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宏伟蓝图

2021-01-07 07:33武凤珠
人民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淤地坝黄土高原黄河流域

武凤珠

10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东营考察黄河入海口,并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10月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印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纲要》,共同绘就展望至21世纪中叶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新蓝图。

“沿黄各省区要按照《纲要》的总体目标和路线,抓住每个阶段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步一个脚印,一茬接着一茬干,就一定可以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利部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日前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分区施策,抓住重点。在上游水源涵养区,以涵养保护为主,采取自然恢复的方法,减轻人类干扰和破坏,划分生态红线,明确禁止开发区,落实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积极实施生态补偿。在中游水土流失区,按照“尊重自然”的准则,明确分区水土流失地质科学基准;植被建设和防沙治沙更要按照降水条件,适度确定植被盖度标准。在下游湿地保护区,根据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积极实施河口生态治理,加强多流入海、水系联通、生态补水等工程建设。

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面积约为6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9万平方公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产沙量占黄河流域来沙量的90%以上。

多年综合治理虽然改善了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但其生态脆弱性和重大灾害风险性并没有根本改变。其一,黄土高原仍有一半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不同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差距显著,且仍有一大部分强烈侵蚀区属于难治理区,潜在水土流失风险仍然严重;其二,部分区域水土治理标准低,措施配置不当,系统防护效能不高,极端气象事件下低效林地、坡耕地、老式梯田、病险淤地坝等抵御灾害能力不足,局部侵蚀依然严重;其三,黄土高原坡耕地和侵蚀沟大量存在,成為水土流失主要来源地,特别是目前黄土高原仍有66.7万条侵蚀沟亟须针对性治理;其四,黄土高原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但在生态保育和经济融合发展方面仍存在不足,山区放牧、退耕还林反弹现象时有发生,水土保持成果巩固任务重;其五,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体系缺失或不完善,可导致施工过程中增加原地表数倍甚至数十倍泥沙量,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强度大。

在这个背景下,要在黄河中游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重点是要做好淤地坝的综合利用,通过在缓坡上建设梯田,在沟底建设淤地坝,统筹水土保持与高效旱作农业发展。淤地坝淤平的地有4种特性:一是地势低,在沟底,所以水分最充分,耕作土壤层含水量高;二是整条沟里的枯枝落叶和营养物质都沉积在沟底,所以土壤肥力也高;三是透气性好,一条沟就是一个风力廊道,土是一层一层淤上的,比较疏松;四是沟底温度最高。这样,淤地坝的淤地就具备了旱作农业的四大基本要素水、肥、气、热,具有了稳产和高产的特点,可以实现农业生产效率与生态保护治理的统一。

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科学配置,要重点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根据水源条件控制用水总量,调整水量分配指标。以生态用水为约束,考虑外来调入水量,确定流域的用水、耗水总控制指标。按照现有“八七”分水方案,考虑黄河水资源衰减、南水北调带来的水源条件变化,国家重点战略要求等因素,提出分期的水量分配方案。近期应考虑下游南水北调通水影响、上游能源产业发展的国家需求,适度增加上游用水指标,改善上游指标约束性缺水状况。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通水后,按照全流域水资源条件整体改善的原则调整水量分配指标。

二是严格控制跨流域调出水量规模与用途。黄河流域在自身开发利用程度极高的情况下,仍向其他流域调出水量,不符合空间均衡的原则。跨流域调水规模应不高于现状,且不应增加供水范围,现有用户提高用水效率后的节水量不应再用于流域外新用户供水。下游调出水量随着南水北调供水范围扩大应逐步降低,相应的置换水量应归还黄河生态用水或上游缺水地区用水。

近年来,黄河流域水质呈好转趋势,但水质问题仍较为突出,水质总体上具有上游优于下游、干流优于支流的明显特征。自2009年以来,黄河干流已基本无水质超标河段。此外,黄河口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近岸海域海水污染程度依然较重。

从根本上治理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强化点源污染控制,实现清水入河,改善重点支流水质。要以汾河、涑水河、无定河、延河、乌梁素海、东平湖等河湖为重点,重点识别沿黄地区落后产能,实施煤炭、火电、钢铁、焦化、化工、有色等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实行生态敏感脆弱区工业行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推动绿色生产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生态灌区建设,降低农田面源污染。首先,要源头减排。黄河流域平均每亩地大概要施化肥30公斤,而国际上很多国家,平均每亩地施用化肥14至15公斤,应该将这个标准作为上界,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耦合施肥、推广有机肥等,把每亩地的化肥施用量减去一半。其次,要构建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融合,推进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逐步淘汰高毒农药。再次,尽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建设绿色高效的供排水体系。

三是强化水环境刚性约束,建立形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控制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因地制宜优化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比例;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比重,发展优质、低耗、高附加值产业,推动能源化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逐步淘汰低效工业企业。

四是加强智慧监管,构建覆盖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所有关键排污口的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关键排污口长期在线和实时监测,统筹海—河—陆水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建立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猜你喜欢
淤地坝黄土高原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坝系工程除险加固防洪标准与洪水组合探讨
坝系工程除险加固时防洪标准和洪水组合问题探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选举 沸腾了黄土高原(下)
选举沸腾了黄土高原(上)
洒向黄土高原的爱
清水河县淤地坝管理体制改革做法和经验
从投资和安全角度设计与优化淤地坝空间布局