕觥,釉内“画眉眼”(棕眼)隐若蟹爪纹(如图4)。

笔者认为北宋汝窑有三类,一类是耿宝昌大师和马未都先生所指的釉面有“蟹爪纹”的汝窑,特征是,气泡大,有开片,有棕眼,有金点,有红晕,有古铜筋,香灰胎或黑胎,釉面呈天青色(如图3)。各大博物馆馆藏的汝窑大多是这类藏品。第二类是明·高濂所指的“汁中棕眼,隐若蟹爪”,釉内蟹爪纹指蟹爪迹。这类汝窑特征是,有开片,有棕眼,隐形棕眼,有古铜筋,有黄水斑,无气泡,香灰胎,釉面呈天蓝色(如图4)。各大博物馆藏这类藏品数量较少。第三类是汝州市宝丰县清凉寺御制汝窑,特征是,有开片,有古铜筋,有黄水斑,有二棱,有气孔,无气泡,无棕眼,无蟹爪纹,香灰胎,釉面呈天蓝色(如图5)龙凤壶。隶书款“乾德元年清凉寺御制”。清凉寺窑址出土多为此类汝窑。

以上观点仅笔者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不到之处谨请诸位读者指正。

猜你喜欢
汝窑釉面画眉
一种超疏水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稀土尾矿在无光釉中的应用研究
化“腐朽”为神奇,这件汝瓷美吗?
汝窑为魁 天青如玉
提高全抛釉瓷砖釉面硬度的研究
不做画眉
不做画眉
不做画眉
一种陶瓷釉配方的调试方法
天堂与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